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5年文言文千里之马的原译文(精选6篇) 】是由【文档百货】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文言文千里之马的原译文(精选6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文言文千里之马的原译文(精选6篇)
篇1:千里之马文言文翻译
千里之马文言文翻译
原文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翻译
从前,有个嗜好玩马的国君,想用千金重价求取千里马。过了三年,仍无一点收获。这时,宫里一个职位低下的小侍臣,竟然自告奋勇地站出来说:“请您把这个差使交给我吧!”国君点头同意。不到三个月,这人果然找到了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马,可是当他要买马时,这匹千里马却死了。他思虑了一会儿,仍然花费500金,将死马的尸骨买了回来。他带着千里马的'尸骨回宫向国君复命时,国君见是马的尸骨,非常生气,怒斥道:“我要的是活马,你买这死马回来有什么用?不是白费了500金吗!”侍臣笑道:“请国君息怒,金不是白费的。一匹死马您都愿意昂价买了,这消息传开,人们都会相信您是真心实意喜爱良马的国君,而且识货,说话算话。这样,一定有人自己 上门献马。”后来,不出一年,国君果真得到了许多别人主动献来的千里马。
注释
(1)君人:君主。
(2)涓(juān)人:国王的近臣,即中涓。官名,俗称太监。担任宫廷内洒扫的人。
(3)遣:派遣,派出。
(4)金:指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
(5)反:通“返”,返回。
(6)安事:犹言“何用”。
(7)捐:丢掉,白白扔掉。白白费掉。
(8)不能:不到,不满。
(9)期(jī)年:十二个月叫“期年”,即一整年,这里指满一年。
(10)三:好几匹。言其多,这里却是确指有三匹马。
(11)安事死马:要死马有何用?
(12)市:买,购买
(13)求:买
(14)以:用 以;认为
篇2:千里之马阅读答案及译文
千里之马阅读答案及译文
千里之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①?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③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导读: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涓人的一句反问可谓直接点出其举动的真正用意。而最后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可谓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注释:
①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
②捐:白白费掉。
③市:买。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2.而捐五百金( )
3.于是不能期年()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
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3.而吾以捕蛇独存()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用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翻译
,安事死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里之马至者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差遣 2.花费,此指白白费掉 3.一年,周年
二、 2.认为 3.因为 4.用来
三、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四、,要死马干什么?
2.由此不到一年,买到三匹千里马。
译文参考:
千里之马
古代有个国王,想用千金买千里马,三年不能够买到。有个宦官对国王说:请让我去买马。国王派他去了。三个月就得到了千里马;但马已经死了,他就用五百金把那匹马的骨头买来,回来向国王报告。国王大怒说:所要买的是活马,要死马干什么?白白地花费了五百金!宦官回答说:死马尚且用五百金买下,何况活马呢?天下人必定认为大王肯出高价买马,千里马这就要到了。由此不到一年,买到三匹千里马。
篇3:千里之马原文翻译
千里之马原文翻译
原文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译文
从前,有个嗜好玩马的国君,想用千金重价求取千里马。过了三年,仍无一点收获。这时,宫里一个职位低下的小侍臣,竟然自告奋勇地站出来说:“请您把这个差使交给我吧!”国君点头同意。不到三个月,这人果然找到了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马,可是当他要买马时,这匹千里马却死了。他思虑了一会儿,仍然花费500金,将死马的尸骨买了回来。,国君见是马的尸骨,非常生气,怒斥道:“我要的是活马,你买这死马回来有什么用?不是白费了500金吗!”侍臣笑道:“请国君息怒,金不是白费的。一匹死马您都愿意昂价买了,这消息传开,人们都会相信您是真心实意喜爱良马的国君,而且识货,说话算话。这样,一定有人自己 上门献马。”后来,不出一年,国君果真得到了许多别人主动献来的千里马。
注释
(1)君人:君主。
(2)涓(juān)人:国王的近臣,即中涓。官名,俗称太监。担任宫廷内洒扫的人。
(3)遣:派遣,派出。
(4)金:指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
(5)反:通“返”,返回。
(6)安事:犹言“何用”。
(7)捐:丢掉,白白扔掉。白白费掉。
(8)不能:不到,不满。
(9)期(jī)年:十二个月叫“期年”,即一整年,这里指满一年。
(10)三:好几匹。言其多,这里却是确指有三匹马。
(11)安事死马:要死马有何用?
(12)市:买,购买
(13)求:买
(14)以:用 以;认为
篇4:千里之马原文及翻译
古代有个国王,想用千金买千里马,三年不能够买到。有个宦官对国王说:“请让我去买马。”国王派他去了。三个月就得到了千里马;但马已经死了,,回来向国王报告。国王大怒说:“所要买的是活马,要死马干什么?白白地花费了五百金!”宦官回答说:“死马尚且用五百金买下,何况活马呢?天下人必定认为大王肯出高价买马,千里马这就要到了。”由此不到一年,买到三匹千里马。
注释:①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②捐:白白费掉。③市:买。
阅读题目:
一、解释加点的词
( ) ( ) ( )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
( ) ( )
( ) ( )
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用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翻译
,安事死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里之马至者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差遣 ,此指白白费掉 ,周年
二、
三、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四、,要死马干什么? ,买到三匹千里马。
篇5:马诉冤屈文言文原文与译文
马诉冤屈文言文原文与译文
马诉冤屈
刘承节奉命赴任,自浙至赣,但与一子一仆乘马而行。至贵溪,午驻逆旅,逢数客亦投宿,刘箧中银可百两,为客所窥。诸客皆盗也,夜久操杖入刘室,刘本从军,有膂力,挥刃断其一臂,众惧而散走。刘促仆起,即去至高冈下,与盗遇,虽与拒斗,而寡不敌众,并子仆死焉。所乘马踯躅于道,适主簿出按田,马迎之车前,局足如拜,已退复进,凡六七返,主簿怪之,曰:“是必有冤诉。”遣数辈随马行,到冈畔坡坨下,马伫立不前满地血点。三尸在穴,肢体尚暖,立督里正访捕,不竟日而盗悉禽。
1赴:前往2贵溪:古地名,今江西境内。3驻:停,歇4逆旅:旅店。5踯躅(zhízhú):来回走动。6主簿:县令的属官,负责文书印章。7遁:逃跑。8众寡不敌:同“寡不敌众”。9适:到了。10窥:偷看。11但:仅;只。12与:和。13赣:指江西,也是江西的简称。14悉:都。
《夷坚志》《夷坚志》中国宋代志怪小说集,取材繁杂,凡梦幻杂艺,冤对报应,仙鬼神怪,医卜妖巫,忠臣孝子,释道淫祀,贪谋诈骗,诗词杂著,风俗习尚等等,无不收录,大多神奇诡异,虚诞荒幻。所以宋末周密就曾批评此书“贪多务得,不免妄诞”(《癸辛杂识序》)。,或属于轶闻、掌故、民俗、医药,提供了不少可资考证的材料。
刘承节奉命去担任官职,从浙江到江西,只带着一个儿子一个仆人骑马上路。到了贵溪,中午在旅店停下车马,遇到几个客人也来投宿。刘承节箱子中大约有一百两银子,被客人偷偷看见了。那几个客人都是强盗,那天夜里携带着杖棒到刘承节屋子里。刘承节本来是参军的,手臂很有力,挥起刀砍断了他一条手臂,强盗们害怕就分散逃跑了。刘承节叫醒儿子和仆人起床,快速离去,然而在贵溪城外的高山下,又遇到了强盗,虽然和他们反抗搏斗,然而寡不敌众,连同儿子仆人死了。所乘的马在道路上来回走动,遇到主簿外出,马迎到他车前,弯下脚好象跪拜,人走它又跟上来,共六七次。主簿为此感到奇怪,说:“这一定是有冤情要诉说。”于是就派遣几个人跟着马走,到了高冈的下坡上,马站住不再前进,看到满地血迹,三具尸体趴在洞穴里,肢体还温暖。主簿派人追访搜捕,不到一天小偷全都抓住了。
篇6:文言文之《梁书·刘孺传》原文及译文
文言文之《梁书·刘孺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刘孺,字孝稚,彭城安上里人也。祖勔,宋司空忠昭公。父悛,齐太常敬子。孺幼聪敏,七岁能属文。年十四,居父丧,毁瘠骨立,宗党咸异之。服阕,叔父瑱为义兴郡,携以之官,常置坐侧,谓宾客曰:“此儿吾家之明珠也。”既长,美风采,性通和,虽家人不见其喜愠。本州召迎主簿。起家中军法曹行参军。时镇军沈约闻其名,引为主簿,常与游宴赋诗,大为约所嗟赏。累迁太子舍人、中军临川王主簿、太子洗马、尚书殿中郎。出为太末令,在县有清绩。还除晋安王友,转太子中舍人。
孺少好文章,性又敏速,尝于御坐为《李赋》,受诏便成,文不加点,高祖甚称赏之。后侍宴寿光殿,诏群臣赋诗,时孺与张率并醉,未及成,高祖取孺手板题戏之曰:“张率东南美刘孺雒阳才揽笔便应就何事久迟回?”其见亲爱如此。
转中书郎,兼中书通事舍人。顷之迁太子家令,余如故。出为宣惠晋安王长史,领丹阳尹丞。迁太子中庶子、尚书吏部郎。中大通四年,出为仁威临川王长史、江夏太守,加贞威将军。五年,为宁远将军、司徒左长史,未拜,改为都官尚书,领右军将军。大同五年,守吏部尚书。其年,出为明威将军、晋陵太守。在郡和理,为吏民所称。七年,入为侍中,领右军。其年,复为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居丧未期,以毁卒,时年五十九。谥曰孝子。
孺少与从兄苞、孝绰齐名。苞早卒,孝绰数坐免黜,位并不高,惟孺贵显。
(节选自《梁书》)
译文:
刘孺,字孝稚,是彭城安上里人。他祖父刘勔,担任南朝宋司空,被谥为“忠昭”。他父亲刘悛,任南朝齐太常官职,被谥为“敬”。刘孺自小聪敏,七岁就能写文章。十四岁时,因父亲去世守丧,哀伤致使形体消瘦,宗族乡里全都感到惊异。服丧期满,他叔父刘瑱担任义兴郡太守,带他到官府,经常把他安置到自己座位旁边,对宾客说:“这个小孩是我家的明珠啊。”刘孺长大成人,俊秀有风度,性情开朗平和,即使是家人也没见过他表现出过分的'喜怒。所在州召迎他任主簿。一出身就担任了中军法曹行参军。当时镇军沈约听闻他的名声,召他任主簿,经常跟他游赏饮宴赋诗,他很受沈约叹赏。屡次升迁担任太子舍人、中军临川王主簿、太子洗马、尚书殿中郎。出都城担任太末县令,他在县任职时有清正的政绩。回都城后授任晋安王友,转任太子中舍人。
刘孺自小喜欢写文章,又才思敏捷,曾经在皇帝赐予的坐席上写作《李赋》,接到指令很快就写成,文章不用增删改动,高祖皇帝很赞赏。后来在寿光殿陪侍宴饮,皇帝下令群臣赋诗,当时刘孺跟张率都喝醉了,没等诗写成,高祖皇帝拿来刘孺的手板题诗开玩笑道:“张率东南美,刘孺雒阳才。揽笔便应就,何事久迟回?”他就是如此受到皇帝亲近喜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