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高二政治求索真理的历程公开课一等奖课件赛课获奖课件 】是由【书犹药也】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二政治求索真理的历程公开课一等奖课件赛课获奖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江苏省兴化中学高三政治备课组 顾云霞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从粗放型经营为主逐渐转向集约型经营为主的轨道;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化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
,党的十六大,我们党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获得了新的重大进展,形成了科学发展观。这些提法对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七大提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重视规定有构造改善和质量提高。
1、 理解 实践的基本含义
2 、理解 实践的特点
3 、阐明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 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详细性、条件性 5、 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 践中不停追求真理
考 点 呈 现(六)
探究一:
党的十三大、十五大、十六大到十七大,我国经济建设的方针因时而变,变化的根据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1、实践(含义)
一、是以——为主体、以—— 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二、是一种————,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
1、蜜蜂筑巢。
2、教师讲课。
3、学生认真学习。
4、
5、“争论克隆人”
6、克隆羊“多利”问世。
2、特点:
(1) 客观物质性: 构成要素----、----、----
过程及其成果-----?
(2) 主观能动性: 有目的,故意识能动性的活动——?
(3) 社会历史性: 社会性——?
历史性——?
解析:(1)实践的含义,特点一。
(2)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故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3)实践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物质性的统一。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即坚持了认识论中的唯物论,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即坚持了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4)夸张第一种特征否认第二个特征,会导致机械唯物主义;夸张第二个特征否认第一种特征,会导致唯心主义 题中割裂了两者的关系是不科学的。
辨析: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因而不具有主观能动性。
探究二:
从中共十三大到十七大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目的是?体现了 实践与认识 的什么关系?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近山识鸟音,近水知鱼性——
恩格斯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来源
动力
路遥知马力,曰久见人心——
原则
毛泽东: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目的
3、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3)措施论:实践第一,重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