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完整word版)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
(完整word版)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
(完整word版)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
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100套):声现象
2.(2018•烟台)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不能完成探究目的是( )
A.发出“啊”的声音,用手指触摸喉咙处
B.一边改变管子插入水中深度,一边用嘴吹管的上端
C.敲打铜锣,锣响后用手触摸锣面
D.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
【分析】(1)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2)物体发声时一定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解答】解:
A、发出“啊”的声音,用手指触摸喉咙处,感觉到声带振动,能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故A不符合题意;
B、一边改变管子插入水中深度,一边用嘴吹管的上端,空气柱的长度改变,振动频率发生变化,音调发生变化,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B符合题意;
C、敲打铜锣,锣响后用手触摸锣面,感觉到鼓面在振动,能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故C不符合题意;
D、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会感到音叉在振动,能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特性和声音的产生,要会运用。
2。 (2018·淄博)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智能机器人Troika可以用简单语言与人交流。关于机器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机器人的声音与运动员的声音音色不同
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是因为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里;(3)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4)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完整word版)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
(完整word版)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
(完整word版)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
【解答】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的人或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机器人的声音与运动员的声音音色不同,故C正确;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多个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
2.(2018•枣庄)城市建设和管理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如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穿城而过的高铁两旁建有隔音板;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人需戴耳罩;跳广场舞的大妈要把音量调小一些,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减小噪声污染 B.减小大气污染 C.绿化美化环境 D.减小水污染
【分析】减弱噪声噪声污染主要从三种方式上来进行: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
【解答】解:
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穿城而过的高铁两旁建有隔音板能阻断噪声的传播,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人需戴耳罩、跳广场舞的大妈要把音量调小一些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所以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小噪声污染.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减小噪声污染的方法,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要求平时学习时,要多联系生活、多解释,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2018·潍坊)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调节手机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D.摩托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B、调节手机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C、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D、摩托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2018·滨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完整word版)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
(完整word版)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
(完整word版)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
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放低些
B.人们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解析: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响度放低些,故A错误;B、不同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播能量,故D正确。故选D。
5.(2018·临沂)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人耳可以听到超声,不能听到次声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音色不同
【分析】(1)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3)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为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波为超声,都是人耳听不到
(4)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
【解答】解:A、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A错误;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0m/s。故B错误;
C、超声波和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都是人耳听不到的,故C错误;
D、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D正确。
故选:D.
14.(2018•青岛)实验探究
(完整word版)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
(完整word版)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
(完整word版)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
探究声音的产生与特性
过程
结论
如图,用音叉和乒乓球进行如下实验:
①轻敲256Hz的音叉,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发现丘乓球也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
②重敲同一音叉,听到更大的声音,同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 振幅 有关;
③换用512Hz的音叉重复实验,听到声音的音调更高,说明音调与发声体的 频率 有关。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时,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大,乒乓球弹起的幅度越大,据此得出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3)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解:(1)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当与乒乓球接触时,会把乒乓球弹起;
(2)当敲击音叉的力增大时,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时,观察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越大;通过实验可以判断物体振幅是不同的,说明了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而且是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故换用512Hz的音叉重复实验,音叉振动的更快,故听到声音的音调更高,这说明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故答案为:①振动;②振幅;③频率。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是一道基础题.
2. (2018·聊城)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笛管振动发声
,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鼓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2. (2018·济宁) 下列属于从传播环节防治噪声的是(D)
   ,用手捂住耳朵
2. (2018·菏泽)下列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是C
(完整word版)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
(完整word版)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
(完整word版)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
14. (2018·菏泽)热机给人类文明带来进步。也给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热机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主要有:热污染、空气污染和 污染。14。噪声
11.(2018·东营)、扬琴、二胡等。观众可以根据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_____(选填“音调” 、“响度"或“ 音色”)不同,分辨出是哪种乐器;琴师调节琴弦的松紧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1.音色(1分) 音调(1分)
1。(2018·德州)图1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
D。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13.(2分)(2018•广安)在中考的考场上,随着铃声的响起,同学们开始了紧张的考试,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信息 ;【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解:
考场上,随着铃声的响起,同学们开始了紧张的考试,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信息;。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应用、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注意单位换算,常见题目。
18.(2018•玉林)如图甲所示,蝙蝠靠发出 超声波 发现昆虫。如图乙所示,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此现象可推理得出 真空 不能传声。
(完整word版)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
(完整word版)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
(完整word版)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
【分析】(1)蝙蝠是利用回声定位发现昆虫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实验中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但可以通过铃声的变化趋势,推测出真空时的情况,这种方法称为理想推理法或科学推理法。
【解答】解:
(1)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利用回声定位的方法发现昆虫;
(2)由实验现象可知,把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当罩内空气接近真空时,虽然还能听到极微弱的声音,但可通过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超声波;真空。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两个:一是超声波,二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是不能传声的,要会用理论知识去解决生活的实际现象。
2.(2018·黔南)( )
A.宇航员讲课发出的声音是由宇航员的声带振动产生
B.宇航员讲课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
C.宇航员讲课发出的声音是通过超声波传回地球的
D.讲课的宇航员和另一名宇航员只能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
【解答】解: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宇航员的声音是靠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宇航员讲课发出的声音对听课的人来说不是噪声,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无法在太空中传播。宇航员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C错误;
D、讲课的宇航员和另一名宇航员可以利用电磁波和声音来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A。
2.(2018·龙东)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
(完整word版)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
(完整word版)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
(完整word版)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
A.
烛焰晃动
B.
钢尺振动
C.
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D.
倒车雷达
【解答】解:A、图中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正确;
B、钢尺振动可以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B错误;
C、蝙蝠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昆虫反射发现目标的,此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
D、倒车雷达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障碍物反射发现车后物体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A。
3.(3分)(2018•岳阳)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吉它发出的琴声来自琴弦的振动
B.声音只在空气中传播
C.岳阳开展的“禁炮”行动,是从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D.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测距
考点:声的产生、传播、控制噪声、声的应用
(完整word版)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
(完整word版)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
(完整word版)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
专题:声现象
解析:A.吉它发出的琴声来自琴弦的振动,正确。
B.声音只在空气中传播,错误,声音可以在固态、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C.岳阳开展的“禁炮"行动,是从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错误,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产生.
D.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测距,错误,是利用超声波传播信息。
故选A 。
3.(2018•南京)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的
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中考期问建筑工地夜间停止施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嗓声
D.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闭的广口瓶内,抽出瓶内空气的过程中听到声音变大
【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3)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即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4)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是由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
【解答】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区分的。故A错误;
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B正确;
C、筑工地夜问停止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闭的广口瓶内,抽出瓶内空气的过程中,介质逐渐减少,故听到声音变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声音的多个知识点;深入理解声音的传播知识、声音的三个特征、减弱噪声的途径可做出正确选择.
1.(3分)(2018•长沙)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处减弱噪声
B.水中倒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随着音乐表演,说明水能传播声音
C.逢年过节,当社区举行一些文艺表演活动时,从高音喇叭传出的歌声一定不是噪声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考点:声的产生、传播、控制噪声、声的应用
专题:声现象
解析: A.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处减弱噪声,错误,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B.水中倒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随着音乐表演,说明水能传播声音,正确.
C.逢年过节,当社区举行一些文艺表演活动时,从高音喇叭传出的歌声一定不是噪声,错误,干扰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是噪声。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错误,真空不能传声。
故选B。
(完整word版)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
(完整word版)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
(完整word版)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
4.(3分)(2018•攀枝花)在2018年《歌手2》的总决赛中,来自美国的歌手Jessie•J获得了冠军,当她在台上与帮唱嘉宾李玟一起高歌时,她们两人声音最大的不同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
ABC、两人同唱一首歌时,她们声音的音调相同,响度也可能相同,但由于不同人的声带结构特点不同,因此她们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错误、C正确;
D、在同一环境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2.(1。5分)(2018•广安)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40m/s
C.发声体的频率高低决定了声音的音调
D.吹口琴时,对不同气孔吹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色
【分析】(1)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3)发声体的振动频率高,音调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生体的结构、材料有关;
【解答】解:
A、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错误;
C、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即发声体的频率高低决定了声音的音调,故C正确;
D、吹口琴时,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改变了振动频率,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11(2018·十堰)风吹树叶“沙沙”响,是由于风吹动树叶______而发出的声音,人们能够分别出树上小鸟与知了的叫声,是因为它们的______不同11. 振动;音色;  
11。 解:(1)刮风时,风吹树叶的哗哗声,是因为树叶的振动产生声音的;
(完整word版)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
(完整word版)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
(完整word版)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
(2)人们能够分别出树上小鸟与知了的叫声,即使其所发出的音调、响度相同,其音色也是不同的,故人们可以分辨出它们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振动;音色; (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响度是指人耳感觉的声音的大小,即强弱,生活中常称作音量,由振幅、距离两个因素决定;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生活中说的声音粗细,由振动频率决定;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由发声体本身材料结构决定,一般利用音色来区分和辨别物体。注意区分声音三个特征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1(2018·孝感)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 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比在固体中大
D. 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高音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 解:A、振动的物体都能够发声,但是不一定能听到,故A错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B正确;
C、根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表可知:声音在固体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故C错误;
D、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高音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肯定能发出声音,但由于人的听觉范围的限制,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听得见;
(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物体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慢,音调越低;
(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声学中多个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
13. (2018·安徽)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谁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7.。”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 C
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有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
B. 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有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17.(2018·福建A)宋词《解语花·上元》中写道“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其中“箫鼓喧”是由于发声体__________产生的,
17、振动;
3。 (2018·广州)吉他上的弦绷紧时发声的音调比它不紧时高,则绷紧的弦发声比它不紧时D
A。振幅一定更大 B。振幅一定更小
C。振动频率一定更低 D。每秒内振动次数一定更多
5.(2018·深圳)张一山在《朗读者》中为大家演绎了《追风筝的人》.关于其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约3×108m/s
C.观众主要依据音调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
D.明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
【答案】A
6。 (2018·广西北部湾)下列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