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5年护士资格考试《儿科护理学》预习资料参考(共8篇) 】是由【平平库】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护士资格考试《儿科护理学》预习资料参考(共8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护士资格考试《儿科护理学》预习资料参考(共8篇)
篇1:护士资格考试《儿科护理学》预习资料参考
护士资格考试《儿科护理学》预习资料参考
约束法
一、目的
便于治疗护理操作能顺利进行;保证患儿的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二、物品准备
根据患儿约束的部位准备物品
(1)全身约束:凡能包裹患儿全身的物品皆可使用,如大单、大毛巾、童毯等。
(2)手或足约束:手足约束带或用棉垫与绷带。
(3)肘部约束:肘部约束带,压舌板4~5支。
(4)手指约束:布质并指手套。
三、护士准备
了解患儿的'诊断、约束目的及家长的心理,作好解释说服工作,尽量取得理解和配合避免引起患儿情绪不安。评估常见的护理问题。
四、操作步骤
全身及身体各个不同部位的约束方法不同。
五、注意事项
(1)约束时向家长解释约束的目的,安抚患儿,减少患儿的恐惧不安。
(2)约束带捆扎松紧要适宜,定时松解并经常改变姿势。
(3)定时观察局部皮肤血液循环状况。避免皮肤损伤,必要时局部按摩。
(4)局部约束时仍需满足其他部位肢体的活动。
篇2:护士资格考试《儿科护理学》的预习资料
护士资格考试关于《儿科护理学》的预习资料
儿科急诊设置
应设抢救室、诊查室、观察室、治疗室及小手术室等。儿童医院内的急诊部还设有各科急诊室、药房、检验室及收费处等,形成一个独立的单位,以保证24小时工作的连续进行。抢救室内设病床2~3张,配有人工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气管插管用具、供氧设备、吸引装置和雾化吸入器等,以及各类穿刺包、切开包、导尿包等。室内应备有抢救车,车上放置急救药品、注射器、手电筒、记录本及笔等,以满足抢救危、重症患儿的需要。此外,在观察室内应按病房要求备有各种医疗文件。
儿科急诊的护理管理: 做好组织抢救工作、配合医师进行抢救、随时做好抢救准备、建立急诊护理常规、防止交互感染。
儿科门诊设置
① 预诊室: 预诊的目的是及时发现传染病患儿,使其在隔离室诊治,防止患儿之间的交互感染。此外,预诊还可帮助家长鉴别患儿所需诊治的科别,并根据病情的急、重、缓、轻给予适当安排。若遇危重患儿可直接护送至急诊室抢救。② 传染病隔离室: 室内除应备有检查床、桌、椅及必要的检查用具外,必须备有隔离衣,以及针对不同传染病的消毒设施包括洗手设备。隔离室最好分为互不相通的几间,分别诊治不同的传染病。若仅设一间,则在同一时间内只可诊治同种传染病患儿。若检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儿时,即在该室内进行治疗护理,并在指定的区域内挂号、交费等,或有护理人员代为办理。当患儿离去后,室内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诊治另一病种患儿。③ 挂号室: 小儿经过预检,确系非传染病患儿,凭预诊室卡片挂号。④ 测体温处: 诊前每个患儿测试体温。如体温高达39℃以上者,应酌情给予退热处理,并优先安排就诊,以防高热惊厥。⑤ 其他: 包括候诊室,检查室,检验室,治疗室,药房,收费处及厕所等。
儿科门诊的护理管理: 做好诊前的组织工作、减轻患儿及家属的焦虑、随时观察病情变化、预防交互感染、提供健康教育、防止发生医疗差错等。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 心脏
① 心脏的胚胎发育: 胚胎发育的第2~8周是心脏形成的关键时期,。② 小儿心脏的位置: 随年龄而改变,新生儿心脏位置较高并呈横位,心尖搏动在第4肋间隙锁骨中线外,心尖部分主要为右心室。大于2岁,横位心逐渐变成斜位,3~7岁心尖搏动已位于第5肋间锁骨中线处,心尖部分主要为左心室。
(二) 心率
新生儿平均120~140次/分,1岁以内110~130次/分,2~3岁100~120次/分,4~7岁80~100次/分,8~10岁70~90次/分。小儿心率易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如进食、哭闹、发热等。因此,心率的测定应在小儿安静或睡眠状态。一般体温升高1℃,心率增加10~15次/分。
(三) 血压
2岁后小儿收缩压可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收缩压=年龄×2+80mmHg(年龄×0?26+10?7kPa)。舒张压为收缩压的2/3。袖带宽度以相当于上壁2/3长为宜。
儿科护理学的范围
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及内外因素所致的病理现象,并运用现代护理理论和技术对小儿进行整体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专科护理学。包括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及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预防保健措施、儿科基础护理以及常见疾病患儿的护理等。其任务已从单纯的疾病护理向促进小儿身心全面健康成长的方向发展。
(一) 任务
主要内容有: ① 临床护理工作,包括一般临床护理工作,以及急、危、重症患儿的急救与监护工作等。② 儿童保健工作,儿科护士应在医院和社区(包括家庭、托幼机构、学校等地)积极传播科学育儿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以防治儿童在体格、精神、心理发育中可能遇到的障碍。③ 儿童及家庭的健康教育工作,儿童的健康教育必须通过成人来实施,因此要积极取得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同时要针对儿童及家庭教养中的身心健康问题,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并适时给予指导和咨询,其目的是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和家庭的生活质量。
(二) 范围
儿科护理的服务对象是处于不断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儿科护理的范围很广,涉及一切儿童健康和卫生的问题。从年龄范围来说,应从精卵细胞结合起至青少年时期。根据我国卫生部的规定,在临床上是以初生至14周岁作为儿科的就诊范围。
儿科病房设置
儿科病房一般根据小儿年龄、病种及身心特点合理安排。每个病区以收治30~40名患儿为宜。大病室设病床4~6张,小病室设病床1~2张。每张床位占地至少2m2,床间距、床与窗台相距各为1m。病室之间采用玻璃隔壁,便于医护人员观察患儿。窗外应设护栏,病床两侧应有床栏,可以上下拉动。病房内还应设有危重病室,收治病情危重、需要观察及抢救的患儿。室内置有各种抢救设备,待患儿病情稳定后转入普通病室。
还有医护人员办公室、治疗室、配膳室与配乳室、游戏室、盥洗室、浴室、厕所及杂用室等。此外,病房需设有库房、值班室、仪器室等;规模较大的病房还应设家属接待室、新病人入院观察室、危重监护室、足月新生儿室、早产儿寄养室、隔离室及1~2间备用房(供临时隔离或空气消毒时轮换使用)。
儿科病房的护理管理: ① 环境管理: 不同年龄患儿对环境温度有不同的要求,儿童的室温应保持在18~20℃,新生儿室温应在22~24℃,室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5%~65%。室内一律采用湿式清洁法。② 生活管理。③ 预防交互感染,不同病种患儿应尽量分室护理,同一病种患儿的急性期与恢复期也应尽量分开,护理患儿前、后均应洗手。④ 传染病管理,在儿科病房中,对新生儿、早产儿、正在接受化学治疗的白血病患儿、肾病综合征患儿,以及其他机体抵抗力低下的患儿均应施行保护性隔离。⑤ 安全管理。⑥ 家属管理等。
篇3:护士儿科护理学资格考试资料
护士儿科护理学资格考试资料
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及内外因素所致的病理现象,并运用现代护理理论和技术对小儿进行整体护理,以下是“20护士儿科护理学资格考试资料”,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一、正常新生儿特点
正常新生儿是指出生时胎龄满37~42周,体重>2500g,身长47cm,无畸形和疾病的活产新生儿。
——出生时哭声响亮,四肢屈肌张力高,皮肤红润,胎毛少,覆盖有胎脂,耳廓发育好,乳晕明显,可摸到结节,指甲长过指端,足底皮纹多,男婴睾丸已降入阴囊,女婴大****完全遮蔽小****。
——皮肤薄嫩,血管丰富,易感染,脐带生后1~7天后脱落。
——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调节功能差,易随外界温度变化。
——呼吸中枢不成熟,以腹式呼吸为主,呼吸节律不规律,40~45次/分。
——心率快,约l20~140次/分。且波动较大,范围在90~160次/分之间。
——胃呈水平位,贲门松弛,幽门紧张,易发生溢乳,生后24小时内开始排墨绿色胎粪,3~4天后转为黄色粪便。
——肾功能差,易发生水肿或脱水。一般在24小时内排尿。
——新生儿脑相对较大,大脑皮质发育尚未完善,常出现无意识、不协调的活动。足月儿出生时已具备一些原始反射:如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新生儿有神经系统疾病时,这些反射才能消失;正常情况下,生后数月这些反射自然消失。
——可由胎盘从母体获得IgG,数月后渐渐消失,而自身免疫功能尚未完善特别是分泌型IgA缺乏,故新生儿易患各种感染,尤其是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二、护理
(1)有体温改变的危险:与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不完善有关。
(3)知识缺乏:家长缺乏有关喂养及护理知识。
(1)预防体温改变的护理:保暖,将刚娩出新生儿皮肤擦干并用温暖毛巾、小棉被包裹,外置热水袋。适宜的环境、温度、湿度对维持体温非常重要,应将新生儿置于中性温度下,即穿衣、包裹棉被、室温维持在22℃~24℃,在这种适宜的`环境温度下,机体耗氧量少,代谢率最低,蒸发散热量亦少,又能保持正常体温,此温度又称适中温度。此外新生儿室应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清新。相对湿度在55%~65%。
(2)预防感染的护理:环境清洁,卫生应湿式清扫,每日紫外线照射30分钟,工作人员必须身体健康,严格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新生儿衣服应柔软,体温稳定后可沐浴,水温在38℃~40℃,每日一次,注意头颈、腋窝、手掌等皮肤皱褶处的清洗,脐部保持干燥,注意日常观察。
(3)健康指导:宣传母乳喂养优点,鼓励父亲参与日常护理,采用多种方式教会家长新生儿日常护理方法,强调新生儿出院后继续照顾的重要性。
篇4:护士资格考试《儿科护理学》急性呼吸衰竭病症的预习资料
护士资格考试《儿科护理学》急性呼吸衰竭病症的预习资料
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急性呼吸衰竭为小儿时期常见急症之一,系累及呼吸中枢或呼吸器官的各种疾病导致呼吸功能障碍。
新生儿以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上呼吸道梗阻、颅内出血和感染比较常见。 婴幼儿以支气管肺炎、急性喉炎、异物吸入和脑炎为主。 儿童以支气管肺炎、哮喘持续状态、多发性神经根炎和脑炎常见。 急性呼吸衰竭分中枢性和周围性两大类。
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及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症状。
(1) 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加快、鼻翼扇动及“三凹征”,主要见于气道阻塞性疾病。 呼吸肌麻痹者,呼吸浅而无力。 中枢性呼吸衰竭者主要为呼吸节律不齐、深浅不匀,出现潮式呼吸、叹息样呼吸、双吸气、呼吸暂停及下颌呼吸等。
(2) 发绀:以唇、口周和甲床明显。
(3) 其他:心率增快、心音低钝,烦躁不安、嗜睡、意识模糊,甚至惊厥、昏迷。血气分析:呼吸衰竭早期及轻症者,PaO2 降低、PaCO2 正常;晚期及重症者 PaO2 降低、PaCO2 增高。 在安静情况下,SaO2 ≤ ,PaO2 ≤ (50mmHg ),PaCO2 ≥ (50mmHg ),PH 下降,可诊断为呼吸衰竭。
A1 型题
(A)
≤ 50mmHg,PaO2 ≥ 50mmHg,SaO2 205μmol/L
B.生后2~3 天出现黄疸
C.黄疸于第10 天加重
D.黄疸持续时间>4 周
E.黄疸退而复现
答案:B
73.10 个月患儿,诊断为重症佝偻病,用维生素D 突击疗法,已满3 个月,其预防量每日应给维生素D
A.200IU
B.300IU
C.400IU
D.500IU
E.600IU
答案:C
74.下列哪种辅食适合7 个月小孩食用
A.碎肉和菜汤
B.烂面和鸡蛋
C.面条和青菜汤
D.带馅的食品
E.碎肉和饼干
答案:B
75.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复温的原则是
A.逐步升温,循序渐进
B.供给足够液量,帮助复温
C.立即升温,使体温迅速达正常
D.立即放入34℃暖箱,逐步升温
E.保证体温每小时升高1℃
答案:A
76.麻疹减毒活疫苗应在哪个月初种
A.2~3 个月
B.4~5 个月
C.6~7 个
D.8~12 个月
E.13~14 个月
答案:D
77.根据小儿各年龄期特点分析,3 岁小儿与父母到儿保门诊咨询,护士向其父母做的保健指导应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