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2011年山东高考数学试题(文科).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1年山东高考数学试题(文科).doc

上传人:xunlai783 2018/3/10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1年山东高考数学试题(文科).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民事纠纷调解五法
当前位置:首页-业务管理-治安业务
作者:兰高派出所发布时间:2009-3-26 阅读:291次
民事纠纷调解五法1、隔离法。在调解过程中,由于双方当事人的情绪都比较激动,要想办法把双方当事人隔离开,使双方暂时脱离接触,避免受到来自对方的直接刺激。让当事者首先冷静下来,对双方进行有关的法律、公德教育,继而能够理智地分析和面对眼前的问题。与此同时,民警则通过各个劝说的方法,使双方逐步缩小意见差距,在双方意见接近时,再提出调解方案,促成调解成功。
2 、冷却法。首先要设法使对方冲动的情绪冷却,恢复理智。避免其在冲动的情况下,出现相互指责、揭短、谩骂等恶性刺激的相互反馈,使双方的消极情绪强化,导致矛盾、纠纷的升级和复杂化。民警应及时做双方当事人的工作,使其冲动的情绪降温。待双方恢复理智以后,再进一步作调解工作。
3、感化法。调解工作中的感化法,是指民警运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当事人施加积极的心理影响,或是引导当事人之间情感的相互沟通,从而使矛盾、纠纷得到化解。在人的心理结构中,情感与认识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当事人之间情绪障碍消除,才能使人恢复理智,才有利于调解信息的输入。
4、震慑法。震慑法是利用当事人的趋利避害心理,“明之以害”,唤醒恐惧,使其心理受到震慑,从而使某些当事人履行其角色义务或停止侵害行为。民警通过现实案例讲解或有关法律使用解说,使当事人感到,如果不接受调解人员的劝告,一意孤行,将导致“苦海无边”;而如果接受劝告,则“回头是岸”。通过震慑达到使当事人听从调解人员的劝告,避免震慑后果发生的目的。
5、权威法。古人说:“人微言轻,人贵言重”。说的是具有权威性的人所说的话可信度高,别人容易认同。因此,为了做好调解工作,民警一方面应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以提高自身在当事人心目中的权威性。同时,还应邀请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者或者社会团体的负责人参加调解工作,利用这些“权威人士”的影响力,对当事人进行疏导、规劝、批评,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近更新

致运动员加油稿合集15篇 9页

艾滋病防治讲座新闻稿(精选7篇) 6页

节约用水演讲稿模板五篇 5页

匀速圆周运动知识点解析 14页

医务工作者廉洁行医心得体会(3篇) 6页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技术性能研究 2页

医疗质量管理培训课件内容 7页

草船借箭读书心得(模板)7篇 5页

卫计委合作框架协议 4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含完整答.. 8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word).. 9页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 8页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精品【考.. 7页

唐山市2023届高三年级历史试题(附参答) 11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及完整答.. 7页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完整版) 7页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附完整答案(.. 7页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精品(突破训.. 8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精品【考试直.. 9页

苏教版科学小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7页

苏教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 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7页

精品刑法知识考试附答案【B卷】 30页

精品刑法知识考试真题题库(夺冠) 30页

精品刑法知识考试完整版(全国通用) 31页

大学生创业计划书范本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农.. 5页

大数据时代的企业集团财务共享研究 7页

中学生学科问题解决障碍诊断及其学习环境的研.. 2页

精品刑法有关知识考试题库精品(巩固) 31页

中国转型期房地产融资风险预警理论与实证研究.. 2页

家具订货会策划方案 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