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5年超星尔雅学习通《劳动通论》章节测试含完整答案(名师系列) 】是由【金】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超星尔雅学习通《劳动通论》章节测试含完整答案(名师系列)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5年超星尔雅学习通《劳动通论》章节测试
第一部分 单选题(80题)
1、儒家的“三大德”不包括( )。
A、仁
B、知
C、理
D、勇
【答案】:C
2、被称为亚圣的是( )。
A、庄子
B、荀子
C、孟子
D、曾子
【答案】:C
3、“止于至善”中的“止”有哪些词意?
A、停止
B、至止
C、止居
D、脚趾
【答案】:ABC
4、体面劳动不包括( )的内容。
A、就业方面
B、社会保障方面
C、工作环境方面
D、政治民主方面
【答案】:D
5、价值循环运行三阶段中,生产阶段是( )的转化。
A、劳动潜能→劳动价值;
B、使用价值→劳动潜能;
C、劳动价值→新使用价值;
D、劳动潜能→劳动价值。
【答案】:C
6、朱熹认为对待“格物”应抱有什么心态( )。
A、怀有敬意
B、内心的高度专注
C、整个是理性的凝聚状态
D、以上都不是
【答案】:ABC
7、工会的( )职能是指工会帮助职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提高科学文化技术素质。
A、维护职能
B、建设职能
C、参与职能
D、教育职能
【答案】:D
8、什么是评价“感格”的唯一标准?( )
A、学习
B、实践
C、感悟
D、以上都不是
【答案】:B
9、先秦时期节制的方式包括( )。
A、以乐节制
B、以法节制
C、以礼节制
D、以心节制
【答案】:CD
10、下列哪项是属于孟子所概括的人伦关系( )。
A、父子有亲
B、君臣有义
C、夫妇有别
D、以上都是
【答案】:D
11、据顾炎武的《日知录·周末风俗》记载,春秋战国之变的体现不包括( )。
A、春秋时的战争无矩到战国时的有序战乱
B、从春秋的礼信到战国的权诈
C、春秋的祭祀和聘享在战国被取消
D、春秋时宴会赋诗到战国时期消失了
【答案】:A
12、“少说些漂亮的话,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这句名言作者是( )。
A、毛泽东
B、马克思
C、恩格斯
D、列宁
【答案】:D
13、《大学》中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包括( )。
A、先秦儒家所体现的宝贵的平等精神
B、先秦儒家对普遍性、普世价值的追寻
C、先秦儒家对人性的本质的深入探讨
D、先秦儒家对人性的尊严的探讨
【答案】:ABCD
14、“人之性”普遍性价值的选择的来源是( )。
A、贵族之意
B、民意
C、天意
D、圣人之意
【答案】:B
15、古代贵族注重自己的“祭祀”、“丧礼”,这不仅指向自己的( ),还指向( )。
A、贵族阶级
B、平民阶级
C、对民众的教化
D、对民众的禁锢
【答案】:AC
16、工会的( )职能是指工会要发挥职工群众参政议政的民主渠道作用,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实现对国家和企业的民主参与、社会监督。
A、维护职能
B、建设职能
C、参与职能
D、教育职能
【答案】:C
17、朱熹讲“格物”的特点包括( )。
A、对于一个物要穷尽它的理
B、强调认识的彻底性
C、穷理在彻底的基础上还要融会贯通
D、穷理的过程要注重积累
【答案】:ABCD
18、对慎独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是一个人基本的自觉的修养
B、是自律用功之处
C、也是心性不可掩之处
D、没有摆脱外在约束时给内在的本质自然呈现的空间
【答案】:ABCD
19、王阳明是如何驳斥朱熹“新民”的观点的?( )
A、认为《大学》中讲的是自新,而非“新民”
B、《大学》中具有“亲民”的思想
C、儒家文献中有“亲亲而仁民”的传统。
D、以上都是
【答案】:D
20、《尔雅》的内容分类,哪些内容是有关人事和生活用器名称的( )?
A、《释亲》
B、《释言》
C、《释器》
D、《释乐》
【答案】:ACD
21、“诚”的来源不包括( )。
A、来自于贰
B、来自于敬
C、来自于忠
D、来自于壹
【答案】:A
22、古人将天命义理化,体现的道理不包括( )。
A、为期待的品质和道德的准则找到依据
B、使明德具有必然性特点
C、导人向善
D、是一种消极的思想
【答案】:D
23、下面哪些是“格物致知”的训诂大家?( )
A、郑玄
B、司马光
C、章太炎
D、以上都是
【答案】:D
24、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 )的观念。
A、劳动最光荣
B、劳动最崇高
C、劳动最伟大
D、劳动最美丽
【答案】:ABCD
25、国家(也通过国有企业)利用自己的财政资金发放退休金,劳动者个人只需交纳很少的退休保障费,甚至不交。这一退休保障制度是( )。
A、统筹型退休保障制度
B、强制储蓄型退休保障制度
C、投保资助型退休保障制度
D、商业保险退休保障制度
【答案】:A
26、对《大学》文本最后一段特点的总结错误的是( )。
A、是对古代朴素的政治经验的继承
B、可总结为得天命尊贤才
C、对古代政治经验进行了一种内向性的阐释
D、深刻阐释了“格物致知”的内涵
【答案】:D
27、古人所说的“涵泳玩索,久之当自有见”,“涵泳”的解释不包括( )。
A、涵是包涵之义
B、泳是游于水中
C、涵泳是古代文论术语
D、指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应该沉潜其中,反复玩味推敲
【答案】:A
28、对“诚”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从言
B、从成
C、本义为实打实的说话
D、本义为忠诚的态度
【答案】:D
29、传统政治中天命的来源以德感天是《大学》对于传统的( )的延续和继承。
A、为民之道
B、先王之道
C、处世之道
D、以上都是
【答案】:B
30、价值循环运行三阶段中,劳动阶段是( )的转化。
A、劳动潜能→劳动价值;
B、使用价值→劳动潜能;
C、劳动价值→新使用价值;
D、劳动潜能→劳动价值。
【答案】:D
31、古今本《大学》区别解析《大学》的内在结构有“三纲八目”,其中八目不包括( )。
A、亲民
B、诚意
C、正心
D、格物
【答案】:A
32、对“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从“青”
B、从“争”
C、古同“净”
D、只有无声的意思
【答案】:D
33、在传统贵族的礼制社会中,小人效法君子来源于贵族政治的( )
A、传统
B、礼仪
C、威严
D、理性
【答案】:BC
34、《大学》的聚讼是由谁开始的?( )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程颐
【答案】:B
35、下列对训诂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解释古代汉语典籍中的字句
B、解释文献语言
C、其根本目的是传意
D、以上都是
【答案】:D
36、对《大学》中“虑而后能得”中的“得”理解正确的是( )。
A、“得”即“德”
B、本义为登高、攀登
C、《说文解字》将其释为“升”
D、后有道德、德行之义
【答案】:ABCD
37、我们该怎么认识取象的思维( )?
A、语言文字得以创造的根本思维
B、认知物的一个基础的行为
C、从具体到概括的过程
D、从殊象到共象的过程
【答案】:ABCD
38、格物致知的三个层面是( )。
A、道德论的层面
B、认识论的层面
C、实践论的层面
D、逻辑论的层面
【答案】:ABC
39、正确劳动分类是( )。
A、学习劳动与实践劳动
B、家务劳动与工作劳动
C、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
D、智力劳动与非智力劳动
【答案】:C
40、对语言中的异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蕴含在词意中
B、蕴含在所处的语境中
C、解读古典时不能错过异信息
D、异信息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
【答案】:D
41、《大学》认为明德的基础在于( )。
A、人的出身
B、天命所归
C、格物致知
D、延续传统
【答案】:C
42、戢山学派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
A、黄宗羲
B、陈确
C、章太炎
D、张履祥
【答案】:C
43、以下哪些是“礼乐”作为先秦君子的情境?( )
A、举手投足
B、行动坐卧
C、眼之所视
D、以上都是
【答案】:D
44、以下哪项是讲自己积极不息、自强不已的修养过程( )?
A、慎独
B、诚意
C、正心
D、忠恕
【答案】:B
45、王阳明对“格物致知”的训诂包括( )。
A、物指事
B、事是心在具体存在上的投射
C、致知是致良知
D、良知是心之本,是一切的根本价值
【答案】: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