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 】是由【读书百遍】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一书充斥了一种凛然正气,这种正气对人们的影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就仿佛春风化雨同样。那么,相隔两千余年,再次捧读《孟子》,他对于我们每个人的人格修养有着哪些启示呢?
学习重点:
理解“浩然之气”的深层内涵。
学习难点:
孟子有关人格塑造的“养气说”对历代仁人志士的影响和在当世的现实意义。
:“敢问[谦辞,表达向对方提出问题的同步,附带自谦和尊敬的姿态]夫子恶wū(疑问代词,哪里,什么)乎长cháng(动词,长于,擅长)?”曰:“我知(动词,理解,懂得)言,我善(动词,善于,擅长)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动词,作为)气也,至大至刚,以(介词,用)直[正直、正义]养而无害(动词,损害,伤害),则塞sāi(动词,填塞,充斥)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něi(动词,丧气,萎靡不振)也。
公孙丑说:“请问老师擅长哪方面?”孟子说:“我能识别多种言论,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晰。它作为一种气,极为浩大,极为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斥天地之间。它作为一种气,要和仁义与道德配合;(假如)没有这些,它就萎靡不振了。
是集义[犹积善。谓行事合乎道义]所生者,非义袭(副词,偶尔,偶尔)而取之也。行有不慊qiè(通“惬”,快心,满意)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连词,由于)其外(意动,以……为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动词,预期);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mǐn(动词,忧虑,紧张)其苗之(助词,取独)不长而揠yà(动词,拔起)之者,芒芒然[疲倦的样子]归,谓其人曰:
又如: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这种气是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尔做一件合乎义的事就可以获得的。假如行为有愧于心,这种气就萎缩了。因此我说,告子不曾懂得义,由于他把义当作是外在的东西。一定要做培养浩然之气的事,但不要预期所达到的效果,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协助它生长。不要像宋人那样:宋国有个紧张他的禾苗不长而去拔高它的人,疲倦地回到家中,对他的家人说:
‘今曰病(动词,疲累,倦困)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gǎo矣。天下之(助词,取独)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表陈说,认为]无益而舍(动词,舍弃,放弃)之者,不耘yún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副词,只,仅仅)无益,而(连词,表转折)又害之。”
又如:①臣因此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②顾吾念之,强秦之因此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成语】揠苗助长:把苗拔起,协助其生长。比方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今天可真把我累坏了!我总算协助禾苗长高啦!’他的儿子赶忙跑到田里去看,禾苗已经枯干了。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认为(培养浩然之气)没有用而放弃它的,就像是种庄稼而不锄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协助庄稼生长的,就像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了它。”
▲思考1:揠苗助长的寓言有何作用?
孟子借助这个故事是想要阐明浩然之气是靠不停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尔地有过正义的举动获得的。因此,对浩然之气一定要培养,但不可妄自助长它。
▲思考2:何谓“浩然之气”?(或“浩然之气”有何特点?)(用原文回答)
▲思考3:培养浩然之气要注意什么问题?(用原文回答)
“至大至刚”“塞于天地”
“配义与道”
形态
性质
(1)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2)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3)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思考4:“浩然之气”的定义对我们人格的修养有什么启发?
浩然之气是一种主观的精神状态,是一种由长期修养道德,践履道义而产生的,对人对已毫无愧怍的充实完满的精神境界。一种人只要做事合乎道义,问心无愧,就可以养成这种气,此为“直养”;若行事无道和义,气则萎靡不振,就会丧失气,此为“害”。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副词,确实,确实)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动词,止,平息)。”孟子曰:“是(代词,这)焉(疑问副词,怎么)得(动词,可以)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男子]之冠(动词,举行加冠礼)也,父命(动词,训导)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通“诫”,告诫)之曰:‘往之女(通“汝”)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古代妻子称自已的丈夫]。’
又如: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莫非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火诸侯就会胆怯,安静下来天下的争斗就会平息。”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予以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予以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反你的丈夫。’
以顺为正(名词,正道)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形容词,端正的)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动词,遵从,遵照)之,不得志独行(动词,践行,践履)其道;富贵不能淫(使动,使……扰乱),贫贱不能移(使动,使……变化),威武不能屈(使动,使……屈服):此之谓大丈夫。”
又如:★不愆qiān[过错、过错]不忘[丧失心志],率由旧章。[从不出错不迷狂,遵照先祖旧典章。](《诗·大雅》)
把顺从作为正道,是妇女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当居住在天下最宽阔的住宅(即仁)里,站立在天下最端正的位置(即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道路(即义)上。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照仁义道德;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践行自已的主张。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扰乱,贫贱不能使他的节操变化,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事功者一时之荣,志节者万世之业。(孙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