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5年秋水导学案设计(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精选8篇) 】是由【森森】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秋水导学案设计(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精选8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秋水导学案设计(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精选8篇)
篇1:秋水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累计课时:2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的基本思想,学会正确认识事物的复杂性。
2、理解本文的寓意,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3、识记本课出现的重点词语的音、形、义及用法。
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本文的寓意,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学习过程
一、交流感知
1、文学常识:
2、读准字音
泾(  )流    两涘(  )渚(  )崖之间     且夫(   )
伯夷( )  我睹(   )
殆 (         )       少(  )仲尼之闻
二、研读共品
请翻译课文:准确翻译重点词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翻译课文
2、根据课文注释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通假字:
泾流之大。
不辩牛马。
(2)古今异义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古义:
至于
今义:
东面而视
古义:
东面
今义:
旋其面目
古义:
面目
今义:
(3)词类活用
秋水时至: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
少仲尼之闻:
轻伯夷之义:
(4)一词多义
A  若   望洋向若而叹曰
以为莫己若者
B  百   闻道百/ 且夫吾尝闻
少仲尼之闻
C  始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始吾弗信
两涘渚崖之间
泾流之大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我之谓也
D 之 野语有之曰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见笑于大方之家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E 于 至于北海
见笑于大方之家
(5)成语
望洋兴叹:
贻笑大方:
大方之家:
(6)特殊句式
闻到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作业:背诵课文,并会翻译。
第二课时
一、交流感知
回顾字词,翻译课文,背诵原文。
二、研读共品
1、分析河伯形象:河伯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在河伯的感叹中体会河伯这一个形象。
2、河伯由开始在自己的河中到后来到了海中,对自己的认识有没有变化?原因是什么?(课后题一)
3、你是怎么理解这篇寓言的?说说你受到的启发。(课后题二)
三、互助释疑
课文中只对河神的神态和语言进行了描写,而未对海神展开描写,请想象一下, 当海神听了河神说的一番话后,又有什么表现呢?不妨写下来。
四、巩固拓展
1、下列红色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水时至   时,季节这里用作状语,是“按季节”的意思
B、旋其面目  旋,掉转
C、野语有之曰   野语,粗俗的话
D、不见水端    端,尽头
2、与“莫己若”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D、国人莫敢言
3、下列划横线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B、至于北海
C、东面而视
D、以为莫己若者
五、总结提高
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六、教学反思
张雪
[秋水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篇2:愚公移山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累计课时:4
学习目标
1. 了解故事大意。
2. 分析愚公这一艺术形象,领悟其思想意义。
3. 拓展思维空间,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的阅读。
重点难点
1、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熟读背诵。辨析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2、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学习过程
一、交流感知
1、文学常识
列子其人:
二、研读共品
反复朗读,解决问题。
1.读准字音:
万仞 (   )   惩(    )山北之塞(   )   荷(   )担者    箕畚 (   ) (   )                            雍(   )南    河曲智叟亡(   )以应   一厝(   )朔(   )东  始龀(   )         无穷匮(   )也
2、字词理解:
(1)通假字
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河曲智叟亡以应
(2)一词多义:
3、重要句子(翻译并判断句式):
甚矣,汝之不惠。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何苦而不平?
帝感其诚。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4、试着翻译课文,会复述即可。
三、互助释疑
四、巩固拓展
五、总结提高
作业:字音、字词解释熟练把握。
第二课时
一、交流感知
回顾文学常识、字词解释。
二、研读共品
1、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2、分析愚公形象
3、作者为什么在这两人的名字中将“智”和“愚”反过来使用呢?有何用意?
4、本文采用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5、主旨:
三、互助释疑
四、巩固拓展
讨论:以现代人的价值观来看,你认为愚公的做法可取吗,为什么?如果你是愚公能不能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总结提高
六、教学反思
张雪
[愚公移山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篇3:《孔乙己》导学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孔乙己》导学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情况,并掌握本课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熟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体会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熟读课文,把握小说故事情节;体会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法指津:这是一篇小说,首先要求同学们自读课文掌握字词;然后在熟读课文后,初步对文章的语句及内容进行批注交流;在此基础上要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初步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中心。
资料链接:1、作者:鲁迅(1881年-1936年),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5月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从此以后,鲁迅用手中的笔,同旧势力旧思想进行着斗争。著有《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等专集。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2、作品背景:《孔乙己》这篇小说写于1918年冬,发表于194月的《新青年》杂志上。小说反映了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个旧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五四”运动前夕,封建帝制虽然被推翻,但封建势力仍统治全国;封建科举虽然废止,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根深蒂固,毒害着广大人民。 鲁迅在1918年初写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猛烈地攻击了吃人的封建制度,在文化战线上,为号召人民向封建堡垒进攻发出了第一声进军号。1918年冬,他又写了第二篇白话小说《孔乙己》,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的毒害,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是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与封建文化的的战斗檄文。
3、回顾小说这种文体的相关知识: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小说必须具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这三个要素。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
(1)人物描写:a、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b、从描写的角度看,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2)人物形象: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是作者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原型并经过艺术加工而成的,小说中的“我”一般不是作者本人。
(3)故事情节: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还具有序幕、尾声两部分。(小说的文章段落可根据故事情节进行划分)
(4)环境描写:a、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b、自然环境描写,也叫做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c、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d、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有些环境描写还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一、学前准备:
1、搜集作者及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