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各种元素周期表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 】是由【业精于勤】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各种元素周期表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多种元素周期表
1829年,德国耶那大学的化学专家德贝莱纳(D Obereiner)根据元素性质的相似性,提出了“三素组”学说。
按照这种分类措施,可以找到某些规律。如每组里中间元素的原子量大概等于其他两种元素原子量的平均值。
不过,在当时已发现的54种元素中却只能把15种元素归入“三素组”。
“螺旋图”。他将当时已知的62种元素按其原子量的大小循序标识在圆柱上的螺旋线上。这样就能清晰地看出那些性质相似的元素基本上处在圆柱的同一母线上,如Li---Na----K;S----Se-----Te;Cl----Br----I等等。
不过由于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并不完全是由原子量决定的,因此螺旋图并没有真正反应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
《六元素表》
(1864年)
Li (Be)
C N O F Na Mg
Si P S Cl K Ca
As Se Br Rb Sr
Sn Sb Te I Cs Ba
Pb Bi (Tl)
迈尔在1869年10月制作了元素周期表,1870年刊登
1865年,英国人纽兰兹(Newlands)把当时已知的元素按原子量由小到大的次序排列,发现每8种元素之后,会反复出现相似的性质。他把他的发现称为“八音律”,就象音乐里的八度音程同样。不过,纽兰兹按“八音律”排的元素表在诸多地方是混乱的。不过他没有充足估计到测定原子量会有错误,又未考虑到尚有未发现的元素而留出空白。
目前我们最常使用的元素周期表
立体的元素周期表
我国初期的元素周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