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陆游诗《示儿》教学设计及反思 】是由【1660287****】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陆游诗《示儿》教学设计及反思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陆游诗《示儿》教学设计及反思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临终前对儿子的遗嘱。语言不假雕饰,直抒胸。 表达的是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的是诗人满腔的悲慨。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 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达到 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教学课堂竞赛教学实录
《示儿》
一、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能力:
1、收集、交流这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了解的内容,并能从诗的内容想开 去。
2、通过自学掌握生字“祭、乃”等字,理解“九州、王师、家祭”等的意 思。
3、在理解古诗中字词含义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古汉语中通假字。
过程与方法:
1、学生依据学法自学掌握生字,理解词意,了解诗作的内容
2、运用创设情境、激活想象、朗诵体味等形式去体会作者写下这份遗嘱时 深沉丰富的感情。
;联系今天祖国还没统 一,深化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间的爱国悲情,深情,产生对陆游的敬佩之情。
2、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
《示儿》是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 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雪洗国耻、重新统 一祖国的无比渴望。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间悲之切的爱国深情,弄懂陆游临终 前最牵挂的事,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准备:
.音乐《悲魂曲》
.资料准备:教师收集陆游的生平资料、《题临安邸》诗文背景资料;陆游 诗《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床 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不久于人也。于是,他把儿子 叫到床前,用微弱的声音交待遗嘱。这遗嘱就是《示儿》,这位老人就是陆 游。
(二)读诗,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示儿》,把这首诗反复读,读反复,一直把诗读顺口、读清 爽。
2、学生个别读,老师指出节奏。
3、师生合作读,老师后三字,学生前四字。反之亦然。
4、学生齐读,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
(三)再读《示儿》,理解诗意。
1、读诗不但要读出诗的节奏,诗的味道,更要去体会诗句带给我们的那份 情绪和那种感觉。假如现在老师请你用一个字来形容、来表达你读完《示儿》 这首诗后的‘感受、感觉和情绪,你会选哪个字?
2、谁来用“悲”字组词。
3、作者“悲”的是什么? “悲”从何来?
4、我们知道,作者面对生死大限极其豁达,他告诉儿子:人死之后,万事 皆空,再无牵挂。然而,即使豁达如斯的出游,也仍然难以斩断最后一根情 丝。
5、师过渡:诗人能对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唯独对国家命运的关怀之心至 死不渝,在即将离开这个战乱频仍、山河破碎的世界时,诗人念念不忘的不是 生的留恋,而是中原的恢复、祖国的统一,他什么都放得下,唯独放不下流血 流泪的故土和故土里那望眼欲穿的遗民。
(四)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老师出示《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
1、学生自由读诗,用心去读,注意诗的节奏,体会诗带给我们的那份情绪 和那种感觉。
2、读着这样的诗句,此时此刻,你就是陆游,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 生展开想象,闭上眼睛,伴着音乐,用心感受那画面,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把感觉到的画面用笔写下来并与同学交流。
4、受尽了奴役的大宋百姓,盼望着大宋军队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可这 一盼就是
5、百姓盼啊,望啊,等啊,一等就是65年,整整65年啊,同学们,
65年中,我们的百姓要忍受多少的折磨啊一一
65年中,我们的百姓要承受多少的苦痛啊一一
65年中,我们的百姓要流下多少的血泪啊一一
6、此时,陆游的心情你懂吗?你能用什么词来形容这份心情呢?学生用一个 词来形容此时的心情。
7、学生读“但悲不见九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