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1
文档名称:

配位化学的发展史及配合物的结构和命名.ppt

格式:ppt   大小:12,714KB   页数:9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配位化学的发展史及配合物的结构和命名.ppt

上传人:435638 2025/5/9 文件大小:12.4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配位化学的发展史及配合物的结构和命名.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配位化学的发展史及配合物的结构和命名 】是由【435638】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配位化学的发展史及配合物的结构和命名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配位化学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毛丽惠
配位化学电子教案
CONTENTS
01
配合物的基础知识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03
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0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04
配合物的反应动力学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配位化合物的发展史
19世纪末期,德国化学家发现一系列令人难以回答的问题,氯化钴跟氨结合,会生成颜色各异、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经分析它们的分子式分别是CoCl3∙6NH3、CoCl3∙5NH3、CoCl3∙5NH3∙H2O、CoCl3∙4NH3。同是氯化钴,但它的性质不同,颜色也不一样。为了解释上述情况,化学家曾提出各种假说,但都未能成功。直到1893年,瑞士化学家维尔纳(A.Werner)发表的一篇研究分子加合物的论文,提出配位理论和内界、外界的概念,标志着配位化学的建立,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荀丽多彩的宝石
从左到右:黄色 (yellow) – [ Co(NH3)6]3+
橙色 (orange) – [Co(NH3)5NCS]2+
红色 (red) – [Co(NH3)5H2O]3+
紫色 (purple) – [Co(NH3)5Cl]2+
绿色 (green) – [Co(NH3)4Cl2]+
Alfred Werner (1866~1919)
瑞士无机化学家,配位化学奠基人。

1893年提出络合物的配位理论和配位数的概念;
1893年提出化合价的副价概念;
因创立配位化学而获得1913年Nobel化学奖。
1983年,26岁的维尔纳提出了天才的维尔纳配位学说,从Complex到Coordination compound, 他指出:
在CoCl3∙6NH3中,Co3+表现出两种类型的化合 价,主价和副价
Co3+和Cl -之间是主价 (+3,即氧化数)
Co3+和NH3之间是副价(6, 即配位数)
中心原子(离子)形成配合物时倾向于主价和 副价都得到满足
中心离子的副价指向空间确定的方向,因而配 合物能呈现出多种空间结构,并出现特定的异构体。
在这一时期,配合物就称为“由简单化合物反应生成的复杂化合物”。关于CoCl3∙6NH3分子结构的辩论持续了22年,最后以Werner的胜利告终。
辩论的另一方是瑞典的化学家勃朗斯特兰(Blomstrand)以及他的学生丹麦化学家乔根森。他们提出了一个“氨链结构的主张,他们认为CoCl3∙6NH3分子结构为:
配位化学是研究配位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反应内在规律的一门化学分支学科。
配位化学
由中心原子或离子和围绕在它周围的一组负离子或分子以配位键相结合而形成的配位个体均成为配位化合物。
配位化合物
01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