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2025年端午与粽子散文(通用8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44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5年端午与粽子散文(通用8篇).docx

上传人:杏杏铺 2025/5/13 文件大小:4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5年端午与粽子散文(通用8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5年端午与粽子散文(通用8篇) 】是由【杏杏铺】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端午与粽子散文(通用8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端午与粽子散文(通用8篇)
篇1:端午与粽子散文
端午与粽子散文
当月季花开得耀眼红的时候,就该过端午吃粽子了。
母亲依然早早起了,悄悄扯扯我们其中的一个:哎,不是说好起来采“五树头”么?被拽出梦境的人揉着惺眼,猛然记起自已的使命,满脸惶急地穿衣下炕,趿着鞋就往外跑。母亲后边悄声喊,甭急,太阳出来还早呢。被喊的人却早跑没影儿了……










“五树头”就是五种树木的嫩芽,端午节带露采回,扔在屋顶晒干,据说能驱邪治病。说是“五树头”,其实采的是树头还是草头无关紧要,采五种采十种也都随你,但要紧的事项有三个:一,不能见光,须在太阳出来之前采回;二,须由不过十二岁的小孩采撷,家里没有小孩的,可委托邻家小孩代劳;三,整个采撷过程不能接生人语。有此三项指标,“五树头”才保灵验。
在乡里,不花钱又有大用的东西是没人错过的,端午节前的晚上,家里的大人把任务分派下去,第二天一大早,蒙蒙晨霭中的树口、河边、田野就倒处都是采“五树头”的孩子了。路上碰面,大家都不说话,只让眼睛亮亮地对闪一下,便错身而过,那情形犹如电影上的地下党秘密接头——这真是太有意思了,可是不能笑,你必须绷着,绷着跑回家,绷着把“五树头”交给母亲,绷着和母亲一起把“五树头”扔上房顶、墙头。然后,你就笑吧,像风摆杨柳也行,像喇叭花开放也行,想怎么张扬就怎么张扬。
我是喜欢这个活儿的,我认为它远比睡懒觉划算。试想想,你怀揣着一个有点神圣的使命,去完成一个带点神秘的任务,你暗暗和太阳较着劲,你碰到最好的伙伴也不能说话……这样好玩的事情一年能有几次?因此,每年端午节采“五树头”都是我主动要求,不用母亲费一点儿口舌。
我不喜欢那些无嗅无香粘粘糊糊的树头,我喜欢散发着药香的艾子、野菊,喜欢无嗅无香却开着胭色碎花的水红;喜欢有一丝丝清甜的蓑衣草,喜欢有一股怪味却修长优雅的臭蒲英……母亲也喜欢,接过去用力嗅嗅,顺手掐下一枝野菊或艾草别在鬓角,嘴里念念有词: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子,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










母亲笃信“五树头”能治病,年年用“五树头”煮鸡蛋给父亲吃,用“五树头”煮水给我们擦洗蚊虫叮咬的夏疮。是不是管用,没人知道。因为夏疮好了,父亲的病却总不见起色。其实,擦不擦“五树头”夏疮总会好的,夏天过去了,它没有理由赖着不走,而我们更祈盼的是父亲快快好起来。可是,吃了好多年“五树头煮蛋”,父亲还是早早离我们而去了,这让我们采“五树头”的心也变得懒懒地……
端午节的重头戏当然是包粽子、吃粽子。
过节前几天,各家的女人就开始为粽子忙开了。上碾碾米,赶集买棕叶,把平日不用的大木盆拖出来洗刷干净,棕叶是干的,要用宽水浸泡,泡的片片如生才好用。米也要泡,泡得粒粒饱满才好吃;母亲总是把棕叶和米同泡,泡过的水用它添锅,说是原水煮原粽,叶的清香、米的馥香都在粽里了。这样的粽一出锅,清香濡甜、松软适中,蘸白糖而食,能让你吃蒙了鼻子。小孩子胃口好,更喜欢吃凉粽,凉粽香滑爽口,剥皮也不粘手,别有一番风味,吃着还痛快!
老家的粽子都是苇叶三角粽,三、两片叶片顺排,折成三角,装米进去,顺角对叠,剩两段尾巴打成小结,一只玲珑三角粽就成了。看着容易做着难,不谙此道的人,折来折去,把苇叶折磨成条缕碎片,也难让米顺遂地待在叶里。抬头再看别人,一顺一折一结,简单得要命。低头效仿,却手僵指硬额头冒汗,怎么也不能把叶与米撮合成粽。因此,碰上家里“送闺女”,非提早请人不可。
“送闺女”是端午节的一个风俗,新嫁女儿回门,做娘的好饭好茶供到端午节,末了,还得包一大宗粽子,带人连粽于节前给人家婆家送回去,谓之“送闺女”。
“送闺女”粽子多多益善,越多越体面。家境好,又要脸面的人家一包就是十斤、二十斤米。新婚燕尔的闺女还不满足,仍撒娇耍赖地要娘多准备几份,说家里有一群小姑子等着呢!为娘的一边戳着女儿的额头骂“白眼狼”,一边屁颠屁颠积极筹备。米没有那么多,就向四邻八舍撮兑告借,反正大家都蓄有“白眼狼”,“赔送闺女搭上粽”是早晚的事儿。










包这么多粽,要想不手忙脚乱,非请村里包粽的好手不可。我们胡同小锁娘就是这样一个好手。小锁的娘出名的好吃懒做,却生了双巧手,粗活重活脏活一概不会,精活细活艺术活却样样精通。比如画鞋样,比如绣鞋垫,比如剪窗花,比如给新媳妇开脸,比如做供馍喜饺,比如包粽子……同样一盆米,别人吭吭哧哧包半天,小锁娘说笑间就把一盆米婉转成两盆粽。而且,她包出的'粽子三角匀称,大小相同,从没有“跑米”事故发生。因此,每年端午节,小锁的娘总要风光忙碌那么一次。帮忙的谢仪自然也是粽子,五只、十只不等。总之,有三、五家来请,小锁家的黍米基本就省下了。
可叹的是,包了不知多少“送闺女”粽的小锁娘,轮到自已“送闺女”了,却没有排上用场。因为女儿小锁突然痴巴了!据说是因为一块花布,做新褂子的。端午节早晨凉在院子里,中午回来就不见了。花布没了,人就痴了。长大了,虽然也糊糊涂涂嫁了,可一个痴痴傻傻地闺女有什么好送的,“送闺女”原本是一件风光体面的事情!
那时候,北方没有大米,我们的粽子只有黄米和红米两种。黄米就是黍米,比小米肥硕,油性大、粘度高,煮粥、发糕,都是难得的美食,用它包粽自是上上之选。只是黍米属低产作物,种植又不多,数量极少,平日里基本上吃不到,只有在端午节这天,它才作为粽子隆重登场。
红米就是高梁米。老乡莫言在他的成名作《红高染家族》里把红高梁渲染得异常壮美,给人以极大的视觉享受与精神满足。秋野里的红高梁的确是美的,但说到吃,却难让人有溢美之辞。它枯涩干硬的颗粒好像小沙子,吃进去不仅不能安慰饥肠,还把胃壁原本不多的油脂也刮了去。一餐红米饭之后,胃便要灼烧好几天。现在说起,我的胃还有一种火剌剌的感觉。拿它来作填充粽子的材料,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粽”的无奈之举。可是,一家大小盼星星盼月亮似地盼来了一个吃粽的日子,却因为米少而不能以解馋吻,没有比这更让一家之妇沮丧难过的了。于是,惯于在粗茶淡饭中周旋的主妇们就拉来了红红的红高粱。她们发现,红米单独吃是糙糠,与黄米搭配却有质的不同。黄米的软中和了红米的硬,红米的艳又濡染了黄米的黄,两相搭配,天造地设,不只味美,还有色香。不过,红米的比例一定不能过半,三之一最好。










原以为天下的粽皆如我老家的苇叶三角粽,精巧清丽如艺术品,不仅慰口腹,还可养眼目。因此,看到婆婆家巨大丑陋的波萝粽时,我真是大大地吃了一惊。那粽由波萝叶裹成老式枕头状,中间一道草腰子捆着,又黑又破又粘又腌脏。解开稻草,老枕头开了,竟是两只,两只枕头合抱——掂掂,足有一斤重!
我把一只“枕头粽”放在一只平盘里,咧着嘴、翘着指,一层层扯它的烂外衣,扯了一盘子碎皮烂缕,粽子出来了,也是黍米,但米的金黄却被波萝叶染成了苔绿,混混浊浊,斑斑点点,看着实在可疑,里面横七竖八嵌满了花生大枣栗子核桃仁——实惠倒实惠,可,这也叫粽?我扎煞着两只手看着这毫无美感的“大枕头”说。
那个吃“枕头粽”长大的人不高兴了,反唇相讥:不比你们的“三寸金莲”强?抠抠吃吃一丁点儿,还无滋无味!光好看,有啥用?
丑陋粗糙的“枕头粽”味道果然不差,尤其是波萝叶的醇郁浓香,不单是闻,而是实实在在地吃到嘴里去了。我见过生时的波萝叶,阔大厚实,生机勃然,类似梧桐叶。它不像竹和苇那么有个性,吃完了粽,除颜色变褐了,还是原形原状。它太实在了,一煮就烂,一烂就化,不管不顾地把自已变成烂布片,滋滋味味全都渗入米里。这很容易让我想起一年年为儿女包着粽、又一年年老去的女人们。










婆婆知我喜食她的波萝粽,总是于端午节前夕就包好,再托人辗转捎来。而且一捎定是一大包。我便上顿粽、下顿粽,一只只认真享受。吃腻了,吃够了,就塞进冰箱,什么时候想了,就去拎出一只。有时清理冰箱,能从角落里拽出黑黑的一坨,而那个“有时”,也许是第二年的端午节了。
吃了若干年婆婆的“枕头粽”,渐渐地忘了它的丑,渐渐地觉得它就是粽、粽就是它了。有时候与母亲捎来的苇叶粽同吃,真觉得那曾经美味无比的苇叶粽有些寡淡。只是,这种感觉打死也不肯说出来。
什么时候,粽已不是端午节的专利了,而是作为小吃的一种,随时随地供给那些喜食它的人。我虽然喜欢,却因为怕肥,极少碰它。但如出差外地,碰到新品种还是不会错过。一路尝下来,粗算也有十几种。像北京的糯米白粽、小枣粽,湖州的八宝粽、豆沙粽,上海的鲜肉粽,四川的椒盐四角粽……各地的风味不同形容不一,却各具其妙。其中,我最不能接受的是鲜肉粽,以为粽乃素具素食,或清丽或馥郁,皆属天然。裹进肉类,油乎乎意腻腻,便失却了粽子的本质原韵。
吃过最难忘的粽是友人从遥远的屈原故里寄来的,因聊天时偶尔聊起,便寄来了。青竹紫米粽,20只,菱角大小,青碧碧串结成串。虽用的是特快专递,总是易变之物,辗转数千里,外缘已酶,仅中心可食,全部剥完,只有一小碗。
吃着这样的粽,你好像只能望着天空发呆:千里寄粽,世上怎么还有这样的痴人呢?
篇2:端午粽子散文
每逢端午节的时候,我都曾经屡次忆起儿时过端午节的情景:吃粽子看划龙船,想念那花一角钱买的,用黄泥和一点颜色纸,一枝竹签两三根鸡毛所做的,吹起来“嘟嘟”响的哨子。这些童年的回忆,使我时时反顾,还有旧时难忘的意味留存。当我在他乡独处,或夜雨敲窗的时候,这些美好回忆都曾伴我度过许多寂寞的时光。如今又闻到窗外飘过的粽香,知道端午就要到来。那份珍藏的回忆依然带着岁月的甜蜜,,在心头更加地浓烈。










那时,在翘首的盼望中,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为了到清溪河看赛龙船,难以入睡的我,早早就爬起来。拿上两个粽子,和邻家的孩子们一起,赶着到南门外清溪河去看赛龙船,领头的就是孩子王五儿,他在家排行老五,我们都喊他五儿。平时爬山下河,逮麻雀捉蟋蟀总是他领头,今天也不例外。孩子们脸上都露着喜悦地笑容,你追我赶,蹦蹦跳跳向河埠走去。我们穿行在石板铺砌的孝肃街,清晨的老街也在睡梦中醒来,赵家茶馆里也聚满早起的茶客,伙计们吆喝着“上茶啰”,穿梭在茶馆的店堂里,给茶客们泡茶倒水,卖小吃的小贩,清脆的叫卖声在街头回荡,“五香蚕豆哟”、“米粉方糕”“糯米粽子”,喧闹的人声,小吃的香味,充斥着早晨的街市。最难忘的还是那浓郁的粽香,在街市的天空上飘荡。使人切切实实感受着,端午节那别样的氛围在老街上弥漫。
街边的石板地上摆满了碧绿的菖蒲和艾叶,叶片的清香味在街市上飘荡。这是近郊农户挑到城里来卖的,在端午节这天,家家都以艾叶悬于大门口,以避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这是家家必做的事情,我母亲昨天就已经买好放在家里,天一亮就把菖蒲和艾叶挂在门楣上,也避邪气侵扰,祈求一年的平安。
走出老街,来到斑驳残缺的城门,裸露着泥土的城墙爬满滕萝,还开着不知名的野花,拱形的城门洞湿漉漉的向下滴着水珠,走进断壁残垣的城门洞里,涼溲溲的风扑面而来。我们一群小伙伴来到清溪河畔,河水清澈见底,桥下涛声阵阵,河水拍打着桥下的乱石溅起几尺高的浪花,先来的人们把河岸挤得满满,扶老携幼,有的孩子坐在大人的肩头,吹着公鸡毛的竹哨子。有几个小孩还爬到河边歪脖子柳树上。到处是喧闹的人群,到处是涌动的人流。通济桥上也挤满了人,那里真是一处天设地造的看台,整条沸腾的河都尽收眼底。










只看见河的上游有十几条龙船正蓄势待发,龙船和一般的鱼船不一样,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龙尾以木雕成,涂上颜色加以彩绘。龙头的颜色有红、黄、白等色,龙头上的胡须被河风吹拂着栩栩如生。龙舟上锣鼓喧天,水手们跃跃欲试,在龙舟的前面还有一条装扮一新的大彩船,通体彩绘,像一座水上大戏台,彩旗在船的四周迎风招展,这其间,船上鼓乐齐鸣,穿着戏服的花旦、小生、丑角,似乎正在上演一岀古装戏。丑角在船头翻着空心跟头,一个接一个使人眼花缭乱。
随着龙舟上震天的呐喊声,岸上人们的欢呼声,一阵锣鼓响彻清溪河,赛龙船开始了。只见一条条龙舟像离弦之箭向下游飞去,白色的浪花在船后铺成一条白练。赤橙黄绿青蓝紫,一条彩链在河中飞驰。我和五儿这一群孩子在人群中欢呼雀跃,尾随着龙舟在岸边奔跑,整条河也在沸腾。河水向岸边扑来,我们的鞋子在奔跑中被河水浸湿,随着龙船上“咚咚嘡”的锣鼓声,我们和岸边的人流簇拥着向河的下游奔跑,为那象离弦之箭的龙船呐喊助威。
正午,意犹未尽的我们赶回家吃饭,“早端午,晚中秋”今天的午饭一定是丰盛的,还要喝雄黄酒,雄黄酒是端午节的美酒。但只能大人喝,小孩不能喝,大人就用手蘸酒在小孩面庞耳鼻手心足心涂沫一番,说这样能驱邪解毒。《白蛇传》里的白娘子就是喝了雄黄酒才现了原身,东邪西毒都是害怕雄黄酒的。










端午节的夜晚在屋外乘凉,夏天的夜空那么深邃而恬静。听母亲和邻居在聊天,知道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船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那美丽感人的故事象夜空中闪烁的星星照亮了我渺茫的心海。
粽香又飘荡在窗外,端午节的传统美食和厚重的民俗文化韵味,随着岁月的流逝还在无声地传承着,那是一种民族精神,那是一段悠久历史,使端午节的民俗文化在岁月的长河里绵延不绝弥足珍贵!尽管时光流逝,沧桑变迁。但我心中依旧重复着这些难忘的故事,在恬静中细细品味人生的甘苦。
篇3:端午粽子散文
粽子这两个字,每每想起,下意识里总是排斥它和屈原和汨『MI』罗江扯上关系的。香香软软的粽子,和令人爱戴尊崇的爱国诗人,联系到一起谱写的不是爱的欢歌而是一种充斥着满腔无奈的悲凉,也许这就是我抵触情绪的源头。
犹忆起,儿时的端午,是比较隆重的,那节日氛围是早早地就渲染出来了的。
刚进农历五月初,大家就忙着去买糯米,打苇叶,跟别人打听或者自己踩点,弄清楚哪一处的芦苇荡比较茂盛,哪一簇没有被扫荡过。苇叶要选宽大鲜嫩的,无虫眼无裂缝,无蛛丝缠绕的为上佳,事先备好刀剪,箩筐,约好日期地点,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就出发了。
那时小,也是没有意识到自己贪大贪多而自顾自折断了一根根长势正好的芦苇,而主人家也会在这几日集中守护。倒不是吝啬那几片苇叶,还是允你采的,甚至就伴在你旁边陪你采摘,知道不是主人有那闲情逸致,他是怕这一拨又一拨的猴孩儿,不知道护着点长势正好的芦苇,折断了一根就是钱啊,主人再不积极点,所到之处必定是惨不忍睹的,所以,每每遇到屡教不改的主,主人真的会黑了一张脸赶你出去的。










即便这样,也是无人计较的,换一片无人看顾的芦苇荡,继续我行我素,被锋利的苇叶边拉伤了手指,身上落满了老树上掉落的杂质,被不知道的漂浮物整的浑身发痒都抵消不了采苇叶玩耍的兴奋。
苇叶采回去后,先修整,清洗,再用大锅开水滚过,把干枯的稻草浸水泡软作为捆粽子的扎带。接下来就是选米泡米了,一般都是用比较大号的盆子接一些清润的地下水浸泡,那是用机器钻了好几十米的地下水,清洌,甘甜,无污染。多少糯米浸多少水,多长时间正好可以起包,印像中都是凭感觉来的,因为从来也没见老人去称米、量水,也没见定点、计时,可每一次都搭配的恰到好处,专门去问过奶奶,也问过老妈,她们都是笑而不答。
糯米是家乡特产长形的颗粒,口感香醇厚重,但若论软糯可能要拉下南方雨水丰沛的地方一大截,也是源于土质的关系,我们家乡地处国家东部偏南,多数沙质土地,土壤不蓄水,雨水是一直往深处渗透的,所以不适合种植水稻,还有一种就是粘土地,粘土蓄水但是不透气,种植的水稻就是我们经常食用的那种,粗糙,干瘪,口感差,价钱还不便宜,这都是源于特殊的土质造成的。
粽子内馅的料,多以自己的口味调制,蜜枣,花生,红小豆,咸蛋黄,蜡肉,鲜肉,火腿丁等等,是麻辣甜香,各味俱全,而我们在帮家长打下手的同时,自己创新了一种纯白米不放馅料用一片苇叶包裹地扁扁的三角形小粽子,恰好可以一口吞,出锅蘸上细碎的绵白糖,那滋味真叫一个好,甚至盖过了老妈最拿手的硕大四角形鲜肉蛋黄粽子,当然,这些都是奶奶到了另一个世界后的事情了,在此之前是没有这条件的。
还有最经典的一款就是商贩沿街叫卖的竹筒粽子,内填五色江米、枣、花生、黑芝麻等,竹筒是青色的细条嫩竹做成的,内外打磨光滑,对半劈开,留一半做底,用苇叶或者荷叶封口,蒸好后整齐的摆在干净的木桶里,覆上用来保温的白色小棉包。有人来买,卖家会帮你打开竹筒调好你想要的口味,堆在一个精致的白磁盘内,就那么站在川流不息的大街上大块朵颐也不会有人大惊小怪。竹筒粽子颜色悦目,口感松散绵软,带着苇叶、竹叶混合的清香味,与那单纯苇叶包裹的粽子有着截然不同的风味。

最近更新

全国爱牙日活动方案(通用7篇) 12页

兄弟共同出资购房简单协议书范本(精选10篇).. 18页

元旦节小学校长致辞(通用20篇) 19页

人教版2021年一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一 4页

元旦晚会英语作文(精选20篇) 16页

元旦晚会嘉宾精彩致辞(通用7篇) 10页

人教版2021年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6页

人教版2021年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 5页

人教版2021年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5页

人教版2021年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汇总) 5页

安检员岗位职业规划设计 6页

人教版2021年四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7页

人教版2021年四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及答案【.. 7页

假如我是老师250字作文(精选28篇) 17页

人教版2021年四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各版本.. 7页

保险公司年会领导致辞(精选2篇) 6页

人教版2021年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考试附答.. 5页

人教版2021年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7页

人教版2021年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免费) 7页

伟大的母爱的作文6篇【通用】 6页

人教版2021年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7页

优秀网格员先进事迹材料15篇 17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模拟考试含答案.. 5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精选) 4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卷(完整版).. 5页

以雪为话题的作文500字(通用5篇) 4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6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题(学生专用.. 5页

令我最感动的一件事作文(通用91篇) 81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新版) 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