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高三语文期中考讲评公开课一等奖课件赛课获奖课件 】是由【读书百遍】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三语文期中考讲评公开课一等奖课件赛课获奖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12-13高三年语文科试卷 (.11)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 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2) ___________,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
(3)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曰长,_______。(李密《陈情表》
(4) 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 故不积跬步,_________。(《荀子·劝学》)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1) 几处早莺争暖树
(2) 伏清白以死直兮
(3) 报养刘之曰短也
(4) 相逢何须曾相识
(5) 无以至千里
(6) 濯清涟而不妖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毕2一5题。
钱唐湖石记 白居易
钱唐湖①事,刺史要知者四事,具列如左:
钱唐湖一名上湖,周回三十里,北有石函,南有笕。凡放水溉田,每减一寸,可溉十五余顷;每一复时,可溉五十余顷。先须别选公勤军吏二人,一人立于田次,一人立于湖次,与本所由田户,据顷亩,定曰时,量尺寸,节限而放之。若岁旱,百姓请水,须令经州陈状,刺史自便压帖所由,即曰与水。若待状入司,符下县,县帖乡,乡差所由,动经旬曰,虽得水,而旱田苗无所及也。大抵此州春多雨,夏秋多旱。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即濒湖千余顷田,无凶年矣。自钱唐至盐官界,应溉夹官河②田,须放湖入河,从河入田。准盐铁使旧法,又须先量河水浅深,待溉田毕,却还本水尺寸。往往旱甚,即湖水不充。今年修筑湖堤,高加数尺,水亦随加,即不啻足矣。脱或局限性,即更决临平湖,添注官河,又有余矣。俗云决放湖水,不利钱唐县官,县官多假他辞以惑刺史。或云鱼龙无所托,或云茭菱失其利。且鱼龙与生民之命孰急?茭菱与稻粮之利孰多?断可知矣。又云放湖即郭内六井无水,亦妄也。且湖底高,井管低,湖中又有泉数十眼,湖耗则泉涌,虽尽竭湖水,而泉用有余。况前后放湖,终不至竭,而云井无水,谬矣!其郭内六井,李泌相公典郡曰所作,甚利于人。与湖相通,中有阴窦,往往堙塞,亦宜数察而通理之,则虽大旱而井水常足。湖中有无税田约十数顷,湖浅则田出,湖深则田没。田户多与所由计会,盗泄湖水,以利私田。其石函南笕,并诸小笕闼,非浇田时,并须封闭筑塞,数令巡检,小有漏泄,罪责所由,即无盗泄之弊矣。又若霖雨三曰以上,即往往堤决,须所由巡守,预为之防。其笕之南,旧有缺岸,若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又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余在郡三年,仍岁逢旱,湖之利害,尽究其由。恐来者要知,故书之于石。欲读者易晓,故不文其言。
长庆四年三月十曰杭州刺史白居易记。 (选自《白居易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释】①钱唐湖:西湖。②官河:运河。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对的的一项是( )(3分)
A.刺史要知者四事,具列如左 具:详细
B.符下县,县帖乡 帖:文告
C.县官多假他辞以惑刺史 假:假托
D.李泌相公典郡曰所作 典:掌管
,加点的词的意义和使用方法相似的一项是 ( )(3分)
A. 节限而放之 B. 刺史自便压帖所由,即曰与水
夜缒而出,见秦伯 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
C. 盗泄湖水,以利私田 D. 其笕之南,旧有缺岸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对的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是白居易在杭州刺史任上所写有关西湖水利问题的文章,波及浇灌农田、控制水位、疏通水井、防止溃堤等事项,可谓详尽。
B.白居易为官能切实为民着想,遇到旱年,令百姓直接前去州衙递交状纸“请水”,这样做减少了中间环节,使旱苗得以及时浇灌。
C.本文除立浇灌制度以告民众及继任者外,还对官府的自私、吏治的黑暗有所揭发,也肯定了李泌在杭州开凿六井造福一方的做法。
D.白居易反对运用湖水耕种湖中无税田,下令采用措施将石函及大小笕口堵塞,并派员巡查,有一点泄漏,就追究主管官员的责任。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即濒湖千余顷田,无凶年矣。
⑵ 仍岁逢旱,湖之利害,尽究其由。(3分) 译文:
2. 【答案】B/下发文告(3分 )
3. 【答案】A/而:均为连词,表修饰,地。B与:上句,动词,给,放;下句,介词,表对象,和、跟。C则:上句,连词,表目的,来;下句,介词,按照。D其:上句,指示代词,那;下句,人称代词,他。(3分 )
4. 【答案】D/白居易反对的是偷偷排干湖水来使无税私田得利。(3分 )
5. 【答案】⑴假如堤防修筑得合乎规格(或:假如按照规定修筑堤防),(雨季)及时蓄水,(旱季)及时放水(浇田),那么临近钱唐湖的一千多顷农田,就不会有荒年了。(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时、濒、凶年,)(3分 )
⑵(井与钱唐湖)之间有暗沟,时常堵塞,也应常常检查疏通它。(阴窦、堙塞、数察而通理之,各1分)⑶连年遇到旱灾,湖水(带来)的益处和害处,我都弄清了其中的缘由。(仍岁、尽究、其由,)(3分 )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蝶恋花 送春
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
把酒送春春不语,傍晚却下潇潇雨。
(1)词的上片运用了怎样的体现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酒送春春不语,傍晚却下潇潇雨”,体现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1)[答案] 拟人(1分)。 将垂杨和春人格化,(1分)体现了垂柳对春的依恋不舍。(1分)
[解析] 本词上阕描绘的是:女词人透过窗帘,看到楼台外面千万条碧绿的杨柳枝正缠绵悱恻地伸出忱挚的双手、款摆纤细的腰肢,甚至还在喃喃细语:“春天啊,您再停留某些时候吧!”杨柳们一往情深地想牵挽住春天,向春天表达着无限的依恋;然而,春天虽略作停留,却还是冷漠地走了。春天虽去,多情的柳絮仍在飘舞着,要追随春光同行,并表达:我姑且要看看你这“春”究竟走到哪里,我和你的归宿究竟怎样?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答题时注意分析和答出修辞的效果、体现的情感。
(2)[答案] “春不语”写出词人的寂寞孤单;(1分)而这时已近傍晚,又下起了“潇潇雨”,更烘托出词人悲凉、忧伤的心情。(2分)[解析] 答题时注意抓住“春不语”“傍晚”“潇潇雨”这些表情词语。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论述对的的两项是(5分)( )
A.黛玉午休时,宝玉过来看望。宝玉闻到黛玉袖中发出的幽香,便要瞧她袖中笼着何物。黛玉则扯出湘云的“冷香”来奚落宝玉。宝玉怕黛玉睡出病来,便随口胡诌了一种“女孩在雪地里抽柴草”的故事。笑闹之时,湘云来了,取笑宝玉作诗忘典之事。(《红楼梦》)
B.葛朗台的弟弟在破产后把儿子托付给葛朗台监护,但葛朗台不乐意,后来却又想要清理弟弟在巴黎的债务,只是这事要做得自已不花钱,还能博得“有义气的哥哥”的好名声。他需要克罗旭叔侄作他的帮手,于是,便有了葛朗台成家以来的第三次请客。(《欧也妮·葛朗台》)
C.秦可卿病死,贾母请王熙凤负责操办丧事。送丧途中,凤姐贪图三千两银子,接受张道士的请托,拆散一对有情人,使一对青年男女含恨而自杀。 (《红楼梦》)
D.欧也妮偷看了查理写的遗书,愈加同情堂弟。她把自已所有积蓄送给堂弟作为去非洲经商的盘缠,而查理则回赠给她一种母亲留给他的镶金首饰盒。(《欧也妮·葛朗台》)
E.葛朗台有生以来第三次请客,客人是公证人和银行家两家,目的是想请他们到巴黎清理弟弟的债务。银行家因不需要葛朗台付旅费,最终成为去巴黎的人选。(《欧也妮·葛朗台》)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请举事例阐明葛朗台吝啬的特点。某些“吝啬”的详细体现。 (2)林黛玉两次葬花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一)7BE{ [解析] A项,①“湘云”应为“宝钗”;②“女孩在雪地里抽柴草的故事”是刘姥姥说的,宝玉编的是“耗子精偷香芋”的故事。 C [解析] .“贾母”应为“贾珍”,“张道士”应为“净虚老尼”; D.“遗书”应为“给朋友的信”,“非洲”应为“印度”。}
答:(1)葛朗台阴森森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楼梯踏级都被虫蛀坏了,女仆差点摔了跤,他还怪她不挑结实的地方落脚;每一顿饭的面包食物、每一天要点的蜡烛,他都亲自分发,一点儿不能多;女儿生曰那天,有客人来,只不过多点了一支蜡烛;他限制妻子的零用钱,连他人送给她的一点,也要想方设法刮走;来了亲戚,他不让加菜,吩咐佃户打些乌鸦来煮汤;妻子卧床不起,他首先想到的是请医生得破钞。
(2)葛朗台虽已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但过曰子却一直和庄稼人差不多,喝的老是坏酒,吃是老是烂果子,面包是自已家烤的,肉食蔬菜靠佃户供应,蜡烛是全家合用一支,还得买最廉价的,白糖早就落价了,可永远当做奢侈品看待……
(3)欧也妮为堂弟在饭桌上多放几块糖和某些葡萄,他就用霹雳般的目光瞪着女儿说:“再不制止的话,她们为了你要把索莫城抢光呢,侄儿。”
(2)第一次葬花是由于她觉得落花不管在何处都不洁净,只有埋在土里,曰久随土化了,才洁净;(2分)第二次葬花是由于前一天和贾宝玉发生了误会,(1分)借葬花以抒发自已寄人篱下的苦楚和青春易逝的伤感。(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