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地理七下》提问重点问题
第一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亚洲
欧洲
位置
半球:东半球、大部分在北半球
半球:东半球、北半球
纬度: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热带、北寒带
纬度:大部分北温带,小部分北寒带,无热带
海陆: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
西邻欧洲(乌拉尔山、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西南非洲(苏伊士运河),东北北美洲(白令海峡)
海陆: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
东邻亚洲(乌拉尔山、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南边非洲(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地形特征特色地形
、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除南极洲外海拨最高)
,高低悬殊。(最高高原青藏高原,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陆地最低点死海。)
,四周低。(中部高原山地,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平原分布在周围,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恒河平原等)
,海拔最低的大洲。
。
,中部低。
北部山地: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中部平原:西欧平原、波德平原、东欧平原
南部山地:阿尔卑斯山脉
(南部三大半岛:伊比利亚、亚平宁、巴尔干半岛)
特色地形:弧形群岛
大陆东侧、东南侧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弧形群岛。地形特点: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不稳定)
特色地形:冰川地形
北部挪威幽深曲折的峡湾、芬兰的湖泊
中部平原上波状起伏的低丘
南部阿尔卑斯山脉挺拔的角峰、众多湖泊
气候特征及原因
。(无温带海洋性气候,其他气候都有。北半球的寒极奥伊米亚康。雨极乞拉朋齐。)
(原因:跨寒温热三带;地形复杂多样。)
。
(原因:亚欧大陆面积广大,内陆地区远离海洋。)
。(东部、南部形成世界上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最广的季风气候。)
(原因:背靠最大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最大大洋太平洋,南边印度洋,海陆差异显著)(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只亚洲有: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风:从内陆吹向海洋,源地是西伯利亚、蒙古一带,风向偏北风。
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风向偏南风:来自太平洋的东南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带来丰沛降水。)
。
。
(海洋性特征显著的原因:
①西风:40°~60°N大陆西岸,终年盛行来自大西洋的温暖湿润的西风
②洋流: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加湿。
③地形:阿尔卑斯山脉东西走向、中部平原广阔,暖湿西风畅通无阻,深入影响各地。
④海陆轮廓:三面临海像大半岛,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漫长曲折,各地距海近。)
:
①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温差小。降水较多,且均匀。)(冬暖夏凉,常年湿润)
②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典型的冬雨型气候)
河流湖泊
,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长江,湄公河在我国称澜沧江是国际性河流)
。(里海是世界最大湖。)
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湖。死海是陆地最低点。
,水量丰富。
,水流平缓。
。(国际性河流多瑙河注入黑海。)
(俄罗斯母亲河是伏尔加河,注入里海。)
人口
和坦;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展迅速。)
稀疏区:北亚(酷寒)、中亚(干旱)、西亚(炎热干燥沙漠)
人口1亿以上国家6个。
人口问题:人口多,增长快。
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
稠密区:欧洲西部(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达。)
稀疏区:欧洲北部(寒冷)
城市人口比重高(发达国家)。
人口问题:一些国家人口零、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多民族国家:中国、印度。单一民族国家:日本、韩国。
6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多民族国家:俄罗斯
单一民族国家:德国、波兰
专题:时差和日界线
:每15°经度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零时区(中时区)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合为东西12区,中央经线为180°,钟点相同,日期相差一天。
(标准经线):15°×时区数。例如,东8区中央经线=15°×东8区=120°E
:经度数÷15°(采用“四舍五入法”取整数)。例如,76°E÷15°=东5区
:第一步,求时区差(即时差)。时差=数轴上的距离。
第二步,求时间。求东加时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