1 / 7
文档名称:

2020年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试题.doc

格式:doc   大小:3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0年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海洋里徜徉知识 2025/5/8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0年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试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0年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试题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0年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试题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七年级语文期中试题
班级: 姓名:
一、积存运用〔共26分〕
1、以下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诠(quán)释 裨(bì)益 憧(chōng)憬 湍(tuān)急
B.蓦( mù )地 肇(zhào)事 徜(cáng)徉 浩淼(miǎo)
C.镌(juān)刻 迸(bèng)溅 呜咽(yè) 安恬(tián)
D.惆(chóu)怅 自诩(xǔ) 荟萃(cuì) 跻(jī)身
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3分〕
A.潜移默化 微言耸听 失魂落魄 走投无路
B.记忆尤新 五彩纷呈 雅雀无声 一视同仁
C.纹丝不动 白驹过隙 茅塞顿开 咬文嚼字
D.眼花瞭乱 自命得意 井然有序 谈笑风声
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有人凭空想了许多念头,川流不息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有认真做过一件事。
B. 在学校的艺术节上,同学们别出心裁,自编自演了许多新颖、有趣的节目。
C.他一口气读完这篇文章,不禁拍案而起,大为折服。
D.李校长来到我们营地,和我们一起唱歌、跳舞,共享天伦之乐。
4、以下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三城联创〞 签字仪式,使我们意识到保护环境关于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B、“阳光体育活动〞要求同学天天参加户外体育锻炼的时间不少于一小时,这对青少年来说,无疑不是个好消息。
C、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存,是提升写作水平的基础。
D、灯月交映、水波粼粼,西河乐园的夜景令人心旷神怡。
5、以下句子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泰戈尔诗三首》选自《泰戈尔诗选·新月集》。作者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飞鸟集》《新月集》。
B、《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作者韩非;《刻舟求剑》选自《吕氏春秋·察今》作者吕不韦,这两则寓言共同的寓意是: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依据客观实际采用灵活对策的人。
C、《往事依依》是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为纪念北大建校90周年而写的一篇回忆性文章,课文通过“我〞对初中求同学涯中一些常萦绕胸怀因而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忆,抒写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D、《端午日》作者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创作中影响较大的是乡土小说,主要表现北京郊区老百姓的生活,富有人情美和风俗美。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6、按课文原文默写填空。〔5分,每题1分〕
〔1〕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2〕青山有幸埋忠骨, 。〔杭州岳墓对联〕
〔3〕《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哲理的诗句是: , 。
〔4〕苏轼《浣溪沙》中化用唐代诗人白居易“听唱黄鸡与白日〞 的是:_______ _ ___ __。
〔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了词人对离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7、名著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一书的作者是 ,请用简要的语言写出小主人公“历险〞的一个小故事: 〔2分〕
8、口语交际〔4分〕
一天,某中学七年级〔2〕班的张红正要上学,她妈妈突然晕倒,不省人事。在众邻居的帮助下,妈妈被及时送进了医院。张红要向班主任陈老师请假,还要把此事告诉出差在外的爸爸。现 已接通,请你代张红讲话,语言要求简明、连贯、得体。
(1)张红对老师说:

〔2〕张红对爸爸说:

二、阅读理解〔本大题共28分〕
〔一〕盲道上的爱〔14分〕
①上班的时候,我看见同事方老师正一辆辆地搬走停放在学校门口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我就走过去,和她一道搬。
②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确实有碍观瞻。〞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这些车子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
③方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我女儿视力急剧下降,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她视网膜出了问题,并让我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我没听懂,问为啥要做充足的心理准备。医生说,你女儿有可能失明。我听了差点昏过去。我央求医生说,我女儿才二十岁啊,没了眼睛怎么行!医生啊,求求你,把我的眼睛取出来给我女儿吧。那一段时间,我暗暗地为自己的这个决定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家中无人时,我就开始闭着眼睛拖地抹桌,洗衣做饭。天天下班后,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到过我,我多想睁开眼睛瞅瞅呀,可一想到有一天我将彻底地生活在黑暗里,我就硬是不叫自己睁眼。到后来,我在盲道上走熟了,脚竟认得了那八道杠。我真高兴,自己终于可以做个百分之百的盲人了。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竟然奇迹般地好了。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在街上漫步,我让女儿解下她的围巾蒙住我的眼睛,我要给他们父女俩表演一回走盲道。结果,我一直顺利地走到了家门前。解开围巾,我看见走在后面的丈夫和女儿都哭成了泪人儿
——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啊!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确保,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④带着方老师讲述的故事,我开始深情地关注那条“人间最苦的道〞,国内的,国外的,江南的,塞北的……
⑤我向每一条畅通的盲道问好,我弯腰捡起盲道上碍脚的石子。有时候,我一个人走路,我就跟自己说:喂,闭上眼睛,你也试着走一回盲道吧。无论我的脚不认得那八道杠,但是,那硌脚的感觉那样真切地瞬间从足底传到了心间。我明白,有一种挂念已深深地嵌入了我的生命。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
⑥是的,在这个世界上,总有因这样或那样而身体残缺的人。肢体健全者如何对待这些残疾的同胞,是这个社会文明的标志。爱他们、帮助他们吧,或许有一天我们自己或者我们的亲友也会得到同样的关爱和帮助。
⑦让那条窄路宽心地延伸吧,我替他们谢谢你。
9、写出第②段中划线词语“无知〞在文中的含义。(2分)


10、医生为什么要让方老师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方老师自己做的“决定〞和“准备〞又是什么? (3分)


11、方老师表演完走盲道后,她的丈夫和女儿为什么都哭成了泪人儿? (3分)


12、文章第⑤段画线句“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应该如何理解? (压迫:指对机体的某个部分加上压力。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执行。
) (3分)


13、本文的标题是“盲道上的爱〞,读完全文后,请你说说标题中的“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二〕改变一生的闪念〔14分〕
①那是我的老师的故事,至今仍珍藏在心里,让我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②那是在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 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却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你快来!〞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声和七嘴八舌的呵斥声。
③她回头看看正在看电视的唯一的女儿,心中马上明白过来,肯定有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 号码,才碰巧打到这里。
  ④她本可以放下 不理,甚至也可以叱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任何关系。但通过 ,她隐约设想出,那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或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犹疑了片刻后,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急急忙忙赶了过去。
  ⑤正如她预料的那样,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大声地叱责着。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28元的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湖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地梳洗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
  ⑥十几年的光阴一晃而过。有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了一位年轻美丽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你找谁?〞她疑惑地问。但女孩却激动地说出一大堆话。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的女孩的表达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当年的那个小女孩,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⑦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的妈妈,使我摆脱了困境,但我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
⑧老师的眼睛也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呢?〞女孩轻轻摇着头说:“我也不清楚,或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老师的心猛地一颤
,暗自庆幸自己当时善意的一个闪念竟如此影响到别人的一生。
⑨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2分〕
答: 。
15、阅读第⑤段文字,想一想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老师形象的?依据这段文字,你认为老师是个什么样的老师?〔3分〕
答: 。

16、第⑤段女教师对售货员说“我是她妈妈〞,回家对女孩说:“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妈妈〞和“阿姨〞这两个称呼前后矛盾吗,为什么?〔3分〕
答: 。

17、十几年后,年轻美丽的女大同学为什么来到老师的家?〔3分〕
答: 。

18、当老师问女孩“你找谁?〞时,女孩说了一大堆话,请你想象一下,女孩最可能说的话是什么?〔3分〕
答:


三、古诗文品味赏析〔16分〕
〔一〕阅读《幼时记趣》,完成16--21题。〔12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真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9.解释以下加粗的字。〔2分〕
〔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 〔2〕私拟作群鹤舞空〔 〕
〔3〕项为之强〔 〕 〔4〕怡然自得〔 〕
20、找出文中的成语。〔至少两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
21.翻译以下句子。(2分)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真鹤也。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2.课文写了许多有趣的事情,请依次概括三件在下面横线上。〔3分〕
① ② ③
23.说说作者幼时为什么“时有物外之趣〞? 文中所叙“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童趣? (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第9、10题〔4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24、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句中的“地白〞,是在描写庭院中的地面在皎洁月光照耀下,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
B、第二句“冷〞字既是描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独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C、第三句中的“人尽望〞写明月当空,庭院中明如白昼,各种景物、人都可以清楚清楚地看到。
D、第四句的意思是,在这八月十五之夜,不知那深深的秋思落在谁那里,表达了诗人的怀乡之情。并非真不知,而是极写秋思的浩茫浑涵,似虚而实,深得诗歌含蓄之美。 
25、“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一词能换成“在〞吗?谈谈你的理解。〔2分〕


三、写作〔40分〕
26、作文题
世上谁没有追求?谁没有向往?谁没有渴求得到的事物?或许有人渴求得到理解、爱护、肯定、温暖……或许有人渴求得到一本好书、一台电脑、一张邮票、一个足球……或许渴求得到……那就把它写出来吧。
请以“渴求得到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依据本文所选的事情或所定的中心,在题目横线上填上恰当词语〔例如“快乐〞、“幸福〞、“温暖〞、“认可〞等〕,使文题完题。
②记叙出具体的事情,说真话、抒真情。
③6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