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孔雀东南飞
(一)整体感知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诗前有序文(见课本)介绍了故事背景。它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全诗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关于“乐府”
“汉乐府”原来是指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这个官署相当庞大,成帝时“女乐近千人”。
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
2.文章主旨
《孔雀东南飞》是一首杰出的长篇叙事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作者在诗中有力地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对这对青年夫妇的不幸遭遇给予深切的同情,对兰芝的反抗精神给予热情的赞扬。
3.结构分析
全诗按故事情节发展可分为五部分。开头两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托物起兴,引出故事。
第一部分(从“十三能织素”到“会不相从许”)写兰芝向仲卿倾诉,揭开她与婆婆间的尖锐矛盾,并表示自己无法忍受下去,愿意被遣送回娘家。仲卿向母亲求情,被母亲坚决回绝,兰芝离开焦家成定局。
第二部分(从“府吏默无声”到“二情同依依”)写兰芝辞别焦家,仲卿送她回去,分别时两人立下盟誓。
第三部分(从“入门上家堂”到“愁思出门啼”)写兰芝 回到娘家后,县令、太守先后派人来提亲,在哥哥的干预
下,兰芝被迫应承了太守家的婚事,太守大事做迎娶的准备。
第四部分(从“府吏闻此变”到“自挂东南枝”)写成亲的那一天,傍晚时,仲卿赶来,兰芝、仲卿诀别,两人相约以死抗争。夜里,兰芝投水而死,仲卿上吊自杀。
第五部分(最后一段)写焦、刘两家将兰芝、仲卿合葬在一起,两人化为鸳鸯。
这首诗结构严谨,结尾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了人民群众追求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字音矫正
自缢(yì) 徘徊(pái huái) 箜篌(kōng hóu)
公姥(mǔ) 槌(chuí)床 伶俜(líng pīng)
鲑(xié)珍 遗(wèi)施 葳蕤 (wēi ruí)
磐(pán)石 踯躅(zhí zhú) 窈窕 (yǎo tiǎo)
否(pǐ)泰 络绎(yì) 青骢(cōng)马
赍(jī)钱 仕宦( huàn) 华山傍(páng)
序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徘徊,流连往复
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渲染了全篇的气氛。 (有人认为,孔雀徘徊是因为“失偶”,这样写奠定了悲剧气氛。)
这两句起兴有什么作用?
诗歌开头的两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
1、兼用比兴,以孔雀失偶来暗示夫妻别离
2、孔雀徘徊返顾,为全诗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调
3、统摄全篇,引起下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