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古诗六步学习法公开课一等奖课件赛课获奖课件 】是由【业精于勤】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古诗六步学习法公开课一等奖课件赛课获奖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3 古诗两首
古诗的“六步”学习法
1、读通古诗
2、理解诗题
3、理解诗人
4、理解诗意(重点字词)
5、体会诗情
6、拓展积累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早年出家为僧,后还俗。他作诗,善于反复推敲,是中唐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他曾这样写过自已:“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
比较两首诗
从内容上看:两首古诗中的人物都是小朋友。第一首诗是“童子”,第二首诗是“牧童”。
从体裁上看:都是五言绝句。
寻:寻访。
隐者:隐居的人(多为读书人,有真才实学、真知灼见之人)。
不遇:没有遇见。
松下问童子,
1、( )在松下问童子?问了什么?
2、诗人为何要去找“隐者”呢?
“我”问:
“童子”答:师父采药去了。
“我”又问:
“童子”答:只在此山中。
“我”追问:
“童子”答:云深不知处。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深:云雾迷蒙。
他(隐者)就在这座山中,不过林深树茂、云雾迷蒙,不懂得他究竟在哪里。
思考、交流:
1. “我”的心情有哪些变化?
“隐者”?
“我”对“隐者”的什么情感?
4. 这是一种怎样的“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