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文档名称:

教育心理学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305KB   页数:4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育心理学教案.doc

上传人:海洋里徜徉知识 2025/5/13 文件大小:30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育心理学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教育心理学教案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教育心理学教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完整word版)教育心理学教案
(完整word版)教育心理学教案
1
(完整word版)教育心理学教案







学科:基础科
姓名:包天辰
(完整word版)教育心理学教案
(完整word版)教育心理学教案
2
(完整word版)教育心理学教案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范畴
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作用
识记教育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和标志性事件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教学重点、难点: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范畴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作用
教学手段:
讲解法、课堂问答、讨论法等
复习提问:
略(无复习内容)
教学内容(详案):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其中学生学习的心理学规律是研究的主要方面。也指思想品德和个性的形成、发展以及学生其他素质的形成、发展。
教不仅仅限于教授科学知识,而是指对各项学习活动的教与指导.
对教育心理学定义的描述应考虑:
教育心理学应以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而不是研究一切教育领域中的心理现象。
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既包括学生学的心理活动,也包括教师教的心理活动。
在学与教的心理活动中,教育心理学应当以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其心理发展变化规律为研究主体。
要密切结合教育过程来探讨、揭示学与教的基本规律。
作为一门学科,教育心理学不能仅仅对学与教中的心理现象进行描述,而是通过这些现象去揭示其中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并把它运用到实际活动中去.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主要是指学生如何学习和教师如何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包括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和道德品质的过程以及制约学生学习的各种条件。
所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
2、教师
3、教学内容
4、教学媒体
5、教学环境
(完整word版)教育心理学教案
(完整word版)教育心理学教案
3
(完整word版)教育心理学教案
(二)学习与教学过程
1、学习过程
2、教学过程
3、评价/反思过程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一、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
1、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
2、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的指导
3、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
1、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
2、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初创时期年代以前(20世纪20年代以前)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新中国成立前,一些学者结合我国实际,模仿西方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主要学习和介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研究,做了一些有关教学改革和儿童入学年龄的实验研究;
20世纪60年代前期,在学科心理学方面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前期,由于十年动乱的冲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一度中断;
70年代后期起,教育心理学重新复苏,自己编写的和翻译介绍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越来越多;
1963年,潘菽主编了《教育心理学》讨论稿内部印行使用,各师范院校教育系相继重开教育心理学课程;
目前我国教育心理学工作者们正在不断地吸收国外的先进科研成果,结合我过教育教学实际,开展理论和应用研究,对教育教学实践起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作业布置:
课后标准化练习(要求:选择、填空、判断直接完成在书本中并用不同颜色的笔订正,问答题和简答题写在作业纸上在规定的时间上交)
第二章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学目的要求:
识记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
掌握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
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和个别差异
应用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解释小学生常见的心理现象和教育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和个别差异
应用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解释小学生常见的心理现象和教育中遇到的问题。
(完整word版)教育心理学教案
(完整word版)教育心理学教案
5
(完整word版)教育心理学教案
教学手段:
讲解法、课堂问答、讨论法等
复习提问:
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范畴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和标志性事件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教学内容(详案):
第一节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心理发展的含义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
连续性与阶段性
定向性与顺序性
不平衡性
差异性
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按照个体在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
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发展感觉,独立完成活动;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少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岁—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幼儿期的主要心理特征
幼儿期的年龄范围是3-6岁,是学前期儿童。幼儿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如下:
游戏是这一时期儿童的主导活动;
幼儿期是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
思维活动以具体形象性占主导地位,具有自我中心性特点;
个性倾向性开始形成.
童年期的主要心理特征
童年期(6、7岁-11、12岁)又称学龄初期。这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通过识字、阅读和写作,小学生从口头言语逐步过渡到书面言语。他们的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时的抽象逻辑思维仍须以具体形象为支柱。
童年期的主要心理特征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这一特点,制约着其心理各方面的发展。在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中,个性的发展占有重要地位。通过集体活动,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对自我已有一定的评价。尽管小学生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容易脱节,但对道德概念的认识已从直观具体的、比较肤浅的认识逐步过渡到比较抽象的、比较本质的认识,并开始从动机与效果的统一来评价道德行为。
少年期的主要心理特征
少年期(6、7-11、12岁)、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成人感产生,独立性强烈。开始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同龄人间的交往和认同大大增强,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道德行为更加自觉,能通过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伦理原则,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但因自我控制力不强,常出现前后自相矛盾的行为。
(完整word版)教育心理学教案
(完整word版)教育心理学教案
5
(完整word版)教育心理学教案
到了14、15岁,个体发展进入青年初期,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逐步与成人接近。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关于学习准备
关于关键期
第二节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认知
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知觉、记忆、表象、言语、思维和想象等心理现象。
认知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识和看法,对自己、对他人、对环境、对事等。
认知ABC理论
A:activating events 诱发性事件
B:beliefs 对这一事件的解释评价
C:consequence 情绪反应的结果
事件 ≠ 情绪
↘认识↗
认知ABC理论举例
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年8月9日-1980年9月16日),瑞士人,是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但他在大学读书时就已经开始对心理学有兴趣,共曾涉猎心理学早期发展的各个学派,如病理心理学、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从1929年到1975年,皮亚杰在日内瓦大学担任心理学教授。皮亚杰对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把弗洛伊德的那种随意、缺乏系统性的临床观察,变为更为科学化和系统化,使日后临床心理学上有长足的发展。
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个体正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来达到有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如果有机体与环境失去平衡,就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个体在这种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实现认知的发展。
同化
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就像消化系统就营养物吸收一样。
下面就是一则关于同化的故事:
鱼牛的故事
鱼听青蛙描述牛的形态(刺激),言语信息输入(刺激)到鱼的认知结构(鱼的形态)中,鱼将原来的结构(鱼的形态)根据言语信息(刺激)做些调整改变,得到新的认知结构(鱼牛)。
这个过程就是同化过程。
顺应
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下面就是关于顺应的故事:
平平安安碎石,高高兴兴回家
教授从广告中得到刺激(平平安安碎石,高高兴兴回家),试图将刺激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当中,但找不到同化的立足点,因此同化过程失败,也就是不理解。当再被告之(这不就是一个医院的广告嘛),再次得到信息刺激。教授将认知结构的立足点定位到医院,碎石理解为碎结石,故教授恍然大悟,理解了.
(完整word版)教育心理学教案
(完整word版)教育心理学教案
7
(完整word版)教育心理学教案
教授调整认知结构的立足点去顺应外部的刺激,达到理解的过程。这就是顺应过程。
“同化”与“顺应”
由此可见,就本质而言,同化主要是指个体对环境的作用;顺化主要是指环境对个体的作用。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图式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图式改变)。认知个体(儿童)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是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这就是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个体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在该阶段中,儿童的认知活动主要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
前运算阶段(2—7岁)
在该阶段中,儿童的认知活动已经不只局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开始能运用语言或比较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但是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
该阶段的儿童的认知活动有相对具体性,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即只能前推,不能后退。
该阶段的儿童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所谓守恒是指不论物体的形态如何变化,其物质量是恒定不变的.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在该阶段中,儿童的认知结构已经发展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逆转,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概念,能凭借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其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在该阶段中,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已接近成人的水平,表现为以命题的形式进行思维,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理解符号的意义,能做一定的概括,能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皮亚杰认为,该阶段代表着个体的思维能力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再往后个体只能从个体生活经验中增多知识,而不会再发生思维方式的变化。
艾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理论
艾里克森(1902-———1994)(又译作埃里克·H.埃里克森) ,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人类学家,曾师从于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
艾里克森的理论以自我的发展为基础。他认为,儿童的自我是一种独立的力量,,同时又会受到各种社会规范的限制和要求,使个体在社会事业上产生一种困难,艾里克森把这种困难称之为发展危机。
艾里克森认为,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会面临不同性质的危机。由此,他将个体人格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
第一阶段,信任对不信任(0—1岁);第二阶段,自主性对羞怯怀疑(1-3岁);第三阶段,主动性对退缩内疚(3-6、7岁);第四阶段,勤奋对自卑(6、7-12岁);第五阶段,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第六阶段,亲密感对孤独感(18-30岁);第七阶段,繁殖对停滞(30—60岁);第八阶段,完善感对失望感(60岁以后)。
艾里克森认为在人格发展过程中,各个发展阶段之间是相互依存的,个体解决了每一阶段发展危机的方式会对个体的自我概念及社会观产生重要影响.
艾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理论对教育实践重要的启示意义
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充满危机的、表现为个体的自我需求和社会规范之间的一系列冲突的过程。
因此,教育应该培养儿童对危机的应对能力并且提升其自我发展的能力。
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与教学
小学生的注意发展特点与教学
(完整word版)教育心理学教案
(完整word版)教育心理学教案
7
(完整word版)教育心理学教案
注意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标、需要一定努力的注意。
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标、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小学生的注意发展特点与教学
小学低年级儿童由于其高级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其有意注意的选择性和稳定性都比较差,他们还不太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容易被新颖、奇特、突发的无关刺激所吸引,因而容易分心。
到小学高年级,由于儿童高级神经系统的发展和成熟,也由于经常性的学习行为习惯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自控能力,使有意注意的稳定性不断增强。同时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能力也有很大发展.
小学生的记忆发展特点与教学
记忆
记忆是人对过去曾经历的经验的反映.
记忆过程
:识记、保持和回忆。
识记是识别并记住事物,从而获得经验的过程;
保持是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
回忆是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又叫再现。
有意识记忆
有意记忆是按预定目的并需要做一点意志努力的识记活动。
无意识记忆
无意记忆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并不需要做一点意志努力的识记活动。
形象记忆
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通常以表象形式存在,所以又称“表象记忆”.它是直接对客观事物的形状、大小、体积、颜色、声音、气味、滋味、软硬、温冷等具体形象和外貌的记忆,直观形象性是其显著的特点。
抽象记忆
抽象记忆又称为语词逻辑记忆。它是以语词符号的形式,以思想、概念、规律 、公式为内容的记忆。这种记忆方式也被称为抽象记忆法。在学校学习活动中, 大部分是书本知识,间接知识,不可能都能用直接经验或直观形象材料加以理解 和说明,只能靠语词的表达和逻辑思想作为记忆的对象和内容,所以抽象记忆是学忆方法。
机械记忆
  学习材料本身缺乏意义联系,或者学习者不了解材料的意义,不理解其间的内在联系,单靠反复背诵达到记忆,这叫机械记忆.
意义记忆
意义记忆是充分了解记忆内容的含义情况下进行的一种记忆活动.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与教学
思维
思维是理性认识的主要形式,是人们反应事物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过程,也是凭借自己的知识对事物和现象作出推断并寻求问题解决途径的过程。
小学生的思维呈现出的典型特征
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
第三节 小学生的人格与社会性发展
人格的发展
(完整word版)教育心理学教案
(完整word版)教育心理学教案
8
(完整word版)教育心理学教案
人格的含义
人格又称个性,通常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隐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也就是说,人格主要是与他人相区别的个人特征。
人格的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所需要具备的条件素质的总和;
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气质相当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秉性或性情;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人格的发展阶段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
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
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
埃里克森的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如对学龄初期儿童,应鼓励其想象与创造,对儿童的建议表示赞赏并耐心回答其问题,以发展其主动的人格。教师应给进入学校的儿童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儿童理解失败也是学习过程中必然存在的现象,教育学生学会如何理解与帮助他人。
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含义
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
认识成分
情感成分
意志成分
自我意识的发展
生理自我
社会自我
心理自我
自我意识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自我意识的水平制约着个人对自己的人格形成和发展进行调节的能力
自我评价的性质决定人格发展的方向
自我调控能力制约着人格的发展
社会性发展
小学儿童的社会性认知
小学儿童的社会性交往
小学儿童的社会性认知
社会性认知是指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与个人的认知能力发展相对应.
小学儿童的社会性认知发展趋势
从外部到内部
从简单到复杂
从呆板到灵活的思维
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
从弥散性的、间断性的想法到系统性的、有组织的综合性的思维
(完整word版)教育心理学教案
(完整word版)教育心理学教案
9
(完整word版)教育心理学教案
小学儿童的社会性交往
小学儿童的交往对象主要是父母、、批判性的不断增长,小学儿童与父母、教师的关系从依赖开始走向自主,从对成人权威的完全信服到开始表现出怀疑和思考。同时,具有更加平等的同伴交往日益在儿童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对儿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小学儿童的社会性交往主要特点
与父母交往减少,父母的控制减少
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形式更复杂
儿童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
儿童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所采取的行动
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活动
儿童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教师的教学水平、个性特点、期望等因素也以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影响学生
第四节 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
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认知方式差异
场独立和场依存
威特金 | Herman A. Witkin
国心理学家,早期研究格式塔心理学和感觉,后来研究认知风格,运用多种方法探索了在场独立一场依存方面的个体差异。他的著作《心理差异》被广泛引用。
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皮肤感觉又包括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内部感觉是由身体内部来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它包括饿、胀、渴、窒息、恶心、便意、性和疼感觉).
知觉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空间知觉对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等空间特性获得的知觉。
时间知觉也称时间感,指在不使用任何计时工具的情况下,个人对时间的长短、快慢等变化的感受与判断。
运动知觉是人对空间物体运动特性的知觉。它依赖于对象运行的速度、距离以及观察者本身所处的状态。
错觉是对完全不符合刺激本身特征的失真的或扭曲事实的知觉经验.
场独立型指容易将一个知觉目标从它的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能力。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认知方面独立于周围背景,倾向抽象的分析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
,易受周围的人,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沉思型与冲动型
有些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沉思型认知方式
另一些儿童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这种认知方式称为冲动型认知方式
辐合型与发散型
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
发散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发散思维
智力差异
智力与智力测量
(完整word版)教育心理学教案
(完整word版)教育心理学教案
10
(完整word版)教育心理学教案
智力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 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
,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IQ.
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认知方式影响学习方式,智力影响学习数量、速度、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
。斯托达德提出双重进度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年级制结合起来。
,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布鲁纳提出掌握学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学习时间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
。美国的斯金纳等人提倡程序教学,依靠教学机器或程序化教学呈现学习程序,使学生循序个别学习。
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性格的差异
1。性格的特征差异
表现: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结合。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把性格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依据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依据性格的差异,将性格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1。性格对学习的影响。
影响学习方式,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影响学习内容的选择,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培养和形成稳定而一致的性格特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特殊儿童的概念
广义的特殊儿童指一切偏离常态的儿童,既包括智力超常和才能非凡的儿童,也包括各种身心障碍的儿童。狭义的特殊儿童仅指盲、聋、弱智、言语障碍和肢体残疾等身心有缺陷的残疾儿童。就适应个别差异的教育而言,特殊儿童主要指广义的。
特殊儿童的类型
智力超常儿童
弱智儿童
学习困难学生
聋、哑、盲儿童
特殊儿童的教育
随班就读
普通班加巡回辅导
普通班加资源教室
设置特殊班
作业布置:
课后标准化练习(要求:选择、填空、判断直接完成在书本中并用不同颜色的笔订正,问答题和简答题写在作业纸上在规定的时间上交)

最近更新

2025年度危险品运输汽车服务承揽合同 10页

2025年藏茵陈片说明书(共6篇) 11页

2025年蓝莓该怎么样去栽培好(共5篇) 19页

人教新起点英语三下Unit12Revisionlesson69课.. 15页

2025年度医疗机构间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合作协.. 9页

2025年莫比奇遇记(三)作文(精选28篇) 25页

2025年度医用耗材配送与医院信息化建设服务协.. 10页

2025年度化工产品广告宣传与市场推广合同 10页

2025年度劳动合同期限合规审查及风险防范服务.. 10页

2025年度办公室搬迁与办公设备维护合同 11页

网上书店推广方案 7页

2025年度冷链物流仓储配送合作协议 10页

2025年英语有着丰富的情感(精选7篇) 17页

药理学胰岛素和口服抗糖尿病药 29页

2025年度信息化系统运维服务合同 10页

2025年度体育赛事合同管理及赛事运营合同 11页

考研复试请假申请书模板范文(二篇) 4页

老房拆迁新建申请书通用模板(7篇) 8页

2025年度企业风险管理顾问聘请合同 9页

老人结婚协议书范文(六篇) 9页

2025年节约的外婆作文(精选篇) 15页

2025年节约从我做起作文800字(精选篇) 14页

美国留学申请书格式范文(三篇) 3页

2025年度人工智能研发合同补充协议书模板 10页

2025年舅舅给外甥女的生日贺词(共篇) 51页

中职生心理 19页

髋关节置换术后 37页

矿权转让合同书(2025版) 15页

油脂过氧化值测定方法优化研究 2页

气候变化对城市影响 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