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传感器课程设计电容传感器.doc

格式:doc   大小:274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传感器课程设计电容传感器.doc

上传人:知识徜徉土豆 2025/5/13 文件大小:27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传感器课程设计电容传感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传感器课程设计电容传感器 】是由【知识徜徉土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传感器课程设计电容传感器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完整word版)传感器课程设计电容传感器
(完整word版)传感器课程设计电容传感器

(完整word版)传感器课程设计电容传感器
燕山大学
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
题目: 电容式纸张厚度传感器的设计
学院(系): 电气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 09级仪表一班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童凯
教师职称: 副教授
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院(系): 基层教学单位:
学 号
090103020014
学生姓名
陈志浦
专业(班级)
09仪表一班
设计题目
电容式纸张厚度传感器的设计
(完整word版)传感器课程设计电容传感器
(完整word版)传感器课程设计电容传感器

(完整word版)传感器课程设计电容传感器






1测量范围0—2mm;
2输出电压0—10V;
3极板间距4mm;
4灵敏度;
5精度.




1学习掌握电容传感器的相关知识;
2设计电容厚度传感器的极板;
3设计电容传感器的转换电路;
4电容厚度传感器的硬件调试;
5撰写报告、完成答辩。



第18-19周(完成资料查阅、方案设计、电路仿真、硬件调试、测试及误差分析等内容)




设计时间共10天。
第1—2天 资料查阅(图书馆及网络);理论工作原理学习。
第3-4天 设计方案制定.
第5—6天 电路仿真,各器件选型。
第7—8天 传感器硬件调试。
第9-10天 撰写报告,完成答辩。




张玉龙等。传感器电路设计手册。
指导教师签字
基层教学单位主任签字
说明:此表一式四份,学生、指导教师、基层教学单位、系部各一份.
年 月 日
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评审意见表
(完整word版)传感器课程设计电容传感器
(完整word版)传感器课程设计电容传感器

(完整word版)传感器课程设计电容传感器
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

2011年 6月 25 日
答辩小组评语:

成绩:
评阅人:
2011年 6月 25 日
课程设计总成绩:
答辩小组成员签字:
赵彦涛、程淑红、林洪斌
2011年 6月 25 日
共 页 第 页
摘要
第一章 、目的和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分析其用于测厚方面的优缺点,并结合有限元分析软件及电容精确计算公式对传
(完整word版)传感器课程设计电容传感器
(完整word版)传感器课程设计电容传感器
(完整word版)传感器课程设计电容传感器
共 页 第 页
感器的边缘效应做深入研究,对传感器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研制出具
有新型结构的电容传感器。
第三章 基于电容传感器的测厚系统电路设计。对测厚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做详细阐述,分析电容传感器的等效电路,估算出合适的工作频率范围,并对检测电路的各组成部分分别进行说明和设计。
第四章 虚拟仪器技术在电容测厚系统中的应用。根据虚拟仪器技术的应用及特点,选用LABVIEW 作为开发平台,在相应的硬件基础之上,完成数据采集,虚拟仪器面板开发及用户应用程序的创建。
第五章 实验与结果分析。通过样机空载及云母纸测厚实验,得到样机各项性能指标,并对测量误差进行分析。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对虚拟电容测厚系统的研制工作进行总结,针对不足提出一些设想。
(完整word版)传感器课程设计电容传感器
(完整word版)传感器课程设计电容传感器
(完整word版)传感器课程设计电容传感器
共 页 第 页
2 电容传感器的结构设计
2。1 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类型
电容传感器是将被测非电量的变化转换成电容量变化的一种传感器。实际上,它本身(或和被测物),电容器由两平行极板以及中间的电介质组成,当不考虑边缘效应时,其电容量为
(完整word版)传感器课程设计电容传感器
(完整word版)传感器课程设计电容传感器
(完整word版)传感器课程设计电容传感器
共 页 第 页
(2—1)
式中,C:两极板间的电容(F);
:真空介电常数,为8。854×10-12(F/m),空气的介电常数与真空近似;
:极板之间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s:极板的有效面积(m2);
d:两极板间距(m)。
当被测量的变化能使式中d,S 或 发生变化时,电容量C 也就随之改变,再通过一定的测量电路将其转化为电压、电流或频率等电信号输出,即可根据输出的电信号判定被测物理量的大小,这也是电容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实际应用中,常使d、S、 中的两个参数保持不变,,电容传感器根据参数变化的不同,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改变极距型,改变面积型和改变介质型。
1.改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
改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适用于测量微小的线位移,图2—1 ,两极板间距变化,从而改变了电容量。若间距减小Δd,则电容增量为
电容相对增量为
可见,输出电容的相对变化与输入位移变化是非线性关系。为了减小非线性,提高灵敏度,一般采用差动式结构。
(完整word版)传感器课程设计电容传感器
(完整word版)传感器课程设计电容传感器
(完整word版)传感器课程设计电容传感器
共 页 第 页
2.改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
改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适用于测量角位移或较大的线位移,图2—2 是这种类型的结构原理图。图中,1 均为固定极板,2 为动极板.
图2—2(a)是线位移式,设两极板间初始遮盖面积为s0(s0=ab),当其中一个极板沿水平方向移动x 时,极板有效面积就发生变化,则电容量变化为
图2-2(b)是角位移式,设初始时两极板遮盖角度为π(相对角位移为0),遮盖面积为s,当其中一个极板转动θ角时,则极板间的电容量变化为
由式(2—4)和式(2—5)很容易看出,改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的输出特性是线性的,灵敏度为常数.
(完整word版)传感器课程设计电容传感器
(完整word版)传感器课程设计电容传感器
(完整word版)传感器课程设计电容传感器
共 页 第 页
3.改变介质型电容传感器
改变介质型电容传感器用于测量电介质的厚度、位移、液位,还可根据极间介质的介电常数的变化来测量温度、湿度、容量等。这种变介质型电容传感器的结构形式很多,图2—3 为检测电介质厚度的结构原理图。
图中待测物的厚度为x,相对介电常数为 。如果极板间的其它介质是介电常数为 的空气,此时总的电容量可写为
若厚度变化Δx,则电容变化ΔCx,那么可以推导得到电容相对变化量为

其中,
式(2-7)与式(2—3)的形式相同,只是多了一个随(d − x) x 变化而变化的系数Nx, (d − x) x 越小,则Nx 越大,传感器的灵敏度也愈大,但非线性越严重。
(完整word版)传感器课程设计电容传感器
(完整word版)传感器课程设计电容传感器
(完整word版)传感器课程设计电容传感器
共 页 第 页
由式(2—6)可见,当传感器面积s 和间距d 一定, x ε 也不变时,电容只随电介质厚度x 变化而变化,且x 与电容的倒数成线性关系。若经过一定的测量电路,将电容变化量转换成易于处理的电压、电流等电量变化,获得x 与电量之间的关系,电介质厚度的测量就可以实现了。
2。2 电容传感器在测厚方面的优缺点分析
电容传感器是用于非电量测量的三种经典式传感器之一,它用于介质厚度的测量时,具有如下优点:
1。 机械结构简单。可以不用有机材料和磁性材料构成,能经受相当大的
温度变化及各种辐射作用,因而可以在温度较高,有各种辐射等恶劣
环境下工作。
2. 易于实现非接触式测量。 以极板间的电场力代替了测量头与被测物的
表面接触,由于电场力极其微弱,不会产生迟滞和变形,消除了接触
式测量由于表面应力给测量带来的不利影响。
3。 动态响应速度快。系统固有频率高,可以直接用于某些生产线上的动
态测量.
4。 ,就能测量电容纸的的
,输入能量低,从而保证
了比较高的测量精度。
然而,电容传感器也有其自身的缺点,所以它的使用受到一定限制,主要原因有:
1。 输出阻抗高,负载能力差。电容量受电极的几何尺寸等限制,一般为
几个皮法到几百皮法,使传感器的输出阻抗很高,易受外界干扰而产
生不稳定现象,所以设计时必须采取屏蔽等措施.
2. 寄生电容影响大。因为传感器的初始电容量小,而电子线路的杂散电
容、引线电缆电容以及传感器内极板与其周围导体构成的电容等所谓
(完整word版)传感器课程设计电容传感器
(完整word版)传感器课程设计电容传感器
(完整word版)传感器课程设计电容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