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医学护理教育论文12篇 】是由【毛毛雨】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医学护理教育论文12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医学护理教育论文12篇
医学护理教育论文12篇 篇1
摘要:研究循证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为持续提高神经内科护理服务质量提供科学根据。方法 将20xx年神经内科252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遵医师医嘱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循证健康教育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工作小组的建立与培训、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解读心理健康、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宣讲。结果 实验组住院患者问卷调查的满意度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
关键词:循证;健康教育;神经内科
健康教育是目前护理界最为广泛探讨的话题之一。健康宣教能使患者从思想上和心理上加深对疾病的理解及诊疗护理的配合度,进一步强化护患高度配合的目的,减轻住院患者的疾病痛苦,提高护理服务满意效果。神经内科为提高科室护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探讨循证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1],選取神经内科20xx年252例住院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实验,现将此次循证健康教育应用相关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20xx年神经内科252例住院患者,其中男性168例、女性88例。年龄4~85岁,平均年龄(±)岁。患者均经影像检查脑出血66例、脑干梗死62例、大面积脑梗死78例、多发性脑梗32例及蛛网膜下腔出血14例。将这25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26例和对照组126例,两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临床基础资料比较均p>,具有临床试验研究的可比性。
对照组遵医师医嘱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最佳循证健康教育护理措施。
选择科室护理优秀人员5名,组建循证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干预小组,专门负责和组织实施对实验组患者的健康宣教,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制定科室《循证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干预工作手册》。
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对其基本资料、家庭状况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详细掌握,充分理解患者本人的性格及爱好,并以此为话题进入点,开展与患者交流沟通。初次交流沟通以护患间的了解熟悉为主,建立起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以便于今后工作的开展需求。在中后期的健康教育时,则应抓住宣教主要内容,主次分明的对患者进行宣教讲解,应当充分利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获得患者的支持,例如非语言式的沟通“表情、动作”及“文字、图片”等[2]。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因长期卧床诊疗护理或者受各种各类诊疗仪器的影响,极易出现烦躁、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因此健康教育应以心理护理干预为前提,首先端正患者及家属治病的正确心理态度,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要充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护理配合,再行开导和心理安慰使其积极的面对疾病和人生[3]。
当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或是对诊疗护理不愿意配合等情况时,多半是由于对疾病的恐慌或不理解。在为患者宣教疾病常识时,不仅要从患者自身状态出发,详细讲述其所患疾病的致病原因、发生发展、治疗护理、自我心理调整等,而且也要展示积极的临床案例,充分为患者提供榜样和借鉴参考作用,提升患者面对疾病的信心。与此同时,要以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影响患者及家属的,努力改变其心理观念,共同面对、共同努力对抗病魔、战胜疾病。
神经系统内科疾病患者大多数需要家属日常生活的协助及生活护理帮助,因此在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的同时,其执行亲密护理家属的宣教也是尤为重要。要想法设法有效提高患者家属对于其疾病护理的意识和操作技能,特别是在出院前对家庭护理的指导需要通过专业护理人员的考核来提升家属能力和技巧。
制定《神经内科护理健康教育调查问卷》,共25题,每题4分,分别对两组神经系统疾病出院患者进行调查问卷,低于60分为不满意,60~80分为较满意,81~90为很满意,91~100分为非常满意。
监测收集两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相关资料数据经审核无误后,,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2 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问卷调查结果比较。对照组126例患者中不满意37例,较满意35例、很满意30例、非常满意24例,满意合计89例;实验组126例患者中不满意5例,较满意46例、很满意43例、非常满意32例,满意合计121例。实验组不满意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不满意例数,均p
3讨论
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服务工作是一项需要“耐心、细心、恒心”的“三心”工作,并且需要护理人员拥有足够的工作责任心,充分体现出护士的职业价值理念。循证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的核心是宣教患者树立健康意识观念、促使患者积极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危害健康的高危因素。研究表明循证护理能很好地缓和紧张的医患关系,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共建[4]。
由表1表明采取循证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之后,实验组患者较满意度、很满意度及非常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虽然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但是两组总体满意度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
通过循证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能切实有效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哪些行为方式是促进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最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方式,促进医疗卫生机构的护患和谐建设。
参考文献:
[1][j].中外医疗,20xx,9(25):175-177.
[2][j].中国实用医药,20xx,11(3):186-187.
[3]金德奎,於四军,刘英,[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xx,4(2):67-69,73.
[4]王莉梅,[j].中外医学研究,20xx,14(2):107-108.
医学护理教育论文12篇 篇2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护理科学从理论到实践均在不断更新,日益显示出她的科学性、技术性和独立性。为了使护理人员适应形势的变化,大力发展我国护理学继续教育,培养出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合格护士已迫在眉睫。什么是护理学继续教育?广义地说:继续教育是在原有知识、技能与素质之上加以完善的一个终生学习的过程。
1实施护理学继续教育的必要
目前我国的大中型医院在编护士基本是中专、大专毕业,工作以后没有再受到系统的继续教育,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她们学的知识迅速陈旧老化。一个工作五年左右的护士若没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按知识更新周期计算,她所拥有的知识中至少一半需要更新。这就意味着原有知识已远不能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要求护理人员不断充电学习和掌握新的理论和技能。通过继续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以适应现代护理学的发展需要。
当今医学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医学护理学的分科越来越细,一些高科技的专业科室不断涌现。例如:计算机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激光、显微镜、内窥镜、介入技术等护理,各种脏器移植的护理,血液透析的护理及各种导管的护理,各种监护仪、抢救仪的使用等等,都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而这些知识对于现代护理人员来说,又往往是在工作实践中或多或少必须碰到的新问题。因此护理进修这种继续教育的形式被日益重视。
现代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医疗服务护理模式转向卫生保健护理模式;功能制护理模式转向整体护理模式;灌输知识型教育模式转向促发能力型教育模式。这些模式的转变,要求现代护理工作者不但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熟练的操作技能,懂得管理,通晓人文科学等知识结构,而且必须成为热爱护理专业,愿为护理事业献身,能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开拓应用型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护理人员只有通过继续教育,培养信息能力、心智能力、行为能力、社会能力等,不断提高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以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满足现代护理工作的需要。
护理科学研究是推动护理学发展,促进知识和技术更新的一个关键因素。护理科研人员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用较高的学术水平来考虑分析研究课题,及时掌握信息,会用文献检索和统计学知识,同时要有一定的外语水平,了解国内外医疗护理的新进展。具有一定的写作素养,才能较好地完成护理科研。而目前医院里只具有大专、中专学历的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远远达不到护理科研的需求,这是护理科研水平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开展继续教育,开拓护理人员的知识面,拓宽视野,提高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从而使护理工作不断向高级阶段发展,护理科研才能有所提高和创新。
俯瞰当今世界护理发展,美国护理发展较快,现所有的注册护士均达到四年制护理大学毕业的水平。美国重视护士毕业后再教育,有相当数量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护理人员是通过护理继续教育而实现的。她们对护理理论和护理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护理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成熟专业。而我国的护理教育还处在落后的初级阶段,目前我国各大医学院校都在开办护理专业,但由于师资力量短缺,没有形成系统化、规范化。只有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使之形成一个网络型的教育系统,逐步达到全员性和高效性,这样才能缩短我国护理科学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继续教育的形式
鼓励具有大专、中专水平的护理人员勤奋自学是护理专业继续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现有护士大多在临床三班倒,进行脱产学习难度很大,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围绕专业广学博览,刻苦攻读。集中辅导,考试已成为大多数护士采纳的形式。
举办护理人员培训班,由专人讲解临床上个别科室开展的新技术,有助于新的技术和理论在临床的推广和引用。
各科室应每年选派1-2名业务骨干去我国先进的医院进修学习,把现代医学护理新的理论和技术带回来,以促进临床护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专业科室,需要特殊的专业护理人才。只有外出进修,才是提高专业护理水平最有效的方法。
定期开展学术报告会和学术研讨会,鼓励护理人员撰写论文,交流学习心得。它是锻炼和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促进护理专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请专家学者有计划有重点来院举办专题讲座,主要讲解新的护理理论与方法,推广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传递护理信息,这种方法是更新知识的有效手段。
为寻求捷径,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发展护理事业,应挑选外语基础好的业务骨干进行外语培训,同时鼓励广大护理人员自学外语,把外语考核作为晋级的重要指标,激发大家学外语的兴趣和热情,使护理人员的外语水平达到一定的要求。
3护理学继续教育的意义
护理学继续教育是提高护士素质的需要,使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术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向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从而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
开展继续教育是护理人员的普遍心声,她们不满足现状,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如能给予支持和鼓励,则能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使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长期以来,护理学一直从属于医疗,名义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实际并没有独立地位,这与护理水平发展缓慢和社会给予护理学的支持和地位是相关的。护理学继续教育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尤其是近年来高科技专业科室的涌现,各种高新技术的应用。使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向着更高一层的境界发展,大大提高了护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有护理学水平提高了,整体医疗水平才能提高。
护理专业日益走向技术、信息、心理、康复护理的新路子,需要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思想准备,特别是在电子信息、传感、遥控等技术的应用及社会行为科学的渗透下,整体护理、自动化护理等手段和方法将取代传统的护理模式。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护理专业的继续教育,从而推动护理学的发展。
医学护理教育论文12篇 篇3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深人,在医疗技术,医疗卫生管理和医德医风等方面迫切需要加强医院的医学伦理建设。医院中不可缺少的护理工作者的素质髙低,护理队伍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影响到医院的声誉和人民的健康水平。护理学科的创始人南丁格尔很早就提出过理想护士的标准:“一个护士必须十分清醒,绝对忠诚,有适当信仰,有奉献自己的心愿,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充分的同情心。它需要绝对尊重自己的职业,因为上帝是如此信任她,才会把一个人的生命交付在她的手上。”所以,应加强医学伦理教育,使护理工作者有理想、有道德、精业务、爱事业,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1加强医学伦理教育的必要性
,还要完成与治疗密切相关的患者的生活护理和精神护理。因此,护理工作者要具备特殊的职业道德素质。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护理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不仅要有专业护理知识和技术,而且要有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精神、慎独的品德修养、端庄的仪表仪容和气质、严谨文雅的情操、熟练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术、无私奉献精神等。诚然,护理工作很辛苦、麻烦事多,但不能因为工作辛苦、麻烦而放弃道德规范,更不能因为工作不顺利而不遵守职业道德。
,心态好坏所产生的举动结果是不—样的。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那么表情和语气就是心灵的一面镜子。护理工作者的一言一行对患者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护理工作者只有加强医学伦理教育,树立正确的医学伦理观,才会用一颗善良之心去关心、理解、同情、荨重和帮助病人,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护理,根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表现的不同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把自己当作病人来换位思考患者的需要和对社会负有的责任,培养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无论情绪受到何种影响都能很好地进人特定的“护理角色”。
、精益求精的工作上,而且还体现在能否为患者勇担风险上。护理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是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还是一事当前、替自己打算、少惹麻烦,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护理行为,如果单从操作的机械性上看无明显的对错之分,可是从医德的角度看,就有明确。
的是与非。医德观念淡薄,必然缺乏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仅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操作性很强,在整个医疗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临床护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病人康复的成败,关系着病人的生死与健康。而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决定着整体护理水平的高低。尤其是随着医学模式上单一的生物医学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转变的今天,护理工作者更要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这是医学伦理所要求做到的。因此,护理工作者只有严格遵守医德规范,才能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质量。只有技术上精益求精,才能在工作中不断提髙为患者服务的能力。
,同行之间往往既是工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利益冲突不断,给相互关系处理带来一些考验。如果我们不讲医学伦理,没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对待他人就可能因缺乏诚恳而只顾争名夺利。
2更新观念,提高综合护理水平
临床护理工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护理工作贯穿始终,一切护理举措都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的。护理工作的好坏与护理工作者的心理素质、业务能力、责任感及同行间的工作关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护理工作者为患者实施的护理措施,不可能都是在他人监督之下,许多护理环节是在无人可见,不为人知的情况下完成的。所以,医学伦理是每一个医护人员的立身之本。护理工作者只有以医学伦理为标准,才能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真正提髙综合护理水平,使临床护理手段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随着我国加人wto和医疗改革的深化,中国医疗市场将会出现“洋医院”抢滩中国医疗市场、职业经理人出任医院院长、高薪争夺出色的护理工作者、预约服务成为时尚、病人平均住院日将缩短等新的变化,给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护理的中心仅限于疾病,新的护理模式要求以病人为中心,逐步地由机械的功能制护理,转为有计划、有目的的整体护理;医护工作者的伦理观念由面向单个患者扩大到面向整个社会。
,做好护理工作护理工作服务的对象是人,人的生命是无价的,容不得半点马虎。护理工作者不仅要遵守临床三査七对制度,工作中还要有严谨的作风和慎独的精神。人前人后,都应坚持科学程序,即使对一个无意识表达的患者或无亲友陪伴的患者,也应严格完成每一次护理操作,遵守每一项操作规程。一般来讲患者有三种情况:①慢性病患者长期受疾病的折磨,思想苦闷,情绪低落,易发脾气。②急性诊病患者,发病急,缺乏思想准备,情绪紧张害怕出危险,求医急、要求髙。③危重病患者,病情严重,变化快,对治疗失去信心,生活不能自理,治疗上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临床上稍有不周,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甚至死亡。因此,护理工作具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对象复杂的特点,护理工作者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客观条件而异。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最适合的护理方案,采取恰当的操作技术,实施最优化的护理方式,以达到治疗与护理协调,需求与服务的一致。
,重视护理工作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治疗和病体治疗,心理护理和病体护理相互结合是提髙医护效果的保证。护理工作者应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与患者的接触中深入了解其性格、气质和生活背景,探究可能的致病心理因素与社会因素,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和社会护理,消除患者顾虑,稳定患者心理。
,提高服务质量在过去的护理实践中,我们多强调培养护理工作者对各种疾病的护理和延长患者的生命,而对治疗无望的临终病人护理关注不够,一些护理工作者对病危和濒死问题感到不适应,从而造成对临终患者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和回避感觉。表现为操作简单随便,敷衍了事。这些行为都有悖于医学伦理和医护工作者的原则。因此加强生命质量意识的医学伦理教育非常必要。通过教育使护理工作者具有髙尚的职业道德,富有同情心、责任感,只有具有髙尚的医学伦理的护理工作者,才会自觉尊重和爱护患者,才会主动为提髙患者的生存质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