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教师版)-2024--2025学年 统编版 语文九年级下册 】是由【1772186****】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教师版)-2024--2025学年 统编版 语文九年级下册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1《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教师版)
学习目标:
文化自信:能够在学习中领会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语言运用: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和特殊句式,结合注释以及积累的文言知识,疏通文义。 了解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论说技巧。
思维能力:能够分析邹忌和齐王两个人物的形象,体会本文辩丽横肆,气势纵横的语言 乙木。
审美创造:引导学生学习邹忌为了国家利益而勇于讽谏的品质和齐王广开言路、勇于改 变的大度胸怀。
精彩开篇词
说话要得体,要讲究艺术,这就是“良药未必苦口,忠言何须逆耳”。唐朝得魏征,终 赢得贞观之治,但是,我们还要说魏征幸而遇唐太宗,否则,他的直言净谏早就遭致杀身之 祸。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于进谏的大臣是不行的;而进谏能否奏效, 则一要看君主是否贤明,二要看进谏者是否注意说话的艺术,使“良药”既“爽口”又“利 于病”。春秋战国时期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一一邹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疏通文意理思路
一、自学指导(一)一一预习与交流
L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跌(yi)丽 朝(zhao)服衣冠(guan) 窥(kui)镜
• • • •
期(ji)年 朝(chdo)于齐
• •
.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虚词
纳谏:接受规劝改正错误。纳,接受。谏,劝说君王、尊长改正错误。
映丽:光艳美丽。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谁。孰与:与…比谁更…,表示对比。
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言语恰到好处一一既不刺激对方, 又不失自己尊严,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及:赶得上,比得上。 旦日:明日,第二天。 弗如:不如。
诚:确实。
莫:没有人,没有谁。
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
闻:使……听到。
间:间或,偶然,有时候。 期年:满一年。
(2)古今异义 邹忌讽齐王纳谏 窥镜 明日,徐公来 今齐地方千里 能面刺寡人之过 谤讥于市朝 臣之妻私臣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邹忌修八尺有余 虽欲言
(3) 一词多义 之: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的) 孰视之(代词,指徐公) 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 臣之妻私臣(的)
王之蔽甚矣(取消句子独立性)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的)
讽,古:讽喻,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今:讽刺
窥,古:照,看。
明日,古:第二天。
地方,古:土地方圆。
刺,古:批评。
讥,古:指责议论。
私,古:偏爱。
左右,占:身边大臣。
修,古:长,原文指身高。
虽,古:即使。
今:偷看。
今:明天。
今:地点。
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今•.诽谤嘲讽。
今:自私。
今:方位名词。
今:改正。
今:虽然。
数月之后(连词,无意义)
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文所说的事)
朝:皆朝于齐(朝拜)
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朝服衣冠(早晨)
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
孰视之(通“熟”,仔细)
于:欲有求于我也(向……)
能谤讥于市朝(在)
皆以美于徐公(比)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向)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
皆朝于齐(向)
上:受上赏(第一等的)
上书谏寡人者(向皇帝……呈上)
修: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
美:不如徐公美(美丽)
妻之美我者(认为……美)
.作者链接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载战国时期谋臣 策士纵横碑阖的斗争。作者刘向(约公元前77一公元前6)原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 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
.背景链接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 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 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有的主张“连横" 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 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使诸侯采纳,施展着 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课文人物简介
(1)邹忌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 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 为齐相。而当时的淳于髡(kiln)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 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被 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 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2)齐威王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 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日: “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 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 治。
二、自学指导(二)一一合作与探究
(一)疏通文意
.自学课文,疏通字词,理解文意。
.结合课下注释与课前预习,把握课文大意。
.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通过合作做到逐字逐句翻译。
(二)朗读指导
.第一段朗读指导:
(1)段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写起,三问三答,非常精彩,他们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语 气也各不相同:其妻 由衷的爱恋之情、其妾 畏惧拘谨之情、其客的 阿谀奉承之情 都 要读出来。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吾孰与徐公美? ”“我与徐公孰美? ”三个问句,一 问其妻,二问其妾,三问其客。要读出邹忌窥镜后的 自得又不自信。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妻之答,要读出 融融的爱恋之情;“徐公何 能及君也”,妾之答,要读出 怯怯的拘谨之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客之答,要读 出阿谀奉承之情。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 者。欲有求于我也。'”此句则是邹忌通过“孰视”“窥视”终于发现自己远远不如徐公而 引起的深思,他的自言自语道出了妻、妾、客阿谀自己的原因。要读得 深沉、恳切,并 注意其节奏感。
.第二段朗读指导:
本段是邹忌用现身说法、亲身体验讽劝齐王。读来要娓娓动听,如与人细语叙家
“于是入朝见威王”句要用中速较缓慢地读出。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句重音要放在「遁二字上面。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 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一一对应,两两相比。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节 奏感很强,读时要读出恳切、至诚之意。
“今齐/地/方千里”中的“地”当作“土地”讲,“方”是“方圆”之意,因 此在“今齐”与“地”之后都要略作停顿。
.第三段朗读指导:
(1)“善”要读出齐威王正的 心悦诚服,音调要 适当拉长。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 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则是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要用中速读出真诚、恳切之意。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句中的“此所渭”后要略作停顿。
(三)整体感知
L解题:课文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怎样解释?
【交流点拨】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 面:邹忌劝谏齐王,齐王纳谏。
?
【交流点拨】全文共3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经过冷静思 考,悟出了妻、妾、客赞美自己的原因,并准备以此为喻去讽谏齐王。
第二部分(第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第三部分(第3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三、板书设计
皆朝于齐
四、拓展延伸
你知道哪些关于说话能力和技巧的名言警句?试列举一二。
【交流点拨】L □能言之,身能行之,国之宝也。一一荀子
.一人之辩胜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一一刘勰
.世界的三大战略武器:口才、美元、电脑。一一西方
,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
《圣经》
第二课时 品味语言悟技巧
一、自学指导(一) 预习与交流
。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国别体的历史著作《战国策》。“讽谏”的意思是“讽” 是动词,讽喻的意思,特指下对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词进行规劝;“谏”是名词,指批评意见。 “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2)文章中写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暮寝而思之,曰:“吾妻 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威王采取纳谏措 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 虽欲言,无可进者。
2,对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C )。
①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②皆以美于徐公
• •
③以告,则杀之 ④皆以美于徐公
• •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C.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A )。
二、自学指导(二)一一合作与探究
(―)文本探究
.阅读第一段,探究下面的问题:
(1)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
【交流点拨】与徐公比美。
(2)如何与徐公比美的呢?
【交流点拨】通过邹忌的三问,即问妻、问妾、问客,及妻、妾、客的三答。
(3)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邹忌由此又想到了 什么呢?
【交流点拨】“暮寝而思之”的“之”指代上文的“三问”“三答”,尤其是“三答”。 邹忌在三问三答之后,经过“孰视”“窥视”,知道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偏 偏说比徐公美。这是引起他思考的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是邹忌经过一番思考得出的结论。至此他豁然顿悟,认识 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这比美
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
2•阅读第二段,探究下面的问题:
邹忌是如何讽辣齐王的?
【交流点拨】邹忌采用以家事喻国事的办法。以“臣之妻私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相比;以“臣之妾畏臣”与“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相比;以“臣之客欲有求于臣”与“四境 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相比,劝说齐王除蔽纳谏。最后恳切指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探究下面的问题:
(1)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他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交流点拨】王曰:“善”则是对邹忌一席话的肯定和赞赏。由于邹忌由小及大,由近 及远,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设喻巧妙,推论自然,入 情入理,态度诚恳,所以齐王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
(2)齐王是怎样纳谏的?臣民是怎样进谏的?齐王纳谏的结果如何?
【交流点拨】①齐王下令按进谏的方式,分三等悬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滂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如此不计较提 意见的方式和态度,这在封建社会是罕见的,也正是邹忌敢于进谏的原因。②臣民进谏分三 个阶段,发生了三次变化,“令初下,群臣进沫,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闻之;期年 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这三变生动地反映了这一重大举措的正确性。③结果是“燕、 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二)人物赏析
再读课文,说说邹忌和齐王各是什么样的人?
【交流点拨】邹忌:头脑冷静、足智多谋、善于辞令、勇于进谏、忠君爱国的谋士。
齐威王:心胸宽广、虚心纳谏、明智果敢、勇于改革、重贤明理的开明君主。
(三)主旨探究
.邹忌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道理是什么?
【交流点拨】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才能做到政治清明,在朝廷 上战胜别国。
.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
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