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孟德尔遗传规律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 】是由【读书百遍】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孟德尔
-----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
孟德尔生活于19世纪的奥地利,原是天主
教神父。他运用教堂的一小块菜地,种植
豌豆,玉米等多种植物进行了大量的杂交
试验,其中豌豆杂交试验非常成功,通过
分析这试验成果发现了两条遗传基本规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
律。
为何用豌豆做遗传试验容易获得成功?
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
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2、豌豆花大,容易去雄和人工授粉
3、豌豆具有易于辨别的相对性状,且能稳定地遗传给后裔
性状:生物体现出来可以观测到的特征。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一样体现类型。 相对性状常用一对“反义词”来描述。如茎的“高-矮”、“粗-细”、果实的 “大-小”,生长速度的“快-慢”等。
1
2
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
去雄
套袋
传粉
再套袋
亲本:
遗传学上的符号
♀
P
F1
F2
父本:
母本:
杂交:
×
自交:
子一代:
子二代: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自交
杂交
P
F1
F2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
把在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把在F1中没有显现出来的
性状
在杂种后裔中,同步出现
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概念
孟德尔发目前1064株F2中,高的787株,矮的为277株。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靠近于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尔的吗?
3:1
1)生物性状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
孟德尔提出假说:
① 显性遗传因子(D)
② 隐性遗传因子(d)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①纯合子:DD、dd
②杂合子:Dd
3)生物体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一样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种。
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三、孟德尔对一相对性状遗传试验的解释
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
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dd
Dd
Dd
d
dd
d
D
矮茎
DD
F2
Dd
Dd
F1
高茎
高茎
D
配子
高茎
高茎
高茎
d
Dd
F1
高茎
DD
dd
P
矮茎
高茎
减数 分裂
减数 分裂
受精作用
D
配子
遗传因子组合比=
性状类型比=
3显:1隐
1:2:1
三、一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的遗传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