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最新计算机发展历史公开课一等奖课件赛课获奖课件 】是由【梅花书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最新计算机发展历史公开课一等奖课件赛课获奖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计算机发展简史
2
电子计算机发展历史
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1946年2月14曰,诞生在美国马里兰州阿贝丁陆军试炮场
3
电子计算机发展历史
电子管计算机
1.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ENIAC的指标:
每秒5000次加法
17468个电子管
7200个二极管、70000个电阻器、10000个电容器、6000个继电器
占地170平方米
总重量30吨
耗电174KW
ENIAC两位设计者——莫契利和埃克特
ENIAC博物馆中的部分器件
4
电子计算机发展历史
电子管计算机
2. 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6年~20世纪50年代后期
(1)重要特点
逻辑元件——电子管
主 存——磁鼓
辅 存——磁带
软 件——机器语言、符号语言
应 用——科学计算
(2)重要成就
① 数字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揭开了人类历史新篇章。
② 1946年6月,美国数学家、普林斯顿大学专家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以及计算机构成和框架,奠定了现代计算机构成与工作原理基础。
5
电子计算机发展历史
晶体管计算机
1. 晶体管的诞生
1947年,晶体管诞生。
晶体管的三位发明人
——因这项伟大发明,三人获得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威廉·肖克利
约翰·巴丁
沃尔特·布拉坦
6
电子计算机发展历史
晶体管计算机
1. 晶体管的诞生
晶体管与电子管的比较:
体积比电子管小诸多
耗电大大减少
稳定性有很大提高
电子管实物
晶体管实物
1955年,贝尔试验室使用800只晶体管组装了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TRADIC。
(Transistor Digital Computer)
7
电子计算机发展历史
晶体管计算机
2. 晶体管计算机时代:20世纪50年代中期~20世纪60年代中期
(1)重要特点
逻辑元件 —— 晶体管
主 存 —— 磁芯
辅 存 —— 磁盘
软 件 ——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操作系统
应 用 —— 除科学计算外,已应用于数据处理、过程控制
(2)重要成就
①初次将晶体管用于计算机,使计算机缩小了体积,减低了功耗,提高了速度和可靠性。
②发明了高级语言。
③ 初次提出了计算机的兼容问题,包括硬件兼容和软件兼容。
8
电子计算机发展历史
1959年,集成电路宣布诞生。
1958年9月12曰,在德克萨斯仪器(TI)企业工作的杰克·基尔比(Jack Kilby)完毕了他的集成电路设计(将硅电阻器、电容器和晶体管装在一块晶片上)。1959年2月6曰,基尔比向美国专利局申报专利“小型化电子电路(No. 3138743)”。
1959年7月30曰,美国仙童企业的罗伯特·诺伊斯(Robort Noyce)也宣称制出第一块集成电路,并向美国专利局申请专利“半导体器件和引线构造(No. 2981877)”。
杰克·基尔比
罗伯特·诺伊斯
9
电子计算机发展历史
集成电路计算机
1. 集成电路的诞生
集成电路与晶体管的比较:
集成电路实物
晶体管实物
1964年4月7曰,在IBM企业成立50周年之际,由年仅40岁的吉恩·阿姆达尔(Gene Amdahl)担任主设计师,历时四年研发的IBM360计算机问世,标志着第三代计算机的全面登场,这也是IBM历史上最为成功的机型之一。
10
电子计算机发展历史
集成电路计算机
2. 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20世纪60年代中~20世纪70年代初
(1)重要特点
逻辑元件——集成电路
主 存——半导体
辅 存——磁盘
软 件——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操作系统
应 用——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
(2)重要成就
①IBM企业初次提出了系列机的概念,圆满地处理了计算机兼容的问题,经典代表是IBM360系列机。
②控制器设计使用微程序控制技术,使控制器的设计规整化。
③ 构造化程序设计思想成熟,软硬件设计原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