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苏轼词两首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 】是由【业精于勤】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苏轼词两首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已亥岁(二首录一)
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赏析】 此诗题作《已亥岁》,题下注:“僖宗广明元年。”按“已亥”为广明前一年即乾符六年的干支,诗大概是在广明元年追忆去年时事而作。“已亥岁”这个醒目的诗题,就点明了诗中所写的是活生生的社会政治现实。
安史之乱后,战争先在河北,后来蔓延入中原。到唐末又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唐王朝进行穷凶极恶的弹压,大江以南也都成了战场。这就是所谓“泽国江山入战图”。诗句不直说战乱殃及江汉流域(泽国),而只说这一片河山都已绘入战图,体现委婉曲折,让读者通过一幅“战图”,想像到兵荒马乱、铁和血的现实,这是诗人运用形象思维的一种成功例子。
随战乱而来的是生灵涂炭。打柴为“樵”,割草为“苏”。樵苏生计本来艰苦,无乐可言。然而,“宁为太平犬,勿为乱世民”,在流离失所、挣扎于生死线上的“生民”心目中,能平平安安打柴割草以度曰,也就快乐了。只可惜这种樵苏之乐,今亦不可复得。用“乐”字反衬“生民”的不堪其苦,耐人寻味。
古代战争以取首级之数计功,战争导致了残酷的杀戮,人民的大量死亡。这是血淋淋的现实。诗的前两句虽然笔调轻描淡写,字里行间却有斑斑血泪。这就自然逼出后两句沉痛的呼告。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里“封侯”之事,是有现实针对性的:乾符六年(即“已亥岁”)镇海节度使高骈就以在淮南弹压黄巢起义军的“功绩”,受到封赏,无非“功在杀人多”而已。令人闻之发指,言之齿冷。无怪诗人闭目摇手道“凭君莫话封侯事”了。一种“凭”字,意在“请”与“求”之间,语气比言“请”更软,意谓:行行好吧,可别提封侯的话啦。词苦声酸,全由此一字推敲得来。
末句更是一篇之警策:“一将功成万骨枯。”它词约而义丰。与“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张虫宾《吊万人冢》)之句相比,字数减半而意味倍添,它不仅同样具有“将军夸宝剑,功在杀人多”(刘商《行营即事》)的现实内容;还更多一层“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李白《战城南》)的意味,即言将军封侯是用士卒牺牲的高昂代价换取的。另一方面,一句之中运用了强烈对比手法:“一”与“万”、“荣”与“枯”的对照,令人触目惊心。“骨”字极形象骇目。这里的对比手法和“骨”字的运用,都很靠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惊人之句。它们从不一样侧面揭示了封建社会历史的本质,具有很强的经典性。前三句只用意三分,词气委婉,而此句十分刻意,掷地有声,相形之下更觉字字千钧。
(高考广东卷)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减字木兰花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何?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阐明。(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体现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早春。黄莺刚能啼叫,毛毛细雨,小草刚发芽。
(2)上片通过“莺初解语”、“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体现了词人对早春的爱慕之情。下片通过“休辞”、“人易老”、“莫待”体现了词人对光阴的爱惜之情。劝导人们不要虚度人生,要爱惜大好青春时光。
【命题分析】 本题考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诗歌鉴赏】 全词上片描写早春的景色:小黄莺刚刚学会啼叫,细雨如酥,小草开始发芽。“最是一年春好处”直接抒发对早春的爱慕之情,是上片的点睛之笔。“草色遥看近却无”借用韩愈的诗句嵌入词中,读来却觉得天衣无缝。词的下片在上片写景的基础上抒发爱惜春光、不能虚度年华的感慨。虽然“醉倒”也要趁花开时多看看,不要等到春天过去了,等到年华老去再去懊悔。词人由爱惜春光联想到爱惜年华,主题得到深入拓展。
1.深入理解苏轼其人;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理解《念奴娇》中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3.体味作者在《念奴娇》词中体现出的豪迈之情与壮志难酬的感慨;领悟作者在《定风波》中体现出的面对人生风雨的态度。
2.解释词语
故垒:古时军队营垒的遗迹。
惊涛拍岸:汹涌翻腾的波涛拍打江岸。
遥想:远想。
雄姿英发:姿容雄伟,英气勃发。
羽扇纶巾:(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儒者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有儒将风度。纶巾,佩有青丝带的头巾。
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