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忆端午作文5篇 】是由【毛毛雨】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忆端午作文5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忆端午作文5篇
忆端午作文5篇 篇1
最近神志有点恍惚,才发现刚刚过去的那个节日是“端午”。
今年的端午,我没有吃粽子,没有小香囊。这么多年了,直到现在,梦里的家永远都是那方方的四合院。好想念在“西关”住的日子,想念那方小院;想念门前的葡萄树;想念水井旁的石榴树;想念院子中央的小花园;想念楼梯下的狗窝;想念楼上的蓄水池。还有自己亲手种下的“指甲花”,想念想念……
还记得刚搬家到“西关”的那年暑假初识的邻家女孩,她大大的眼睛,齐耳短发,胖乎乎的小脸,看上去比我大上几岁。我趴在自家的楼栏杆上好奇地询问:“你叫什么名字?”她哈哈大笑,大大的眼睛变成月牙状,调皮地让我猜:“我的姓‘九个口’,单名是一个‘燕’字”。我歪着脑袋想了半天不知道她到底姓什么……后来才知道是“曹”,她叫“曹燕”,我家隔壁就是她奶奶家。于是,燕子就成为了我到“西关”的第一个好朋友。
那年我上小学二年级,燕子上小学四年级,她像一个大姐姐一样带着我到处玩儿,让我平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识了“磨菇棚”,培育金针菇的土棚。她辅导我功课,教我算100内的乘法,我们一起跳皮筋、踢毽子,形影不离……快开学的时候,有一天她被父母领走了,从此我们便很少见面。再后来,读初中、高中,随着学习的紧张,我们再也没有见过面……不知道她现在还记不记得我,不知道她现在到底在哪里,不知道她现在过得怎么样……
燕子的奶奶,住在我家隔壁的一位慈祥、善良的张奶奶。张奶奶拥有一双天底下最巧的手,在她手下做出的蝴蝶会飞、鸟儿会叫、花儿能散发出清香。张奶奶总是搜集很多废旧的彩色塑料条、棉布、小珠子,然后装饰在她做的各种荷包上。最让我期待的就是每年端午,张奶奶总会做好多好多的香囊送给我,有彩线缠成的粽子、有小猫头、有小狗头……各式各样,香香的。张奶奶嘱咐说香囊挂在身上防蚊子叮……如今,张奶奶已入土为安,每当回到家中拉开抽屉,看到里面那个坠有蝴蝶图案的荷包时,我仍会想起可敬可爱的张奶奶……
我的童年真的真的是金色的,值得我永久记忆的。有时候我竟然会有这样的想法:如今我走的路那么坎坷是不是因为童年的时候太过幸福了呢?
忆端午作文5篇 篇2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在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插艾叶、赛龙舟。这延续了千年的传统,亲爱的朋友你想听听它的故事吗?
说到端午节的来历,这还要把时间穿越到战国时期。某天,楚怀王接到秦昭襄王的信,信上说要请楚怀王访秦,可是如果去,秦王则会用计把楚王关在秦国,然后借机向楚提出苛刻的条件,威逼大臣做出无益于楚的举动。可若不去又怕得罪秦国。楚怀王正陷于两难之中,大夫屈原认为不去为妙,以免中了他们的圈套。但是楚怀王的儿子公子子兰认为秦楚和好才是正确的选择,最后楚怀王听了公子子兰的建议去了秦国。果然不出屈原所料,楚怀王刚踏进秦国的武关立刻被秦国预先埋伏下的人马截断了后路。既而,秦王逼迫楚怀王把黔中的土地割让给秦国,否则他们将把楚怀王押在咸阳。楚臣见国君被押,便把当前的太子立为新君,公子子兰为令尹辅佐新君共同抗秦。因为楚怀王太软弱,才被秦王押上没多久就命丧黄泉了,日后楚国便日渐衰败。屈原也因大臣们的排斥而告老还乡。重回故地后,常常在汨罗江畔独自低泣,乡邻听到后便问屈原为何如此愁闷。屈原说:“如今的楚国已是日渐衰败。朝廷上唯我干净,他人都是肮脏的。与其将干净的身躯陷于肮脏的地方,我宁愿跳进江心,埋进鱼肚子里去,也不能拿自己干净的身子跳到污泥里,去染得一身脏。”说着便跳入了汨罗江。乡邻们闻讯后,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偌大的江面哪还能找到屈原,大伙儿在汨罗江上搜寻了半天也没找到。大家都很难受,他们对着江面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献给屈原的。
来年的五月初五,当地的百姓们又想起了屈原投江的日子。他们又划了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里去祭祀他。怀念这位一生都在忧国忧民,并留下诗歌巨作《离骚》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
又是一年端午,我又吃起了粽子,又看起了精彩的龙舟比赛,又闻到了阵阵艾叶的清香,再一次忆起了屈原。
忆端午作文5篇 篇3
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怒而飞……——庄子
你因怒而飞,你的精魂飞入湘水。
你的灵魂顺随你的信仰漂流,让人们看到你的正义与气节、你的哀丽与豪壮。
那天,五月五日,你立于江畔,刚毅的脸上写满了无畏,大风吹开了你的三千愁丝,你腾舞飞扬的衣衫宛若一面坚韧不拔的旗帜。黑色的江水狂傲地在你脚下翻滚,你握紧了手中的青铜剑,万千感慨澎湃胸头。
曾经,你在一首诗中把风、雨、雪、电、云、月作为自己的侍从,让凤凰和龙为你拉车,在太空中任意驰骋,追求自己的理想。而如今物非人是,所有的一切梦想全都已破灭,冥冥之中,哪里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呢?或许自己本不该踏出茅庐;或许平静稳定的生活才最适合自己,而自己也应该守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为人们、为历史创作精华,繁衍文化。
贼兵的呼喊声由远及近,是该做出选择的时候了。一江乌水折射出了生命最后时刻的空虚与充实、肮脏与华丽。
你的思想定格:如果真理和信念需要流血牺牲,那么我愿付出自己的生命;其实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子,里面却裹满了虱子。
于是,你就把自己作为一个高洁的化身呈现给世人:无论遇到了怎样的状况,正义与气节是最神圣的,是最值得去维护的。
贼兵的呼喊声到了近前,你回头望了最后一眼国破下的山河,而后高呼:“长大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纵身跳入了为你而愤怒的江水中,瞬间,一江乌水空明澄澈……
湘水悠悠,无数的水鬼,冤缠荇藻怎能洗涤得清清,千年的水鬼唯你成江神,非湘水净你,而是你净湘水。你奋身一跃,所有的波涛溅起,汀芷蒲兰流芳到现今。
我想,你本来就是一条鱼,一条心胸宽阔、志向无边的鲲鱼,后来化为大鹏鸟,你的心胸、志向、理想依旧宏伟无边。而现在你又回到了水中,回到了原来就属于你的位置上去,成为灵台空明澄澈的真神,默默地为人们指引着前进的方向,为人们树立高尚的信仰。
于是到了后世,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想家,有岸的地方楚歌就四起,你就活在歌里、风里、水里——梦逍遥。
忆端午作文5篇 篇4
端午时节忆屈原又到端午,我看着面前散发着清香的粽子,不禁陷入对千年前这一天的遐想……想到屈原跳江的那一幕,我不禁产生了一丝疑惑:除了跳江自杀,他就没有其他的路可走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屈原爱国,多次上谏,直到被流放,最后因不忍看楚国灭亡,悲愤交加地跳江自杀。我认为,这种精神可敬,但做法不可取。他为什么不学学项燕呢?项燕也是楚国大臣,忠心,爱国,在他被秦军团团包围之时,在楚国即将灭亡之时,他仍然坚持战斗,最后一刻,他身负重伤,但仍未放弃,用最后的力量喊出了那句惊天地,泣鬼神的誓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几十年后,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起义,打的全是‘楚’的旗号!秦被灭,是被楚而灭,被项燕而灭!
项燕只是一武将,便能造成如此巨大的影响,屈原呢?以他的才华,定能把爱国之情根植在人民心中,把反抗之火燃烧在人民心中吧。可惜,屈原死了,只留下了一世清名和那篇[离骚]。被世人所怀念,却没能真正地挽救楚国。屈原是如何爱国的?说到底,只有两个字,上谏。是的,上谏。面对楚王,他做的,只是不停地上谏,但这样昏庸的楚王,会听他的吗?所以,他注定了要被流放。为什么不换一种方法救国呢?楚国上层已经没有指望了,能不能从下层入手呢?
孔子和孟子周游列国失败,他们没有灰心,著书立说,广传弟子,数百年后他们的弟子成就了他们的理想。项燕不也是发动群众,把反抗的思想传递到民间,虽然他反秦失败,但他的子孙却成功了,‘世事我曾抗争,成败不必在我’才是一种真正的方法。用自己一死去唤醒世人,尤其是上层,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可惜,屈原死了,带着他满腹的才华和满腔的爱国情一起沉入江底,被世人所叹息。其实,自杀是一种逃避,但逃避并没有用,用自己的能力去改变世界才是关键。
忆端午作文5篇 篇5
端午节到了,往年这时候,我都会痛痛快快,大吃一番。可是今天,我却觉得手里香喷喷的粽子沉了许多。因为我上了一堂课,一堂关于端午节来历的课,一堂关于屈原的课。
闻着粽香,我的思绪飘回到千年前。。屈原扎着高高的头发、飘着长长的胡须,穿着墨绿色的长袍,在家奋笔疾书地写着国家法律。过了一会儿,只听“砰、砰、砰”几声,门开了,是上官大夫。
他一进屋就要求看屈原正在拟定的国家法律,屈原却义正词严地拒绝了他。我看见上官大夫使劲地皱了皱眉头,瞪着眼睛走了,把门摔得震天响,我心里的不祥之感油然而生。我赶紧跑去问屈原为什么不给上官大夫看。他表示,在法律未拟定好前,谁都不能看。就算是官职高的人也没有特权:他只是按法律做事。我看到屈原的神情是那么庄严,那么果断。
20年后,汨罗江边,我又看见了屈原,他的头发依旧高高扎起,依旧穿着墨绿色的长袍,依旧飘着长长的胡须,仿佛若有所思。这时候的汨罗江仿佛更冷了,江风仿佛更寒了。我知道屈原是要投江,但是我想,就算楚国灭亡了,屈原也可以隐居呀。况且,屈原这么有才华,别国的君主也一定会很赏识他的。
想到这里我急忙跑上前去劝阻他:“屈大夫,屈先生,您要干嘛呀!”但他的身影还是固执地消失在了滚滚江水之中。我多么希望我真的是屈原的一个书童;我多么希望我能在屈原投江的时候拉住他;我多么希望当时没有老百姓纪念他;我多么希望我们如今还没有端午节……
我知道屈原是去学习了伯夷、是去学习了叔齐,他们不食周粟,饿于首阳之下,屈原也不会做其他国家的官,这就是屈原的精神吧。突然,只听“啪嗒”一声,汨罗江在我眼前消失了……
“云云,干什么呢?粽子都掉碗里了。”妈妈的声音突然从耳边响起。“啊?哦。”我从碗里拿起了粽子,咬了一大口,心里却沉甸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