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亲爱的布鲁特斯,错误并不在于命运,而在于我们自己。
—
《》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四十七分。
Slide 2
基本概念:即商业循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
GNP
O
时间
繁荣
繁荣
萧条
衰退
复苏
潜在GNP
萧条
衰退
A
B
C
D
E
F
G
H
I
顶峰
低谷
第一节 经济周期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四十七分。
3
: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扩张与衰退,相互交替,使经济总量螺旋式增长的现象。
经济周期特征:
不可避免。
经济活动总体性、全局性的波动。
由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组成。
周期长短由具体性质所决定。
四个阶段
主要阶段-繁荣与萧条 过渡阶段-衰退与复苏
经济周期繁荣阶段的特征:
生产迅速增加
投资增加
信用扩张
价格水平上升
就业增加
3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四十七分。
4
基钦(美国,1923 )短周期,。
朱格拉(法均长度为8~10年。
康德拉季耶夫(俄均为50年。
库兹涅茨(美均长度为20年。
熊彼特(美国,1939)综合周期:每一个50~60年的长周期包括6个8~10年的中周期,每一个中周期包括三个长度约40个月的短周期。
他提出,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大约经历了三个长周期:
第一个长周期:18世纪80年代~1842年,纺织机时代
第二个长周期:1842年~1897年,蒸汽机和钢铁时代
第三个长周期:1897年以后,电气化和汽车时代
4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四十七分。
5
——非凯恩斯理论
(1)消费不足论:收入用于储蓄部分过多,消费不足。由分配不均造成。假设经济没有达到充分就业为前。
消费不足论(储蓄过多论)的历史悠久,最早的代表是马尔萨斯和西斯蒙第,近代则以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森为代表。
法国的西斯蒙第最先用广大人民的贫困化引起的消费需求不足来论证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必然性,是典型的消费不足危机论。
马尔萨斯所强调的则是地主阶级的消费或收入不足,为地主阶级获取地租的合理性进行辩护 。
英国经济学家、社会改良主义者霍布森于20世纪初则提出了根源于收入分配引起的消费不足危机理论,以及改善分配以防治生产过剩和失业的改良主义主张。
5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四十七分。
6
(2)投资过度论
投资过度论:投资过多,资本品部门发展超过消费品部门。
资本品投资的波动导致经济波动。
以充分就业为起暗含的前提 。
投资过度理论有可分为两派,一派认为是货币引起了投资过度,称为货币投资过度理论;另一派则认为是新发明、新市场开辟等非货币因素引起了投资过度,称为非货币投资过度理论。
货币投资过度理论的倡导者是奥地利学派的代表哈耶克等,其基本特点是认为货币金融当局的信用膨胀政策是破坏经济体系的均衡引起经济扩张并由此导致危机和萧条的根本原因。
用非货币因素的投资过多论来解释危机的代表人物是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危机的出现是因为固定资本货物的生产过多。
6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四十七分。
7
(3)信用过度论——纯货币危机理论
信用过度论:货币和信用扩张,导致利率下降,投资增加,繁荣;反之衰退。
倡导者是英国的霍特莱和货币主义的创始人弗里德曼。
认为周期性波动在于银行系统周期地扩张和紧缩信用。
危机产生完全是由于繁荣后期银行采取的紧缩性信用政策造成的。
只要在繁荣后期银行继续扩张信用就能防止危机的爆发。
货币只用于零星支付,流通的主要工具是银行信用。
银行体系有信用创造功能,银行信贷具有很大的伸缩性。
当信用扩张到达一定程度后,银行迟早要被迫停止信用扩张,而相反地采取紧缩性信贷政策,导致危机和继之而来的累积的衰退过程。
7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四十七分。
8
(4)熊彼特的“创新”经济周期理论
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用创新来解释社会的发展,把创新作为社会前进的动力,由此出发,他也用创新来解释经济周期,说明经济中周期性波动根源于创新。
技术革新和发明不是连续和均匀的。
经济周期的衰退与萧条,意味着新产品、新技术对旧的厂商和部门的冲击,那些在经济高涨期间过度扩大了的投资在萧条阶段的毁灭是社会经济从失衡走向新的均衡之必然的和有益的过程。
一旦萧条到达谷底,新的创新引致的复苏和高涨推动生产力在更高水平上发展,均衡-失衡-在更高的水平上均衡,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创新的大小及其重要性不同决定了经济周期时间的不同。
8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四十七分。
9
(5)政治经济周期理论
政治周期论:政府的交替扩张和收缩。经济上受政治因素影响。
主要倡导者是波兰的经济学家卡莱茨基。
认为政府企图维持经济的稳定实际上却造成了经济的不稳定。
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结果会带来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
这样,政府在政治上要受到责问和反对。
于是政府不得不转而实行紧缩政策,人为制造经济衰退与停滞,这样又会引起不满,政府又会重新实行扩张性政策,从而又导致通货膨胀。
这就是国家干预经济所造成的政治的经济周期,根源在于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这两个政策目标之间存在矛盾,而且很难协调。
9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四十七分。
10
(6)心理因素理论
预期过度论:在心理上的乐观预期和悲观预期,说明繁荣和衰退的交替。乐观时,投资和消费增加,繁荣。
主要代表人物是凯恩斯和庇古。
经济高涨后,对未来的乐观预期一般总超过合理的应有程度,导致过多的投资,形成经济的繁荣。
当过度乐观情绪所造成的错误被察觉以后,又变成不合理的过度悲观预期,由此导致萧条。
凯恩斯认为,萧条的产生是由于资本边际效率的突然崩溃,而造成这种崩溃的正是对未来悲观的预期。
10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四十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