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文言文成语典故阅读练习 】是由【可爱的嘎嘎】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文言文成语典故阅读练习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完整word版)文言文成语典故阅读练习
(完整word版)文言文成语典故阅读练习
1
(完整word版)文言文成语典故阅读练习
6年级文言文成语典故阅读
(一)铁杵磨针
[选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1)[媪]ǎo,年老的妇女。(2)[卒]完成。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成( ) 去( ) 方( ) 欲( )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
(3)一日曝书画,牧童见之( ) (4)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 )
3、翻译文中横线的句子。
[阅读提示]
后人所说的“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即指此事。
答案
(二)凿壁偷光(《西京杂记》)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1),衡乃穿壁(2)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3),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原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4)给以书,遂成大学(5)。
[注释](1)[逮]及。(2)[穿壁]在墙上找洞。(3)[文不识]姓文名不识。(4)[资]借。(5)[大学]大学问家。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而( ) 大姓( ) 偿( ) 怪( )
2、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邻舍有烛而不逮。 B、匡衡勤学而无烛。
C、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D、学而时习之。
3、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以书映光而读之. B、资给以书。
C、非学无以致疑。 D、以此戒之.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完整word版)文言文成语典故阅读练习
(完整word版)文言文成语典故阅读练习
2
(完整word版)文言文成语典故阅读练习
5、由本文而来的一个形容勤学的成语是 ,
再写出三个由勤学故事而来的成语: .
答案
(三)螳螂捕蝉(《说苑》)
吴王欲伐荆(1),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2)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3)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4),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5)得其前利(6),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释](1)[吴王欲伐荆]吴王,指吴王阖闾;荆,楚国.(2)[舍人有少孺子]舍人,国王的侍从官;少孺子,年轻人。(3)[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弹弓。(4)[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5)[务欲]一心想要。(6)[前利]眼前的利益.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伐 ( ) 旦( ) 子( ) 延( )
2、为下列句子补出省略的成分。
(1)[ ]欲取蝉,而[ ]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2)[ ]欲啄螳螂,而[ ]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3、填空。
《螳螂捕蝉》写了 、 和 等几种动物,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阅读提示]
本文通过年轻的侍从官给吴王讲的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祸患.
答案
(完整word版)文言文成语典故阅读练习
(完整word版)文言文成语典故阅读练习
3
(完整word版)文言文成语典故阅读练习
(四)买椟还珠(《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1),熏以桂椒(2),缀以珠玉,饰以玫瑰(3),缉(4)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5)其珠。此可谓善卖椟者,未可谓善鬻珠也。
[注释](1)[木兰]一种香木.[柜]这里指小匣子.(2)[桂椒]桂花和花椒,两种香料。(3)[玫瑰]一种美石。(4)[缉]装饰边沿。(5)[还]退还。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
为( ) 缀( ) 饰( ) 还( )
2、指出下列句中“其”的不同用法。
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 ②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③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 ) ④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读了这则寓言,你认为楚人和郑人各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① 楚人:
② 郑人:
[阅读提示]
这个故事启发人们认识这样的道理:过分追求形式,反而会喧宾夺主,埋没内容,适得其反.
答案
(五)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对这则故事中几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帝使我长百兽。-—上天让我为百兽之长。
B、 子以我为不信。——我不会认为你在说谎。
C、 吾为子先行。——我与你先走.
D、 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看看百兽见到我的表现而不走开吗?
(完整word版)文言文成语典故阅读练习
(完整word版)文言文成语典故阅读练习
4
(完整word版)文言文成语典故阅读练习
2、根据这则故事的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 。
3、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
答案
(六)楚有祠①者,赐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③无足,子④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①祠(cí)祭祀 ②舍人——指待从宾客,左右亲近的人.③卮(zhī)—— 古代盛酒的器具。 ③固-—本来. ④子-—对人的尊称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A、赐其舍人卮酒( ) B、数人饮之不足 ( )
C、吾能为之足( ) D、终亡其酒( )
2、下列“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数人饮之不足 B、一人饮之有余 C、引酒且饮之 D、其邻人之父亦云
3、翻译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足?
4、写出这个故事的成语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