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公开课一等奖课件赛课获奖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3,497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公开课一等奖课件赛课获奖课件.ppt

上传人:读书百遍 2025/5/11 文件大小:3.4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公开课一等奖课件赛课获奖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公开课一等奖课件赛课获奖课件 】是由【读书百遍】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公开课一等奖课件赛课获奖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课标规定
概述我国开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
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大逃港”
守卫监督逃港者的香港警察
为何要在这个时期对外开放?(必要性)
一、对外开放的背景
;,经济严重落后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开放。
——《邓小平文选》第3卷
他认为,随着因素增长超出战争因素增长,因而“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
——《邓小平文选》第3卷
为何可以在这个时期对外开放?(也许性)
国内:,经济严重落后;
;
一、对外开放的背景
国际局势趋于缓和
国际:;

邓小平、叶剑英等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为何在深珠汕厦建立经济特区?
毗邻港澳,便于引进资金和技术;
沿海地区,海陆交通十分便利;
著名侨乡,具有地缘优势。
二、对外开放的过程
经济特区,“特”在哪里?
特殊的经济管理措施:
资金来源、多元所有制、
市场调整、税收优惠。
1984年1月,邓小平视察广东省深圳、珠海,并为两个经济特区题词。为深圳特区的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对的的”。为珠海特区的题词:“珠海经济特区好”。
二、对外开放的过程
课堂活动:阅读教材,完毕表格
为何90年代初要开发开放浦东?
二、对外开放的过程
(1989年)某些人紧张私营企业的膨胀发展最终将导致社会主义中国的“变色”,那些针对改革政策的质疑从四面八方传来。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作为中国最大经济都市的上海,在80年代却饰演着旁观者的角色,经济增长不仅远不及苏、浙、粤等沿海各省,甚至有几年的增长率仅为全均增长率的二分之一。…… 20世纪80年代,我国周围国家与地区也加大了开放与引资步伐:1983年,韩国宣布要把济州岛建成“第二香港”;1987年,曰本在那霸港开辟自由贸易区等。周围国家的开放,基本上都与我国处在同一层次,这就意味着在吸取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上存在着剧烈竞争。
——袁恩桢:《邓小平与浦东开发》



为何80年代初没有开发开放浦东?
防备对外开放失败的风险。
坚定对外开放政策
振兴上海经济;
参与国际经济竞争。
二、对外开放的过程
浦东新区的地理位置
后来居上:目的是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并带动长三角以及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