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古代咏物诗专题欣赏公开课一等奖课件赛课获奖课件 】是由【业精于勤】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古代咏物诗专题欣赏公开课一等奖课件赛课获奖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已存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步,寄托自已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咏物诗专题
石 灰 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猜一物)
来之不易—千锤百炼造就人才
临难不惧,处变不惊
—不畏艰险
甘愿献身—不怕牺牲,视死如归
一语双关—志向、理想
佳作品析
风 唐 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简析】: 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通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 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注释】: 三秋:晚秋,指农历九月。 二月:早春,农历二月。
(猜一自然现象)
花影 苏东坡
重重叠叠上瑶台,
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
却教明月送未来。 (猜一物的非物质形象)
瑤台上有重重叠叠的花影,
我叫书童扫了好几次,花
影总是扫不掉。刚刚太阳
下山,才把花影带走,明
月却又把它送回來了。
概念:描写客观的“物”,细致刻划其色彩与形态,借以抒怀兴感,托物言志。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 ——刘熙载《艺概》
“不离不即”,就是既要切合于物,又要在咏物中体现作者的情思。
特点 :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方、象征、拟人、对比。
4、从详细描写的措施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特征认知
咏物诗分类
咏物诗
1 纯为写景:描摹传神,有警句 林逋 《山园小梅》、贺知章《咏柳》、刘禹锡《赏牡丹》
2 别有寄托,托物言志
李商隐《柳》
3 借物讽喻 来鹄《云》、杜牧《早雁》
鉴赏技巧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络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咏物诗鉴赏措施
1 体会所咏之物的特点、神韵、品格;
2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拟人、比方、烘托、比兴等)。
3体悟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是一首吟咏初春时的垂柳、赞美春风的诗。诗的大意说:一棵高大的垂柳,像是用翠绿的美玉妆扮成的同样。下垂的千万条柳枝,犹如千万根迎风飘摆的丝带。不知细巧的柳叶是谁精心剪裁出来的?农历二月里的春风恰似一把神奇的剪刀。 诗的前两句,用比方的手法,从颜色和形状上对柳树进行描绘。后两句用设问和自答的修辞格式,赞美了给万物带来生机、给大地披上绿装的春风。比方贴切自然,给人一种美的享有。“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名句,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
咏 柳
唐 贺知章
(猜一种树)
【注释】①碧玉:青绿色的玉石。用来形容像碧玉一般翠绿的柳叶。 妆:妆饰,妆扮。②万条:形容下垂的柳条诸多。 丝绦:用丝线织成的带子比方。③裁:用剪刀剪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