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理论研究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314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理论研究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ppt

上传人:书犹药也 2025/5/8 文件大小:3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理论研究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理论研究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 】是由【书犹药也】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理论研究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理论研究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目录
参照文献
结论
仿真成果与讨论
光纤SPR传感的基本原理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技术简介

Company Logo
SPR传感技术简介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传感技术因其对外界介质折射率的微小变化极其敏感而广泛应用于物质浓度、含量、温度以及可以引起折射率变化的有关参数等物理量的测量与检测,在生物医学、环境污染、食品安全以及石油化工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SPR是一种物理光学现象,一般系指P偏振光在玻璃与金属薄膜界面处发生全内反射,消逝波在金属薄膜与介质界面处引起金属表面电子有规律的振荡,激发起表面等离子体波,入射角或波长在某一值时,表面等离子体波与消逝波两波的波矢在金属薄膜与介质界面方向的分量相等,达到波矢匹配,两者发生谐振,入射光通过消逝波与表面等离子体波的耦合,能量被金属表面电子强烈吸取,使反射光能量急剧下降,产生表面等离子体谐振现象。
1968年,Kretschmann和Reather提出了基于衰减全内反射棱镜耦合方式激发SPR,增进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技术的长足发展。,
Axela Biosensor企业推出了基于Kretschmann棱镜构造型SPR光谱仪,可用于生物分子互相作用的同步测量。目前,SPR传感器重要分为
Kretschmann型棱镜角度调制型和光线波长调制型两类。其中,光纤SPR具有探针体积小、构造紧凑以及可实现远程感测的优势,可以克服棱镜构造型SPR传感器体积大、需配置机械可动部件和不能远程传感等缺陷。因此,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光纤传感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Company Logo
光纤SPR传感的基本原理
光纤SPR传感的基本原理实质仍为基于纤芯-金膜-环境介质三层构造全内反射光学现象。入射角使其发生全内反射,在纤芯与金膜的界面上,会有一少部分光透入到金膜一定深度并呈指数衰减,这部分光波被称作倏逝波。其波矢量界面上的分量为

其中, 为光波的角频率,c为真空中的光速, 为纤芯的介电常数,
为入射角。在薄膜与环境介质的界面上,局限于金属表面上的等离子振荡会产生一种沿Z方向传播并且幅度沿Z方向衰减的电磁波,被称为表面等离子体波,其波矢为

其中, 为金膜的介电常数, 为待测介质的介电常数。
图1 光纤SPR传感原理三层构造示意图

Company Logo
光纤SPR传感的基本原理
电磁波发生共振的条件是两个波具有相似的频率和波矢,并且传播方向一致。当 = 即当入射光波矢沿Z轴的分量与表面等离子体波波矢的Z分量相似时,会导致入射光的能量被SPW波大幅度吸取,导致反射光强急剧减少。对于纤芯-金膜-环境介质三层构造,反射光的强度可由Snell公式来确定,即反射系数r可表达为

其中:
式中 、 、 分别为纤芯、金属薄膜、环境介质的介电常数,d为金属薄膜的厚度, (i,j分别代表core、m、s)表达相邻两层膜界面上的反射系数,其中core、m、s分别代表纤芯、金属薄膜、环境介质。当纤芯-金膜-环境介质三层介质的介电常数和金膜厚度已知时,反射系数r为波长和入射角的函数,若入射角 为定值,则反射系数r仅为波长的函数。

Company Logo
仿真成果与讨论
假定光纤SPR传感探头的构造参数列于表1。根据光纤SPR传感器反射系数式,运用Matlab对其进行理论仿真模拟。图2示出了不一样厚度金膜在波长为200~1000nm范围内光波鼓励下产生SPR现象的仿真光谱图。从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当金膜厚度由45nm逐渐增长到70nm时,发生波长调制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现象时,其共振波长逐渐向长波方向移动,即发生了红移现象。
表1 光纤SPR传感探头的构造参数
图2 不一样厚度金膜在波长为200~1000nm范围内的仿真反射光谱

Company Logo
仿真成果与讨论
图3为金膜表面吸附不一样介电常数的介质,光波波长在200~1000nm之间变化时产生SPR现象的仿真光谱图。从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现象对应的共振波长逐渐向短波长方向移动,即发生蓝移现象。上述仿真成果表明,介电常数的微小变化可以引起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现象共振波长的较大幅度移动,表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对介质介电常数的变化非常敏感。
图3 金膜表面吸附不一样介电常数介质、光波波长由200~1000nm之间变化时产生SPR现象的仿真光谱图

Company Logo
仿真成果与讨论
图4示出了波长范围在200~1000nm的光波以不一样入射角入射到纤芯与金膜表面处产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现象的仿真光谱图。从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共振波长逐渐向长波长方向移动,即发生红移现象。从图4可以看出,伴随入射角的增大,共振吸取峰半峰宽逐渐增大,反射率最小值逐渐变小,表明光纤SPR对入射角非常敏感,随入射角的增大,传感敏捷度减少。
图4 波长范围在200~1000nm的光波以不一样入射角入射到纤芯与金膜界面处产生SPR现象的仿真光谱图

Company Logo
结论
1
当金膜厚度由45nm逐渐增加到70nm时,发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现象的共振波长逐渐向长波长方向移动,发生红移现象
2
当金膜表面吸附不同介电常数的介质时,,发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现象的共振波长逐渐向短波长方向移动,发生蓝移现象
3
入射角对光纤SPR传感器的反射光谱有着显著影响,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共振波长逐渐向长波长方向移动,且半峰宽度逐渐增大。共振峰处的反射率最小值逐渐变小,传感灵敏度降低

Company Logo
SPR传感技术简介
[1]牟海维,段玉波,张坤,刘超. 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理论仿真研究[J].光学仪器,,33(6):1-4.
[2]刘超,张坤,孙祺,牟海维. 基于Au-Ag复合膜的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理论仿真研究[J].光学仪器,,34(3):1-4.
[3]牟海维,王宏瑾,王强,等.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理论仿真研究[J].光学仪器,,33(2):1-6.
[4]李燕,隋成华,许晓军. 角度指示型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的研究[J].光学仪器,,30(5):32-34.

Company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