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一节 细菌和病毒结构
第二节 细菌遗传分析
第三节 噬菌体遗传分析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第1页
第一节 细菌和病毒结构
细菌和病毒结构及其遗传特点,使它们成为遗传学研究好材料。转化试验、一个基因一个酶假说、基因精细结构、基因表示调控、基因工程等遗传学重大发觉和技术发展都与细菌和病毒相关。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第2页
一、细菌结构
单细胞生物,大小不一,普通长1- 2μm,,为一层或多层膜或细胞壁所包围。部分细菌还有一些特殊结构,如鞭毛、伞毛、荚膜等。
细菌细胞核没有核膜,其中染色体是一个很长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分子,长度从250-3500μm不等,普通不与蛋白质结合。
多数细菌细胞在细胞核外还有一个或多个能自主复制小型环状DNA。这些DNA分子对细菌生长并非必需,但可赋予细菌一些特征,如抗药性、抗盐性、抗噬菌体侵染等。这些小分子DNA称为质粒(plasmid)。
细菌能在成份十分简单培养基上生长,这种培养基叫基本培养基。细菌在这种培养基上能合成生长所必须各种有机物。单一细胞经过分裂而增殖,大致20分钟繁殖一代,逐步形成肉眼可见菌落。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第3页
二、病毒结构
病毒为非细胞结构,没有本身代谢机能,不能独立地生长和繁殖,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营养物质合成新病毒后代。繁殖快速,每小时可增殖百倍。
病毒个体微小,形态多样,结构简单,仅含一个核酸(DNA或RNA)和一个蛋白质外壳。依其遗传物质性质,能够分单链DNA、单链RNA、双链DNA和双链RNA病毒等四种类型。按照它们所感染细胞类型可分为感染细菌、真菌及藻类菌类病毒,以及感染动植物动物病毒和植物病毒。
遗传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是感染细菌病毒,又称为噬菌体(bacteriophage)。依其与宿主细胞相互关系,能够分为烈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和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两大类型。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第4页
1.世代周期短:
大肠杆菌(E. Coli)20分钟可繁殖一代。
2.便于管理和生化分析:
个体小,普通在1μm至几μm之间(1μm=1/1000mm),操作管理方便。
3.便于研究基因突变:
裸露DNA分子(有病毒为RNA分子),易受环境条件影响而发生突变;单倍体生物,不存在显性掩盖隐性问题,突变均能表现出来。
三、细菌和病毒在遗传学研究优越性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第5页
4.便于研究基因作用:
影印培养,易检出营养缺点型突变,有利于从生化角度来研究基因作用。
5.便于基因重组研究:
细菌含有转化、转导和接合作用,利用这些特征能够进行精密遗传学分析
6. 便于研究基因结构、功效及调控机制:
细菌和病毒遗传物质简单,基因定位、结构分析及其分离易于进行,基因表示调控也适于用生理生化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7. 便于进行遗传操作:
染色体结构简单,没有组蛋白和其它蛋白结合,更宜于进行遗传工程操作。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第6页
四、细菌和病毒研究方法
1.单细胞分离
菌液→稀释→涂布在固体培基→单个细胞分离→形成肉眼可见菌落。
细菌研究方法: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第7页
2.影印法测定变异
采取影印法测定细菌是否发生变异以及发生何种变异。
细菌变异主要有形态特征变异和生理特征变异。
形态特征变异:菌落大小、形状、颜色
生理特征变异:
(1)营养缺点型:丧失合成某种营养物质能力,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生长。
原养型(野生型):能够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2)抗性突变:抗药性和抗感染型。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第8页
细菌影印培养方法(Lederberg, 1952)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第9页
病毒研究方法:
1. 取得变异
亚硝酸、羟胺、乙基黄酸乙酯(EES)等化学药剂诱导发生变异。
常见变异:
寄主范围变异:野生型(h+):感染B菌株,产生半透明斑;突变型(h):感染B和B/2菌株,产生透明斑。
噬菌斑突变:野生型(r+):产生正常斑,小而边缘含糊;突变型(r):产生突变斑,大而边缘清楚。
所以:h+r感染B菌株产生半透明大斑;hr+感染B和B/2菌株,产生透明小斑。
2.杂交试验
双重感染分析子代噬菌体中重组型频率。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