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岂曰无衣》导学案 】是由【胜利的喜悦】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岂曰无衣》导学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完整word版)《岂曰无衣》导学案
(完整word版)《岂曰无衣》导学案
1
(完整word版)《岂曰无衣》导学案
1
1
《岂曰无衣》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学习《无衣》,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把握诗中重章复唱的特点。
2.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的整体基调。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
1.借助导学案充分预习文本,反复诵读,理解文本内容,勾画疑难点。
2.所有同学完成自主学习;B层完成拓展延伸之外的题目;A层全部完成并形成文字答案,为课堂交流做好准备。
3.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总共305篇,又称《诗三百》。内容分为:风-—民间歌谣,15国风,共160篇,雅—-朝廷的正统歌谣,分《大雅》、《小雅》-—祭祀歌曲,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表现手法分:赋——铺排陈诉,增强气势,比——打比方 、比喻,兴-—由他物引起所讲内容,引子,联想,烘托氛围,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2。 本诗歌有什么特点?
(完整word版)《岂曰无衣》导学案
(完整word版)《岂曰无衣》导学案
2
(完整word版)《岂曰无衣》导学案
1
1
3.变化的部分是哪些?这些变化部分表现了什么情感?
二、合作探究、激情碰撞
1。诗歌开头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2。“王于兴师”在文中有何作用?它与“问答”有无逻辑事理关系?文章把它置后有何作用?
3. 全诗在文面上有何不同?在内容上有无共同点?战士无衣却为何同仇、偕作、偕行?
(完整word版)《岂曰无衣》导学案
(完整word版)《岂曰无衣》导学案
3
(完整word版)《岂曰无衣》导学案
1
1
4。 本文分为三小节,每一节都在重复,在重复的同时又有些微的变化,这种表现手法叫做什么?这么写有什么作用?
三、当堂检测
1。写出战士上战场时的决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A.“岂曰无衣?"句运用反问修辞手法,强调"“同袍”、“同泽"、“同裳"的同仇敌忾精神.
B.诗中三次提出“王于兴师",表明备战是为了保卫国家。
C.每节末尾的“同仇”、“偕作”、“偕行”,再次突出了共同对敌、英勇献身的战斗精神。
D.“岂曰无衣?”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激发读者思考.
四、课堂小结
五、课外练习
完成《语文习题册》题
六、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