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2025年超星尔雅学习通《劳动通论》章节测试及参考答案(研优卷).docx

格式:docx   大小:42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5年超星尔雅学习通《劳动通论》章节测试及参考答案(研优卷).docx

上传人:1130474171@qq.com 2025/5/12 文件大小: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5年超星尔雅学习通《劳动通论》章节测试及参考答案(研优卷).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5年超星尔雅学习通《劳动通论》章节测试及参考答案(研优卷) 】是由【1130474171@qq.com】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超星尔雅学习通《劳动通论》章节测试及参考答案(研优卷)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5年超星尔雅学习通《劳动通论》章节测试
第一部分 单选题(80题)
1、格物致知的三个层面是( )。
A、道德论的层面
B、认识论的层面
C、实践论的层面
D、逻辑论的层面
【答案】:ABC
2、《大学》论述明德的普遍性不在于( )。
A、认可明德的普遍性
B、强调实践的次第
C、汇归到儒家的伦理体系
D、以治国得以实现作为根本出发点
【答案】:D
3、原始社会的劳动不包括( )。
A、采摘
B、狩猎
C、石器制造
D、书写
【答案】:D
4、以下哪些大家曾表达过知识的来源是与万物相接( )。
A、庄子
B、墨子
C、荀子
D、韩非子
【答案】:AB
5、对慎独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是一个人基本的自觉的修养
B、是自律用功之处
C、也是心性不可掩之处
D、没有摆脱外在约束时给内在的本质自然呈现的空间
【答案】:ABCD
6、以下哪些是“礼乐”作为先秦君子的情境?( )
A、举手投足
B、行动坐卧
C、眼之所视
D、以上都是
【答案】:D
7、“正心”意味着由心之中正走向( )
A、身之中正
B、人之中正
C、思之中正
D、以上都不是
【答案】:B
8、“诚”的来源不包括( )。
A、来自于贰
B、来自于敬
C、来自于忠
D、来自于壹
【答案】:A
9、朱熹讲“格物”的特点包括( )。
A、对于一个物要穷尽它的理
B、强调认识的彻底性
C、穷理在彻底的基础上还要融会贯通
D、穷理的过程要注重积累
【答案】:ABCD
10、国家(也通过国有企业)利用自己的财政资金发放退休金,劳动者个人只需交纳很少的退休保障费,甚至不交。这一退休保障制度是( )。
A、统筹型退休保障制度
B、强制储蓄型退休保障制度
C、投保资助型退休保障制度
D、商业保险退休保障制度
【答案】:A
11、“吾侪所学关天意”之句出自( )。
A、龚自珍
B、陈寅恪
C、郑玄
D、王静安
【答案】:B
12、安全生产责任追究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法定制度,根据责任人员在事故中承担责任的不同,分为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和( )。
A、间接责任者
B、领导责任者
C、次要责任者
D、重要责任者
【答案】:B
1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的作者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绅
【答案】:D
14、朱熹认为对待“格物”应抱有什么心态( )。
A、怀有敬意
B、内心的高度专注
C、整个是理性的凝聚状态
D、以上都不是
【答案】:ABC
15、对语言中的异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蕴含在词意中
B、蕴含在所处的语境中
C、解读古典时不能错过异信息
D、异信息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
【答案】:D
16、( )指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A、马克思
B、卢梭
C、苏格拉底
D、恩格斯
【答案】:D
17、工会的( )职能是指工会要发挥职工群众参政议政的民主渠道作用,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实现对国家和企业的民主参与、社会监督。
A、维护职能
B、建设职能
C、参与职能
D、教育职能
【答案】:C
18、郑玄认为《大学》的旨趣在于( )。
A、修身立德
B、为政之德
C、礼
D、法
【答案】:B
19、王阳明是如何驳斥朱熹“新民”的观点的?( )
A、认为《大学》中讲的是自新,而非“新民”
B、《大学》中具有“亲民”的思想
C、儒家文献中有“亲亲而仁民”的传统。
D、以上都是
【答案】:D
20、古人将天命义理化,体现的道理不包括( )。
A、为期待的品质和道德的准则找到依据
B、使明德具有必然性特点
C、导人向善
D、是一种消极的思想
【答案】:D
21、《大学》中政治的三个层面分别是( )。
A、得天命
B、尊贤
C、义利
D、生财有道
【答案】:ABD
22、对“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从“青”
B、从“争”
C、古同“净”
D、只有无声的意思
【答案】:D
23、《大学》中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包括( )。
A、先秦儒家所体现的宝贵的平等精神
B、先秦儒家对普遍性、普世价值的追寻
C、先秦儒家对人性的本质的深入探讨
D、先秦儒家对人性的尊严的探讨
【答案】:ABCD
24、对情境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情境可以塑造人
B、情境的作用全是积极的
C、情境存在本质性不足
D、人在情境中容易陷入迷狂或麻木
【答案】:B
25、体面劳动不包括( )的内容。
A、就业方面
B、社会保障方面
C、工作环境方面
D、政治民主方面
【答案】:D
26、对《大学》文本最后一段特点的总结错误的是( )。
A、是对古代朴素的政治经验的继承
B、可总结为得天命尊贤才
C、对古代政治经验进行了一种内向性的阐释
D、深刻阐释了“格物致知”的内涵
【答案】:D
27、诚意思想的内在结构:至诚感通对“忘”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从心
B、从亡
C、即“不识也”
D、“不忘”就是单纯指存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答案】:D
28、最早期古人认为“定”的动力和源泉是来自于( )。
A、统治者
B、贤者
C、天
D、地
【答案】:C
29、“人之性”普遍性价值的选择的来源是( )。
A、贵族之意
B、民意
C、天意
D、圣人之意
【答案】:B
30、生活自理能力不包括( )。
A、在学习上能独立思考,独立理解;
B、在人际关系上能处理好人事关系,独立处理一些事务;
C、在心态上依靠父母和朋友疏解各种压力;
D、在生活上能自已处理日常生活琐事。
【答案】:C
31、在广泛开展劳动教育时间活动过程中,学校要发挥( )。
A、基础作用
B、协调作用
C、主导作用
D、支持作用
【答案】:C
32、以下会导致“心不正”的情感有( )。
A、恐惧
B、好乐
C、忧患
D、忿懷
【答案】:ABCD
33、《大学》认为明德的基础在于( )。
A、人的出身
B、天命所归
C、格物致知
D、延续传统
【答案】:C
34、儒家的“三大德”不包括( )。
A、仁
B、知
C、理
D、勇
【答案】:C
35、我们对二程的“格物穷理”的理解不包括( )。
A、格物能提升到穷理的境界
B、理是万事万物在本体上的映射
C、包括了事物之理
D、也包括了生命根本性的道德实践
【答案】:B
36、我们该怎么认识取象的思维( )?
A、语言文字得以创造的根本思维
B、认知物的一个基础的行为
C、从具体到概括的过程
D、从殊象到共象的过程
【答案】:ABCD
37、未来的人类劳动呈现的特征不包括( )。
A、交叉复合性
B、乐生性
C、创造性
D、数据性
【答案】:D
38、价值循环运行三阶段中,劳动阶段是( )的转化。
A、劳动潜能→劳动价值;
B、使用价值→劳动潜能;
C、劳动价值→新使用价值;
D、劳动潜能→劳动价值。
【答案】:D
39、劳动者社会化的基本过程是( )。
A、前组织社会化与组织社会化
B、初级社会化与次级社会化
C、早期社会化与成人的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
【答案】:A
40、下列哪项是属于孟子所概括的人伦关系( )。
A、父子有亲
B、君臣有义
C、夫妇有别
D、以上都是
【答案】:D
41、“格物”的四项思想进程中,从个体名的角度进行思考的是( )。
A、明理
B、知类
C、取象
D、正名
【答案】:CD
42、被称为亚圣的是( )。
A、庄子
B、荀子
C、孟子
D、曾子
【答案】:C
43、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 )的观念。
A、劳动最光荣
B、劳动最崇高
C、劳动最伟大
D、劳动最美丽
【答案】:ABCD
44、方形东西的特点不包括( )。
A、方的东西往往是正的
B、方的东西是和矩有关的
C、方形具有外在的二元对立
D、方的东西从几何角度看是可以推导的
【答案】:C
45、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之一是( )。
A、铁器
B、畜牧业
C、铜器
D、纺织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