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2022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人物传记.doc

格式:doc   大小:387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2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人物传记.doc

上传人:海洋里徜徉知识 2025/5/9 文件大小:38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2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人物传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2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人物传记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2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人物传记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2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人物传记〔1〕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高仙芝,高丽人。年二十余,以父功补游击将军。数年,父子并班。仙芝美姿质,善骑射,父犹以其儒缓忧之。初事节度使田仁琬、盖嘉运等,不甚知名。后事夫蒙灵察,乃善遇之。开元末,表为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
小勃律①,其王为吐蕃所诱,妻以女,故西北二十余国皆羁属吐蕃。自仁琬以来三讨之,皆无功。天宝六载,诏仙芝以步骑一万出讨。是时步兵皆有私马自随,仙芝乃自安西过拨换城,入握瑟德②,经疏勒③,登葱岭,涉播密川④,遂顿特勒满川⑤,行凡百日。特勒满川,即五识匿国也。仙芝乃分军为三,使疏勒赵崇玼自北谷道、拨换贾崇瓘祐自赤佛道、仙芝与监军边令诚自护蜜俱入,约会连云堡。堡有兵千余。城南因山为栅,兵九千守之。城下据婆勒川。会川涨,不得度,仙芝杀牲祭川,命士人赍三日糒集水涯,士不甚信。既涉,旗不沾,鞯不濡。兵已成列,仙芝喜,告令诚曰:“向吾方涉,贼击我,我无类矣。今既济而阵,天以贼赐我也。〞遂登山挑战,日未中,破之。拔其城,斩五千级,生禽千人,马千余匹,衣资器甲数万计。
仙芝欲遂深入,令诚惧,不肯行。仙芝留羸弱三千使守,遂引师行。三日,过坦驹岭,岭峻绝,下四十里。仙芝恐士惮险不敢进,乃潜遣二十骑,衣阿弩越胡服来迎,先语部校曰:“阿弩越胡来迎,我无虑矣。〞既至,士不肯下,曰:“公驱我何去?〞会二十人至,曰:“阿弩越胡来迎,已断娑夷桥矣。〞仙芝即阳喜,令士尽下。娑夷河,弱水也。既行三日,越胡来迎。明日,至阿弩越城。遣将军席元庆以精骑一千先往,谓小勃律王曰:“不窥假设城,吾假道趋大勃律耳。〞城中大酋领皆吐蕃腹心仙芝密令元庆曰假设酋领逃者第出诏书呼之赐以缯彩至皆缚以待我元庆如言仙芝至悉斩之。王及妻逃山穴,不可得,仙芝招喻,乃出降,因平其国。急遣元庆断娑夷桥,其暮,吐蕃至,不克度。桥长度一箭所及者,功一岁乃成。八月,仙芝以小勃律王及妻自赤佛道还连云堡,与令诚俱班师。于是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
[注]①国名。②③④⑤均为地名。
〔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妻:嫁给
,不得度           会:恰好
         衣:穿
,不克度           克:克制
〔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父犹以其儒缓忧之
            拔其城
              功一岁乃成
              乃出降,因平其国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高仙芝“有智谋〞的一组是〔3分〕
①仙芝乃自安西过拨换城
②乃潜遣二十骑,衣阿弩越胡服来迎
③仙芝即阳喜,令士尽下
④急遣元庆断娑夷桥
⑤仙芝招喻,乃出降,因平其国
⑥仙芝以小勃律王及妻自赤佛道还连云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4〕.以下对原文的表达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擅长骑射,起初不太知名,后来受夫蒙灵察提携,才担当重任。
,唐王朝的二十多个附属国都依附了吐蕃,唐王朝屡次征讨小勃律却都无无功而返。
,果敢进兵,大败敌军,一举攻克连云堡。
,又招降了小勃律国的国王,随后从连云堡班师回朝。
(5).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以下文言文材料断句。〔3分〕
城中大酋领皆吐蕃腹心仙芝密令元庆曰假设酋领逃者第出诏书呼之赐以缯彩至皆缚以待我元庆如言仙芝至悉斩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向吾方涉,贼击我,我无类矣。〔3分〕
②不窥假设城,吾假道趋大勃律耳。〔3分〕
答案:【参考译文】
高仙芝,高丽人。二十多岁时,因为他父亲的功绩补任游击将军。几年之后,高仙芝父子成为同僚。高仙芝容貌俊美,擅长骑射,但他父亲还认为他文弱而为他担忧。起初他做节度使田仁琬、盖嘉运等人的部下,不是很有名气。后来做夫蒙灵察的部下,才得到优厚对待。开元末年,夫蒙灵察上表奏请皇帝让高仙芝做了安西都护府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
小勃律国,它的国王被吐蕃诱惑,吐蕃国主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小勃律国王做妻子,因此西北二十多个国家都归向吐蕃。自田仁琬以来唐军屡次征讨,都没有成功。天宝六年,皇帝下诏命令高仙芝带着步兵和骑兵一万人前去征讨。这时唐军步兵都有自己的马匹随军同行,高仙芝就从安西出发,经过拨换城,进入握瑟德,再经过疏勒城,登上葱岭,涉水过播密川后,就临时驻军于特勒满川,行军总共用了一百天时间。特勒满川,就是五识匿国所在地。高仙芝就把军队分为三局部,派疏勒城守卫将领赵崇玼从北谷道、拨换城守卫将领贾崇瓘从赤佛道、自己与监军边令诚从护蜜一齐进入特勒满川,相约三军在连云堡会师。连云堡有敌军一千多人守卫。敌军还在城堡南边依山建立栅寨,并部署了九千人的军队守卫它。城堡下临婆勒川。这时恰逢婆勒川河水暴涨,不能渡河,高仙芝宰杀牲口祭婆勒川,命令士兵携带够吃三天的干粮到
河边集合,士兵不很相信能渡河。等过了河,才发现旗子没有沾湿,马鞍没有沾水。唐军已经排列成阵,高仙芝大喜,告诉边令诚说:“假使刚刚我正在涉河的时候,贼人攻击我军,我们就全都会死掉了。现在我们已经过河并排列成阵,这是上天给时机让我们歼灭他们啊。〞就登山挑战,时间还没到正午,就打败了敌军。攻下了敌军的城堡,斩敌军首级五千级,生擒敌军一千人,夺得战马一千多匹,衣服物资器物甲仗以几万计算。
高仙芝想就此再深入敌境,边令诚害怕,不肯继续前行。高仙芝留下瘦弱的士兵三千人,让他带着守卫城堡,于是带着军队继续前行。三天后,大军过了坦驹岭。坦驹岭十分险峻,下岭有四十里的路程。高仙芝担忧士兵害怕山势太险不敢前进,就事先暗暗派遣二十个唐军骑兵,穿上阿弩越胡人的衣服来迎接唐军。高仙芝事先告诉部下将校说:“阿弩越胡人会来迎接我们,我们没有什么担忧的。〞到了下山的路口,士兵果真不肯下山,说:“您要驱使我们去哪里?〞恰好那二十个骑兵到了,这些骑兵说:“我们阿弩越胡人来迎接大军,我们已经砍断娑夷桥,断绝跟吐蕃的关系了。〞高仙芝立即假装十分快乐,命令士兵全部下岭。娑夷河,就是弱水。已经走了三天,阿弩越胡人真的来迎接大军。第二天,到了阿弩越城。高仙芝派遣将军席元庆带着精锐骑兵一千人先去小勃律,对小勃律国王说:“我们不打算要你的城池,我们只是想借路到大勃律去罢了。〞城中的大头领都是吐蕃的心腹,高仙芝秘密命令席元庆说:“要是那些头领逃跑的话,你只管拿出诏书〔以皇帝诏书的名义〕叫他们回来,然后拿彩帛赏赐他们,等我到了,就将他们全都绑了来等待我处置。〞席元庆按照他的话做了。高仙芝到了后,将那些头领全部处斩。小勃律国王和他的妻子逃到山洞中躲藏起来,唐军抓不到他们。高仙芝晓喻招降他们,国王才出来投降。于是彻底征服了他的元庆砍断娑夷桥,当天黄昏,吐蕃军队就到了,但不能过桥。桥的长度大概是射一箭所能到达的距离,需要花一年的功夫才能重新修好。八月,高仙芝带着小勃律国王和他的妻子从赤佛道回到连云堡,与边令诚一起班师,于是西域各地七十二国的胡人都被震慑住了,主动归降亲附唐朝。
1.〔3分〕*D.【克:能、能够】
2.〔3分〕*B.【其:都是第三人称代词,表领属,他们的。〔:介词,因为〔介词,凭借〕/动词,:副词,于是,就/副词,才;:介词,凭借/连词,表承接〕】
3.〔3分〕*B.【①是高仙芝出征的行军线路,⑥是说高仙芝取得胜利,班师回朝】
4.〔3分〕*D.【边令诚并没有随同高仙芝进攻小勃律国】
5.〔9分〕【〔1〕〔3分〕城中大酋领皆吐蕃腹心/仙芝密令元庆曰/假设酋领逃者/第出诏书呼之/赐以缯彩/至皆缚以待我/元庆如言/仙芝至/悉斩之。[共4分。错1处不扣分,每错漏2处扣1分,扣完为止。“密令元庆曰〞句的
“庆〞和“曰〞之间可断可不断,“至皆缚以待〞的“至〞和“皆〞之间可断可不断]〔2〕〔6分〕①〔3分〕假使刚刚我们正在渡河的时候,贼人〔敌军〕攻击我们,我们就全都会死掉了。[向:假使,1分;方:正在,1分;无类:死光,没人能够幸存,1分]②〔3分〕〔我们〕不打算要你的城堡,我们只是想借路到大勃律去罢了。[假设:你的,你们的,1分;假道:借路,1分;大意,1分]】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李文忠,字思本,小字保儿,盱眙人,太祖姊子也。年十二而母死,父贞携之转侧乱军中,濒死者数矣。逾二年乃谒太祖于滁阳。太祖见保儿,喜甚,抚以为子,令从己姓。年十九,以舍人将亲军,从援池州,破天完军,骁勇冠诸将。
张士诚寇严州,御之东门,使别将出小北门,间道袭其后,夹击大破之。士诚遣将据三溪,复击败之,斩陆元帅,焚其垒。
士诚遣司徒李伯升以二十万众攻新城。文忠帅硃亮祖等驰救,去新城十里而军。诘朝会战,文忠集诸将仰天誓曰:“国家之事在此一举,文忠不敢爱死以后三军。〞文忠横槊引铁骑数十,乘高驰下。大军乘之,城中兵亦鼓噪出,敌遂大溃。捷闻,太祖大喜,召归,宴劳弥日。
文忠帅亮祖等攻余杭。守将谢五,谕之降,许以不死。五出降。诸将请僇①之,文忠不可。营于丽谯,下令曰:“擅入民居者死。〞一卒借民釜,斩以徇,城中帖然。
洪武二年春,以偏将军从右副将军常遇春出塞,薄上都,走元帝。遇春卒,命文忠代将其军,奉诏会大将军徐达攻庆阳。行次太原,闻大同围急,谓左丞赵庸曰:“我等受命而来,阃外②之事苟利于国,专之可也。今大同甚急,援之便。〞遂出雁门,次马邑,败元游兵,进至白杨门。天雨雪,已驻营,文忠令移前五里,阻水自固。质明,敌大至。以二营委之,殊死战,度敌疲,乃出精兵左右击,大破之。
文忠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临阵踔厉③风发遇大敌益壮颇好学问通晓经义为诗歌雄骏可观初太祖定应天以军兴不给增民田租文忠请之得减额。其释兵家居,恂恂假设儒者,帝雅爱重之。家故多客,尝以客言,劝帝少诛戮,又谏帝征日本,及言宦者过盛,以是积忤旨,不免谴责。十六年冬遂得疾。帝亲临视。明年三月卒,年四十六。
〔选自?明史·李文忠传?,有删改〕
【注】①僇:同“戮〞。 ②阃外:朝廷之外。③踔厉:精神振奋。
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张士诚寇严州    寇:侵犯      B.薄上都        薄:迫近
C.天雨雪          雨:雨水      D.帝雅爱重之    雅:非常
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父贞携之转侧乱军中            国家之事在此一举
B.濒死者数矣                    擅入民居者死
C.逾二年乃谒太祖于滁阳          阃外之事苟利于国
D.以舍人将亲军                  以偏将军从右副将军常遇春出塞
3.以下各句中,添加的省略成分有误的一句是                                 〔3分〕
A.令〔其〕从己姓               B.御之〔于〕东门
C.〔士诚〕复击败之              D.〔文忠〕以二营委之
4.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李文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年幼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跟着父亲在乱军中辗转反侧,后来投奔了朱元璋,并改姓为朱。
B.在新城之战中,李文忠向众将士发誓绝不会贪生怕死。他身先士卒,率军大败张士诚手下的军队,因此,朱元璋将他召回并设宴慰劳他。
C.进攻庆阳途中,李文忠听说大同被元军包围,于是提出将军接受君命在外面作战,可以随机应变。他率领军队大败元军,解了大同之围。
D.李文忠曾经劝说朱元璋不要多用刑罚,并对他东征日本表示异议,还批评宫中宦官太多,最终引起了朱元璋的不满,因而被解除了兵权。
5.翻译和断句。〔10分〕
⑴用“/〞给以下文段断句。〔4分〕
文 忠 器 量 沉 宏 人 莫 测 其 际 临 阵 踔 厉 风 发 遇 大敌益 壮 颇 好 学问 通 晓 经 义 为 诗 歌 雄 骏 可 观 初 太 祖 定 应 天 以 军 兴 不 给 增 民 田 租 文忠请 之 得 减 额。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文忠帅硃亮祖等驰救,去新城十里而军。
一卒借民釜,斩以徇,城中帖然。
答案:1.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B。
【简析】雨:yù,落下。
2.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B。
【简析】A.代词,他,指李文忠;助词,的。B.代词,……的情形;代词,……的人。C.介词,在;介词,对。D.均为介词,凭……的身份。
3.此题考查考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的能力;能力层级B。
【简析】C.从文章所写对象看,应为“〔李文忠〕复击败之〞。
4.此题考查考生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C。
【简析】D.因果关系有误,李文忠被解除兵权应在他劝谏朱元璋之前。
5.〔10分〕
〔1〕〔4分〕
此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能力层级B。
文忠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临阵踔厉风发/遇大敌益壮/颇好学问/通晓经义/为诗歌雄骏可观/初/太祖定应天/以军兴不给/增民田租/文忠请之/得减额。
每错3个扣1分。
〔2〕〔6分〕
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B。
①李文忠率领硃亮祖等人前往救援,在距离新城十里的地方驻军。
译对“帅〞和“军〞字各给1分,译对大意给1分。帅:通“率〞,率领。军:驻军。
②一个士兵借了老百姓家一口锅,李文忠将他斩首示众,于是城里就安定下来了。
译对“徇〞字和“帖然〞各给1分,译对大意给1分。徇:示众。帖然:安定的样子。
【参考译文】
李文忠字思本,小名叫宝儿,是盱眙县人,是太祖姐姐的儿子。他的父亲李贞带着他在乱军中辗转反侧,有好几次差点死去。这样过了两年才在滁阳见到了太祖。太祖见到他,非常快乐,把他当自己的儿子来抚养,并让他跟从自己姓朱。李文忠十九岁,以舍人的身份率领太祖的亲兵,跟着太祖救援池州,打败了天完军,他的骁勇在诸将中排名第一。
张士诚侵犯严州,李文忠率军在东门抵抗,他派出其他将领出小北门,从小道偷袭张士诚的军队,两面夹击,大败张士诚。张士诚又派遣将领驻守三溪,李文忠打败了他们,斩杀了陆元帅,并烧毁了敌军的营寨。
张士诚派遣司徒李伯升率领二十万军队进攻新城。李文忠领硃亮祖等人前往救援,在距离新城十里的地方驻军。第二天早晨会战,李文忠召集诸位将领对天发誓说:“国家大事成败在此一举,我不敢吝惜一死而躲在三军的后面。〞李文忠手拿长矛率领几十个骑兵,从高处飞奔下来。大军也跟在后面击鼓呐喊,敌军于是大败。捷报传来,太祖十分快乐,把李文忠召回身边,终日设宴慰劳他。
李文忠率领硃亮祖等人进攻余杭。余杭的守将是谢五,李文忠告诉他如果投降,就容许不杀他。于是谢五请求投降。诸将要求杀掉谢五,李文忠没有容许。军队在丽谯宿营,李文忠下令说:“谁擅自进入老百姓家里,就处死谁。〞一个士兵借了老百姓家一口锅,李文忠将他斩首示众,于是城里就安定下来了。
洪武二年春天,李文忠以偏将军的身份跟随右副将军常遇春出塞进攻元军,一直迫近上都,把元帝都吓得逃走了。常遇春死后,太祖命李文忠代理指挥常遇春的军队,奉命会同大将军徐达一起进攻庆阳。军队行军驻扎在太原,听说大同被包围,形势危急,李文忠对左丞赵庸说:“我们奉皇上的命令来进攻元军,军营之外的事情如果对国家有利,我们可以单独灵活处理。现在大同被包围,形势危急,我们应该趁便救援他们。〞于是率领军队出雁门关,驻扎在马邑,打败了元军的小股军队,进军到白杨门。天上下起了雪,军队本来已经宿营了,李文忠又命令军队向前移五里,把积水阻住巩固防守。天亮的时候,元军的大部队到了。李文忠派出二支部队迎击,和元军殊死作战,他估计元军疲劳了,才派出精兵从左右进攻,大败元
军。
李文忠气量沉着宽宏,没有谁能猜想他的心机。他作战时他精神振奋,越是遇到强大的敌人越是充满勇气和力量。他十分喜爱学习,通晓经书的大义,他写的诗歌气势雄伟,不同凡响。起初,太祖在应天定都,因为军队增加,供应缺乏,就增加百姓的田租,李文忠为百姓请求,最终得以减少田租的数额。他解除兵权回家后,小心谨慎像一个儒生,太祖十分喜爱和器重他。他家里有许多门客,曾经因为门客的话,劝说皇帝少点诛杀,又劝谏皇帝不要东征日本,并且说宫中的宦官太多,因此逐渐与皇帝的心意不合,不免受到皇上的谴责。洪武十六年冬天生病,皇帝亲自前往探望。第二年三月,李文忠去世,终年四十六岁。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陈思济,字济民,柘城人也。幼读书,即晓大义,以才器见称于时辈间。世祖在潜邸,闻其名,召之以备参谋;既即位,始建省部,俾掌敷奏①。世祖以京兆为国重镇,命廉希宪等行中书省于陕西。思济实与偕行,多所赞画。中统三年,诏诛王文统,召廉希宪入中书,思济还,仍掌敷奏。事无巨细,悉就准绳,姚枢、许衡皆器重之。会阿合马入省,耻其位在希宪左,每欲肆意而行,希宪守正不从。及希宪去位,省臣晨集,掾属皆惮阿合马,莫敢前。思济独先以文牍进,阿合马辄于希宪位署押,思济遽掩以手曰:“此非君相署位也。〞阿合马怒目视之,众为之惧,思济神色自假设。除右司都事,从希宪行省山东,未几召还。至元五年,分命中书省总百揆,御史台正百官,一时黜陟登庸,宪章程式,多出其手。迁承务郎、同知高唐州事,以绩最闻,拜监察御史。时阿合马立尚书省,权在中书右。思济与魏初等劾其不法,帝命近臣正之。御史各以次对,思济独厉声曰:“御史言官也,非为辨讼设!〞拂袖而出。授奉训大夫、知沁州,为政简要,不务苛察。迁中顺大夫、同知绍兴路总管府事,承檄谳狱。桐庐有囚羸瘠将死,纵遣还家,候期来决,囚拜请曰:“闻公名久矣,假设不早决,恐终不可保。〞为阅其案而释之。转同知两浙都转运司事,胥吏侵渔,民困于赋役,悉蠲②除之。调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副使,丁母忧去官。二十三年,加少中大夫、同知浙东道宣慰司事。时浙西大水,民饥,浙东仓廪殷实,即转输以赈之,全活者众,檄上中书,奏允之。浙东复旱,祷于名山,雨大澍,民赖以苏。两淮盐课不敷,授嘉议大夫、两淮都转运使,奸弊尽革,商贾通行,岁课以足。擢岭北湖南道肃政廉访使,改池州路总管。江浙行省平章也速答兒威势赫然,摘淘金户三千,括民间田亩,檄下,力上章以止之。累迁通议大夫、佥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事。大德五年冬,以疾卒,年七十。赠正议大夫、吏部尚书、上轻车都尉,追封颍川郡侯,谥文肃。
(节选自?元史·陈思济传?)
【注】①敷奏:陈奏,上奏。 ②蠲:免去。
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事无巨细,悉就准绳 就:按照
B.阿合马辄于希宪位署押,思济遽掩以手曰 遽:马上
C.分命中书省总百揆,御史台正百官 揆:事务
D.为阅其案而释之 阅:经历
2.以下句子中,全都说明陈思济有“才器〞的一组是〔 〕〔3分〕
①世祖在潜邸,闻其名,召之以备参谋 ②思济实与偕行,多所赞画。 ③事无巨细,悉就准绳,姚枢、许衡皆器重之。 ④阿合马怒目视之,众为之惧,思济神色自假设。 ⑤一时黜陟登庸,宪章程式,多出其手。 ⑥授奉训大夫、知沁州,为政简要,不务苛察。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
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廉希宪离开职位后,早晨诸位大臣聚集,因为惧怕阿合马,没人敢上前。陈思济首先献上了文书,当阿合马要在希宪的位置签署时,思济阻止了他。
B.陈思济与魏初等人弹劾阿合马不守法度,皇帝派近臣去核实此事。陈思济对各位御史的做法非常不满,怒声斥责后拂袖离去。
C.二十三年,浙西发大水,而浙东丰收,仓廪殷实。陈思济就上书中书省,得到许可后,转运浙东的粮食到浙西,救活了很多百姓。
D.江浙行省平章也速答兒非常有权势,他下达政府文书,想要取缔三千淘金户,侵占百姓的田亩,陈思济上奏竭力制止此事。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幼读书,即晓大义,以才器见称于时辈间。
〔2〕会阿合马入省,耻其位在希宪左,每欲肆意而行,希宪守正不从。
答案:1.D 阅,详查,审理
2.B ③是说陈思济做事符合法度④是说他不畏权贵⑥是他为政的风格
3.C 陈思济是转运粮食之后才上书中书省。
4.〔1〕陈思济幼年读书,就通晓大的道义,凭借才华在当时的同辈间被称道。〔“即〞1分,“以〞1分,“见〞1分,介词结构1分,句意通顺1分〕
〔2〕恰逢阿合马进入中书省,他以自己的职位在希宪之下为耻,每次想要放纵意愿去做事,希宪都坚守正道不听从。
〔“会〞1分,“耻〞1分,“左〞1分,“肆〞1分,句意通顺1分〕
陈思济,字济民,是柘城人。陈思济幼年读书,就通晓大的道义,凭借才华在当时的同辈间被称道。世祖即位前,听闻他的名声,召请他以备将来询问治国之事;世祖即位后,就创立中书省,让思济掌管陈奏等事宜。世祖把京兆作为国家的重要城镇,任命廉希宪等人治理陕西的行中书省。思济实际上与他们一同前往,屡次出谋划策。中统三年,世祖下诏诛杀王文统,召
廉希宪进入中书省,思济返还之后,仍然负责陈奏事宜。事情无论大小,都严格遵守准那么制度,姚枢、许衡都器重他。恰逢阿合马进入中书省,他以自己的职位在希宪之下为耻,每次想要放纵意愿去做事,希宪都坚守正道不听从。等到希宪离开自己的职位,中书省的各位大臣在早晨聚集,他们都惧怕阿合马,没有人敢上前。只有陈思济首先献上了文书,阿合马于是在希宪的位置上签署,思济马上用手阻止说:“这不是您签署的位置。〞阿合马怒目而视,其他人都非常畏惧,但思济神色自假设。后被任命右司都事,跟随希宪去治理山东,不久被召还。至元五年,朝廷分别命令中书省总管各类事务,御史台监管百官,一时罢黜提升举用人才,宪章的格式,都出自思济之手。升官为承务郎,同时管理高唐州事,凭借政绩最好而闻名,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当时阿合马在尚书省任职,权利在中书省之上,思济与魏初等人弹劾他做不合法之事,皇帝命令近臣去核实此事。御史各自按照次序回复,只有思济厉声说:“御史是敢于直言进谏的官,不是为替人辩白而设置的。〞拂袖离去。后被任命为奉训大夫,管理沁州,为政简约,不苛刻繁琐。后被任命为中顺大夫,同时管理绍兴路总管府事,承当政府任命审理案件,桐庐有个囚犯瘦弱将死,被遣送回家,等候最后定决的日期,囚犯拜请思济说:“久仰您的大名,如果不早点定决,恐怕性命最终难保。〞思济详查了他的案件,然后释放了他。后调动官职同时管理两浙都转运司之事,官府的小官吏掠夺百姓财物,百姓苦于赋税劳役繁多,思济把它们全都免除了。二十三年,升迁为少中大夫、同时治理浙东道宣慰司之事。当时发大水,老百姓食不果腹,而浙东粮食充足,思济于是把浙东的粮食运到浙西来赈灾,救活了很多人,然后上书中书省,中书省同意了他的做法。后浙东又大旱,于是思济到名山去祈雨,后来雨水大降,百姓依靠雨水得以存活。两淮盐税缺乏,思济授权嘉议大夫、两淮都转运使,革除了奸人、弊病,商贾通行,每年的赋税上交充足。后被提拔为岭北湖南道肃政廉访使,改任池州路总管。江浙行省平章也速答兒非常有权势,他下达政府文书,想要取缔三千淘金户,侵占百姓的田亩,陈思济上奏竭力制止此事。屡次升迁至通议大夫、佥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事。大德五年冬,因为疾病而去世,年七十。赐予官爵正议大夫、吏部尚书、上轻车都尉,死后赐予官爵颍川郡侯,谥号文肃。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小题。
种暠字景伯,河南洛阳人,仲山甫之后也。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暠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
  〔汉〕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暠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暠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暠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其白狼、槃木、唐菆、邛、僰诸国,自前刺史朱辅卒后遂绝;暠至,乃复举种①向化。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暠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暠。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
“天王〞,暠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暠、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暠、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祥。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暠、承以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梁太后省奏,乃赦暠、承罪,免官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暠为凉州刺史,甚得百姓欢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假设是。〞乃许之。暠复留一年,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暠与相揖谢,千里不得乘车。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
  后司隶校尉举暠贤良方正,不应。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暠为度辽将军。暠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羌虏先时有生②见获质于郡县者,悉遣还之。诚心怀抚,信赏清楚,由是羌胡、龟兹、莎车、乌孙等皆来顺服。暠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入为大司农。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闻暠卒,举国伤惜。单于每入朝贺,望见坟墓,辄哭泣祭祀。
〔?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节〕
【注】①举种:举众,全体。②生:生口〔俘虏〕。
1.对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 交通:交际、往来
B.暠素慷慨,好立功立事 慷慨:大方、爽快
C.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 案:查办
D.会匈奴寇并凉二州 寇:侵略
2.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①诏报,太子乃得去 ②暠至,乃复举种向化
B. ①惶惑不知所为 ②并、凉边人咸为发哀
C. ①暠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 ②暠、承以首举大奸
D. ①乔退而叹息 ②而二府畏懦
3.以下各组中,全都能够表现种暠“好立功立事〞的一项为哪一项〔     〕
①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 ②宣恩远夷,开晓殊俗
③暠乃手剑当车,曰:“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④化行羌胡,禁止侵掠 ⑤先宣恩信,诱降诸胡 ⑥去烽燧,除候望

最近更新

科技园区运营升级-智能化解决方案驱动效能 22页

癌症治疗研究进展-医学专家演讲 21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教学4.3 氧气.ppt公开课一.. 23页

生态系统的奥秘探索-揭秘生态环境的构成与作用.. 23页

好茶店项目融资方案 6页

奶茶店商业计划书执行 6页

奇迹山项目融资方案 6页

环保公益行业的文化礼仪教育-提升形象与礼仪素.. 26页

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 3单元同步作文指导(人教版.. 10页

噪声参数最优ELMD与谱峭度在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2页

商品型按劳分配的新探索——《论商品型按劳分.. 2页

响应面法优化甘草固体发酵灵芝产三萜工艺及体.. 2页

高中数学:4.2《流程图及结构图》(新人教A版选.. 42页

含风电电力系统的多目标随机优化调度 2页

明日人力资源:创新之路-深度解读人力资源的未.. 29页

含DNA配体的VT吸附剂结构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 2页

建设工程安全环境管理协议(3篇) 10页

高一数学集合1公开课一等奖课件赛课获奖课件 62页

吉林省交通运输信息化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 2页

数字化转型视野下教师网络集体研修行为投入的.. 25页

精选外债合同书模板(2025版) 15页

动火作业票填写样本 2页

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与能耗制动plc控制620.. 33页

离型纸的分类 8页

2023年特种设备超声波二级开卷考试题库 52页

二年级下册美术课件-18剪窗花--|广西版-----.. 19页

建筑设计项目提成分配方案参考 4页

达克罗溶液配置,工艺,检验培训资料 10页

中国军工及航天研究所名录汇总812(大而全) 19页

ANSI B92.1-1970(R1993) SAE美国渐开线花键-中.. 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