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文档名称:

2025年李白《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共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53KB   页数: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5年李白《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共篇).docx

上传人:feifei 2025/5/11 文件大小: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5年李白《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共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5年李白《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共篇) 】是由【feifei】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李白《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共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李白《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共篇)
篇1:李白《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李白《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读懂这首古诗,感悟这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生字,会写本课生字,理解每个词语。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独坐敬亭山》。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独坐敬亭山》
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地域辽远广阔。其间大好的河山受无数中外游客的青睐。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独坐敬亭山》,领略一下我们祖国美丽的风光。出示课题,齐读。
《独坐敬亭山》:出示课件《独坐敬亭山》图文,全班齐读古诗正音
(1)解诗题,知作者
:独自一人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
: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2)抓字眼,明诗意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自由读,汇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
孤云: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
③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孤独)
④介绍背景: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对看;厌:满足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
⑤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⑥师小结:其实,这首试诗不只是表达了李白孤独的感情,同时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坚定和乐观。为什么呢?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
(3)多诵读,悟诗情
①过渡:学了这首诗歌,让我们进行下一个步骤:多诵读,悟诗情
②复习朗读方式:表演读、轮读、叠诵、唱诵、小组读、配乐读……
③自己带着感情读、小组读古诗、指名读、小组自选方式读、全班再齐读古诗










篇2:李白《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李白诗《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3、能通过朗读、绘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如:《静夜思》等)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解题:
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可以根据课本上的注释或课外资料来理解)
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二、初读古诗
师:诗人独自一人坐敬亭山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让我们读读古诗。
生齐读──抽生读──再齐读(把古诗读正确、流利,并在读中感知古诗大意。)
三、自读自悟诗意
1、学习诗的一、二两句:










⑴ 自学:
① 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 结合诗句,利用字典、课文注释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⑵ 反馈自学情况:
师: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李白在这首诗中描绘了这样的一幅画面呢?请同学们把诗中所描写的画面画在黑板上。(学生面露难色,不敢上台。)
老师又减轻难度:你想到了什么就画什么,画不完也没关系,其他同学还可以补充,我们共同来完成这一幅画。究竟这些同学画得对不对,好不好,就请大家根据诗句的意思来评价,看看你是不是把诗句读懂了。
(一会儿,几双小手举起)老师抽了一位中等生。
生1:画了一座大山,又在山上画了一个亭子,亭子中站着诗人。
刚画完,就有学生提意见:
诗人是坐在敬亭山上的,你怎么画起是站着的呢?这时,又有几个学生附和。这位一听有道理,赶快将人画成坐着的了。
师引导:下面的同学说得很对,黑板上的同学也改得很好,你们读得可真仔细,非常好。谁能接着画出诗中的景象呢?
(学生受到了鼓励表扬,一下子就信心十足了,小手纷纷举起)
生2:走上台,很认真细致地在天空中画了两片云,又画了一只鸟。
师问:他画得好吗?
生甲:他的鸟画得很好。
生乙:他画得不好。诗中说“众鸟高飞尽”,“众鸟”说明有很多只鸟,他却只画了一只鸟。










师:你说得有道理,能上来帮他改一改吗?
生乙:又在黑板上多画了几只鸟。
师问:这下他画对了吗?
生丙:我觉得不对。因为“众鸟高飞尽”是说鸟飞得很高,很远,都快看不见了。他却把鸟画得这么大,这么清楚。
(同学们都用赞许的目光看着发言的学生)
师:这些鸟改怎么画,你上去画出来,好吗?
生丙,兴致勃勃地走上台,。
师:这下,他画对了吗?
生齐答:对了!
师小结:
刚才,你们读诗读得很认真,画儿也画得很好。你们仔细琢磨了诗中每个字、每个词的意思,认真体会诗中每句话的意思,理解得很准确。你们用老师讲,自己就读懂了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你们真能干!让我们来读读诗的第一、二句吧。(齐读)
诗的第一、二句所写的景色,给你什么感觉呢?
(孤独、凄凉、幽静)
(这个环节,利用了中年级学生喜欢画画儿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绘画中、讨论中、修改中逐步悟到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想象画面”的学习习惯。这种方法,适合于写景的诗,而且,诗中的画面容易画出来。)
2、学习诗的第三、四句:










师:诗人坐在敬亭山上,面对此情此景,心情如何呢?我们一起来读读后面两句吧!
生: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尽:没有了。
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
闲:休闲,休息。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
(“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诗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三、领悟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常说“写景是为了抒情”,那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介绍写作背景。学生结合背景资料理解:
(为以后学生学习利用背景资料理解课文埋下伏笔。)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五、布置作业
1、熟背、默写《独坐敬亭山》。










2、课外阅读李白其它的诗文。
篇3:李白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李白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绝,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为大家分享了独坐敬亭山的教学设计,欢迎借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2.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诗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光辉。同学们喜欢古诗么?如果喜欢古诗就应该对李白这个人不陌生了。关于他你们了解多少呢?(学生交流收集的关于李白的资料)
李白的确是一个文学大家,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他一个流芳千古的作品《独坐敬亭山》。(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对于问题你们是怎么理解的呢(生自由汇报)
师明确:敬亭山是一个山名。坐,对坐,意思就是诗人独自对坐在敬亭山。这首诗就是李白独自对坐敬亭山时的所见所感。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2.检查自学。
①出示生字生交流学习情况
②指读全诗。(正音)
参考评价语:
你读得很准确,很有味道了!
你的声音真好听,就像一只小黄鹂!
你的朗读水平进步很大!
③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同学们读得非常有感情!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老师相信同学们在读得过程中对诗已经有了自己的了解。
一、二句(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厌:满足。)
师小结:前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三四句: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师小结:诗的下半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3.?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师:“静”是全诗的血脉。这首平淡恬静的诗之所以如此动人,就在于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寂静”的境界,无怪乎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要夸这首诗是“传‘独坐’之神”了。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最近更新

营养食品行业研究报告-市场、消费者、技术与未.. 23页

职场里的银行精英-积累成就,规划未来 23页

网络安全之光:守护信息-深入探讨网络攻防策略.. 30页

科技数码领域的环保问题与解决方案-科技公司环.. 33页

2025年爸爸我想对你说小学三年级作文(锦集30.. 29页

环保知识普及与教育-保护地球与生存 43页

2025年父亲的战友们优秀学生作文500字(精选2.. 23页

2025年爱的故事作文800字(共篇) 25页

服务行业的营销策略-演讲人角色:市场总监 23页

2025年火红的石榴树作文300字(精选26篇) 21页

2025年澳洲培训证明(共篇) 14页

2025年漂荡的水上校园(精选7篇) 8页

2025年温馨五月感悟母亲节演讲稿精选(精选篇.. 30页

2025年清明节我想起你作文(合集27篇) 41页

掌握云计算,驭未来IT-全面解析云计算的创新与.. 24页

2025年消费维权倡议书(共13篇) 12页

电表户主更换申请书范文(七篇) 39页

小学英语新外研版(三起)三年级下册Unit 3 Y.. 33页

2025年林地分等定级规程 5页

高二期中家长会PPT课件 45页

2023年民法典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130题) 49页

保险公司车商工作总结(7篇) 17页

道教宝诰志心皈命礼大全 38页

大熊猫的资料简介相关资料 10页

记蓬勃发展的虞城高级中学 9页

青海省地质资料管理现状调研及对策建议 3页

机械毕业设计(论文)-八轮星球探测车可展开移.. 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