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5年简述翻译与实践关系的重要性(锦集篇) 】是由【平平库】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简述翻译与实践关系的重要性(锦集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简述翻译与实践关系的重要性(锦集篇)
篇1:简述翻译与实践关系的重要性
简述翻译与实践关系的重要性
摘 要: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这个文章里将阐明翻译的实质,描述翻译的过程,厘定翻译的原则和标准,说明翻译中的各类矛盾,明确解析怎么样处理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翻译;语言;言语;等值
一、翻译的实质
翻译是当今世界一项极其重要的活动。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另外一种语言的语言产物的过程。不同的语言在语义系统方面有差异,这一事实无疑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碰到大量困难的原因。许多学者根据这一点认为,可以肯定地说,原文和译文的等值性并不基于它们表达的意义相同。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引用英国翻译理论家凯特福德的一段话:“…有人认为,原话语和译语话语‘具有同一意义’,在翻译时要进行‘意义转移’,这种意见是没有根据的。我们认为,意义是某一语言的牺牲。原语话语有原语特有的意义,译语话语有译语话语特有的意义,例如俄语话语有俄语的意义(正如俄语有俄语的音位学或字音学,语法和词汇一样),而与之等值的英语话语则有英语的意义。”[1]
尽管如此,我们在上面为翻译所下的定义仍然是正确的,为了证明这一点,可以举出以下一些理由:
2、译者要处理的不是语言体系,而是语言产物,也就是话语。
3、在翻译中语义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只能说是尽可能完备地传达原文的意义。越是把保持原文的'意义理解为意义的绝对等同,就越是怀疑能保持原文的意义。
二、翻译的实践过程
翻译实践也就是翻译技巧。翻译实践翻译过程涉及的不是抽象的语言体系,而是具体的语言产物(话语),而言语产物照例首先是由语言材料组成的,但又不仅限于语言材料,不仅限于语言本身。
任何语言产物都必须具备以下三要素:
语言获得参加者拥有的超语言信息,即他们拥有的关于周围世界的知识,有关客观现实的知识,对于给言语产物做出唯一的解释也起同样的,甚至更大的作用。这同样首先表现在能够揭示多义的语言单位的意义,无论是词汇意义,还是语法意义。
这不仅是因为译者本人为了理解原文必须具备一定的超语言知识,而且也要考虑到,译者决不能指望,了解原文所必需的这些超语言知识在原语使用者和译语使用者那里是一样的。正常的情况往往是,原语使用者和译语使用者有用的超语言信息不一致;原文读者和听者知道并了解的许多信息,译文读者和听者都对这点不了解。从这里得出的结论对于翻译理论和实践都是非常重要的。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说,任何语言之外,还要有一定的超语言因素,这就是:通报的主题,即内容;掌握一定语言信息和超语言信息的言语活动参加者;交际情景(环境)。因此,译者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行为的参加者,掌握一定超语言信息是绝对必要的。任何一位实际从事翻译工作的人都十分清楚,为了做好翻译,不仅必须了解两中语言(原语和译语),而且还需要了解言语所谈的是什么,即言语所涉及的事物本身。
这一点对任何一种形式的翻译(无论是口译,还笔译),对任何一种体裁的翻译(无论是文艺作品,政论作品还是科技作品)都是一样的。文艺作品的译者务必了解原作者,了解他的世界观,美学观点和风格,所属文学流派,创作方法,作品中所描绘的时代,环境,社会生活条件以及这个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等。政论作品的译者同样务必了解使用原文的国度的国家制度,政治环境和表明该国和写作(演说)时代其他因素。科技作品译者务必在译文作涉及的专业,如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等方面掌握一定数量的知识。
语言活动中的超语言因素对于揭示生活中某些成分的意义所起的作用,首先在于排出话语中语言单位的多义性,其次,是补充话语中因环境条件而可以省略事物语言单位。一般来说,任何语言都拥有补充的、单义地表达任何内容所必须的各种手段,而无须借助于语言以外因素。[4]在实践中,语言活动的参加者双方几乎总是注意这些语言外因素的存在,因而能够在语言中去掉一切(或许多)多余的成分,从而节用语言手段。如果完全忽视语言外(环境)因素,那么言语中就得去掉一切多义现象,“发讯人”只能靠上下文本身来单义地揭示言语的内容,其结果势必造成言语罗嗦,言语产物过分“臃肿”。
总而言之,翻译的语言学理论的任务是把上述的意义的翻译过程模式化。翻译实践表明,译者在翻译一篇外文或一部分外文著作时,通常总会遇到种种疑难,阻力和障碍,这就是矛盾。译者要想排出这些疑难,阻力和障碍,解决这些矛盾,他就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了解矛盾的特殊性,然后针对这特殊矛盾,采取相应的方法予以解决。
参考资料:
[1]卡特福德?穆雷译“翻译的语言学理论”[M],旅游教育出版社,1991年11月北京
[2]彭卓吾,翻译理论与实践[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7月北京
[3]巴尔胡达罗夫著,葵毅、段京华编译,语言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北京
[4]乔海清,翻译新理论[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8月北京
篇2: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
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
第一章 绪论
一、填空题
1、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 的同时也来来 。
2、1347年的一场由 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1/3的人(约2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
3、SARS在我国一些地区迅速蔓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严重地被打乱,这是因为SARS有很强的传染性,它是由一种新型的 所引起。
4、微生物包括: 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 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具 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5、世界上第一个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是__ ___商人__ ___。
6、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是___ 的 ____,他对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主要集中体现_____、____和__ ___。
7、公元6世纪(北魏时期),我载了制曲、酿酒、制酱和酿醋等工艺。
8、被称为细菌学奠基者是__ __国的_____ ____,他也对微生物学建立和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主要集中体现_______和__ ____。
9、20世纪中后期,由于微生物学的 、等技术的渗透和应用的拓宽及发展,动、植物细胞也可以像微生物一样在平板或三角瓶中分离、培养和在发酵罐中进行生产。
10、目前已经完成基因组测序的3大类微生物主要是 、及 。
二、选择题
1、当今,一种新的瘟疫正在全球蔓延,它是由病毒引起的( )。
(1)鼠疫 (2)天花 (3)艾滋病(AIDS) (4)霍乱
2、微生物在整个生物界的分类地位,无论是五界系统,还是三域(domain)系统,微生物都占据了( )的“席位”。
(1)少数 (2)非常少数 (3)不太多 (4)绝大多数
3、微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基础微生物学和应用微生物学,它又可分为
( )的分支学科。
(1)几个不同 (2)少数有差别 (3)许多不同 (4)4个不同
4、公元9世纪到10世纪我国已发明( )。
(1)曲蘖酿酒 (2)用鼻苗法种痘 (3)烘制面包 (4)酿制果酒
5、安东・列文虎克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 )倍,利用这种显微镜,他清楚地看见了细菌和原生动物。
(1)50~300 (2)10左右 (3)2~20 (4)500~1000
6、据有关统计表时,20世纪诺贝尔奖的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从事微生物问题研究的就占了( )。
(1)1/10 (2)2/3 (3)1/20 (4)1/3
7、巴斯德为了否定“自生说”,他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试验,其中著名的( )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中确实含有微生物,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
(1)厌氧试验 (2)灭菌试验
(3)曲颈瓶试验 (4)菌种分离试验
8、柯赫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原体的基本原则――( )。
(1)巴斯德原则 (2)柯赫原则 (3)菌种原则 (4)免疫原理
9、微生物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在某些微生物中存在一些与人类某些遗传疾病相类似的`基因,因此可以利用这些微生物作为( )来研究这些基因的功能,为认识庞大的人类基因组及其功能做出重要贡献。
(1)模式生物 (2)受体 (3)供体 (4)突变材料
10、我国学者汤飞凡教授的( )分离和确证的研究成果,是一项具有的开创性成果。
(1)鼠疫杆菌 (2)沙眼病原体 (3)结枋杆菌 (4)天花病毒
三、是非题
1、微生物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有了它们才使得地球上的物质进行循环,否则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将无法繁衍下去。
2、由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基因治疗和基因工程药物的产生,许多已被征服的传染病,例如:肺结核、疟疾、霍乱、天花等,不可能有“卷土重来”
之势。
3、当今研究表明:所有的细菌都是肉眼看不见的。
4、微生物学家要获得微生物的纯种,通常要首先从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纯种,然后还要进行培养,因此研究微生物一般要使用特殊的技术,例如:消毒灭菌和培养基的应用等,这也是微生物学有别于动、植物学的。
5、巴斯德不仅用曲颈实验证明微生物非自然发生,推翻了争论已久的“自生说”,而且做了许多其他重大贡献,例如:证明乳酸以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首次制成狂犬疫苗,建立了巴氏消毒法等。
6、细菌学、真菌学、病毒学、原生动物学、微生物分类学、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遗传工程、基因工程、工业微生物学、土壤微生物学、植物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等,都是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7、微生物学的建立虽然比高等动、值物学晚,但发展却十分迅速,其重要原因之一,动、植物结构的复杂性及技术方法的限制而相对发展缓慢,特别是人类遗传学的限制大。
8、微生物学与迅速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以及其他学科汇合,使微生物学全面进入分子研究水平,并产生了其分支学科“分子微生物学”。
9、在基因工程的带动下,传统的微生物发酵工业已从多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为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10、DNA重组技术和遗传工程的出现,才导致了微生物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包括质粒载体,限制生内切酶、反转录酶等。
四、名词解释
1、微生物学
2、微生物学
3、分子微生物学
4、细胞微生物学
5、微生物基因组学
6、自生学
7、SARS
8、巴斯德消毒法
五、简答题
1、按照分子分类方法,生物可分为几个大的类群?
2、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
3、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
4、微生物的最基本特性是什么?为什么?
5、简述科赫对微生物学的主要贡献。
六、思考题(本章思考题可在期末最后完成)
1、为什么微生物学比动、植物学起步晚,但却发展非常迅速?
2、简述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地位。
3、试述微生物学的研究发展前景。
4、用一个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为什么说微生物是人类的敌人,更是我们的朋友? (建议将一些具体事例延伸成为展板制作的题目)
5、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请不要简单罗列二个人的工作,而应该对他们的工作及意义进行评论)
习题 答 案
一、填空题:
1、巨大利益 残忍破坏;2、鼠疫杆菌;3、病毒;4、无 原核 真核;5、荷兰 列文虎克;6、法国 巴斯德 微生物生理 免疫 病原微生物学;7、齐民要术;8、德国 柯赫 细菌学 微生物研究技术 9、消毒灭菌 分离培养;10、模式微生物、极端微生物、医用微生物
二、选择题:
(3)、(4)、(3)、(4)、(5)、(4)、(3)、(2)、(1)、(2)
三、是非题
√、×、×、√、√、×、√、√、√、×
四、名词解释
1、微生物:一般用肉眼看不清楚的生物。
2、微生物学:研究肉眼难以看清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分离和培养这些微小生物需要特殊技术。
3、分子微生物学: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4、细胞微生物学:重点研究微生物与寄主细胞相互关系的科学。
5、微生物基因组学:研究微生物基因组的分子结构、信息含量及其编码的基因产物的科学。
6、自生学:认为一切生命能够从无生命的物质自然产生。
7、SARS: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严重呼吸道综合症。
8、巴斯德消毒法:用较低温度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生长而延长其保存期的措施。
篇3: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实践的辨证关系探析
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实践的辨证关系探析
本文旨在探讨并分析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实践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翻译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翻译理解能力,提出相应的建议.
作 者:张爱华 刘锋  作者单位:解放军炮兵指挥学院,湖北廊坊,065000 刊 名: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ADULT EDUCATION INSTITUTE 年,卷(期): 14(6) 分类号:H059 关键词:翻译理论   翻译教学实践   辨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