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西方音乐家及作品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 】是由【书犹药也】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西方音乐家及作品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西方音乐家及作品(一)
一、巴洛克时期(1600-1750)
巴洛克时期是指16文艺复兴到1750年巴赫去世这一阶段,在音乐与建筑、雕塑与绘画等方面风格的总称。巴洛克一词来源于葡萄牙文,原意是不规则的珍珠。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发源于意大利,初期的巴洛克音乐风格的一种重要标志,是从文艺复兴时期多声部复调转变为单一曲调与和声的单声音乐。
·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
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巴赫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被尊称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巴赫出生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州小城艾森纳赫的一种音乐世家,在有生之年是一位著名的宫廷乐长,在德国莱比锡圣多马教堂度过了最终27年的时间。巴赫把西欧不一样民族的音乐风格融为一体。他集意大利、法国和德国老式音乐中的精髓,曲尽其妙,珠联璧合,天衣无缝。
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壮、广阔、内在,充斥了18世纪上半叶德国现实生活的气息。他笃信宗教,是个路德教徒。他但愿他的乐曲为教会服务,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宗教音乐。他的音乐体现了生活在18世纪德国一般市民的思想。他深受着生活给他带来的痛苦,有丰富而深刻的生活感受,虽然他消极、屈服,但也还没有看到变化生活的途径。他觉得一种人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崇高的信念、自我牺牲的精神。这就是巴赫在他的艺术中所反应的重要内容。他的作品从不一样角度、用不一样的形象反应了十八世纪德国市民之间的这种人文主义的思想。
《勃兰登堡协奏曲》
又名伯兰德伯格协奏曲,展现了绚丽多彩而又富于独创性的对比,华丽而高超的复调手法,活跃而宏伟的旋律,可以说,巴赫用这首作品把大协奏曲这种当时已经趋于过时的体裁推向了最终的高峰,是巴赫众多管弦乐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一组。全曲共6首,每首的乐器组合各不相似。从这组乐曲中我们能体会到巴赫对艺术的感悟能力与杰出的作曲技能。这组乐曲被瓦格纳称为“一切音乐中最惊人的奇迹”。
·弗里德里希·亨德尔(1685-1759)
出生于德国的哈勒城,是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亨德尔少年时期曾跟随当地风琴师、作曲家学习音乐,后来担任了哈勒礼拜堂的风琴师,并开始创作。17,亨德尔搬家汉堡,并担任了汉堡歌剧院的提琴师。17,他的歌剧作品《阿尔米拉》和《尼罗》在汉堡歌剧院上演并获得成功。
17至17,亨德尔在当时世界歌剧中心意大利到处游历,广泛接触了意大利的音乐文化,开阔了艺术眼界。17他新创作的歌剧《阿格里皮娜》在威尼斯上演,得到了意大利歌剧界的一致好评,但亨德尔并没有感到满足,很快他又远走英国。17定居英国后,对英国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亨德尔从30年代开始创作清唱剧。他的清唱剧使用英文歌词,由英国人演唱,是一种为英国观众而写的新型作品,但上演之初并不成功,只是通过了十数年时间,才受到普遍的欢迎,亨德尔在英国也获得了极高的声誉。亨德尔的曲风雄伟、崇高,所创作的清唱剧是戏剧性的英雄史诗。
《哈利路亚》
选自清唱剧《弥赛亚》中二部分终曲部分,“哈利路亚”意为赞美神,创作于1741年,仅用二十多天就完毕了这部经典中的经典的作品。主调音乐风格明显,以旋律优美,和声洗练见长,全曲可分为五段及一种小尾声,乐曲一开始就用浑厚的和声唱出宏伟壮丽的“哈利路亚”之声,苍穹中回荡着感人的歌声,有的宁静安详,有的虔诚庄严,有的活泼欢愉,其歌词所有节选自《圣经》。
二、维也纳古典乐派(1750-1820)
维也纳古典乐派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代,伴随“启蒙运动”的发展,在维也纳形成的乐派,其代表音乐家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这个乐派的重要特点:
(1) 在音乐内容上,音乐作品受到当时启蒙运动,狂飙运动思潮的影响,以讴歌人的精神和反应自然界的美为主旨。
(2) 在音乐织体上,确立了主调音乐形式的主导地位,和声织体清晰,曲式构造分明。
(3) 在音乐体裁上,奠定了交响曲、四重奏、协奏曲、奏鸣曲等体裁形式,使之更完善、更规范。
(4) 承袭了德奥音乐文化老式,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高超的作曲技法,使古典主义音乐达到顶峰,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约瑟夫·海顿(1732-1809)
又译海登、海典、偕丁,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交响乐之父,出生于奥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边境的风景秀丽的罗劳村。海顿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颇具发明精神的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