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七年级上册《诗四首》教学设计(通用5篇) 】是由【毛毛雨】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七年级上册《诗四首》教学设计(通用5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七年级上册《诗四首》教学设计(通用5篇)
七年级上册《诗四首》教学设计 篇1
【教材简析】
这四首古代诗歌都写得情景交融,以景传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诗人用他们的笔触,带领我们走进那色彩各异、形象鲜明的诗境之中。《归园田居》表现的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乐于农耕的思想,《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这首诗写的却是边塞的风光,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表达的是初次离乡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游山西村》表达了陆游对农家淳朴风俗的留恋。
【教学设想】
1、《归园田居》和《游山西村》都是描写农家村居生活,《使至塞上》和《渡荆门送别》都通过画面展示不同空间内景物的风貌,可打乱课文的原顺序,把它们分成两组进行比较阅读,通过朗读体味诗的语言美,通过联想与想象领会诗的意境美,通过讨论加深对诗的印象。
2、教学本课文要达到的课标要求:
──朗读并背诵、默写四首古诗;
──培养学生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
──品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教学的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
──感知古代诗歌的内容。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生学过《桃花源记》,可从陶渊明辞官归隐设趣导入,也可从一般人们旅游都到风景区,而古代有一个诗人陆游就与众不同,他去游乡村,他怎么游的?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预习课文
结合课本注释和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三、朗读课文
1、听课文朗读录音或老师范读。
2、指导学生朗读:
⑴ 通读,要求读准音、读顺畅;(自由读、齐读)
⑵ 诵读,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拍、读出韵味;(请学生个人读,具体指导的重点放在重音和节拍上)
⑶ 再读,要求读出诗句的情感、美感。(个人读、分组读或齐读)
四、品味诗意
1、对陶渊明和陆游这两位古代诗人同学们了解多少?请简要说一说。
2、同学们认为这两首诗中哪些诗句写得好?说一说理由。(开放式,不求统一或标准。)
3、质疑探究:
⑴ 这两首诗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分组讨论)
⑵ 同学们对这两首诗还有什么问题?说出来大家交流。(教师可参与讨论,鼓励学生多说,不要急于下结论。)
4、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把这两首诗写的画面或场面的内容说出来。
(注意在同学们说的时候老师适当点拨,让学生明白这就是品味诗的意境)
5、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
⑴ 艺术上的特色;(简单渗透对仗的知识)
⑵ 用投影仪或发放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揣摩这两句诗的运用:
材料一:天发股份公司早就想获得成品油的批发资格。但是,由于国家政策将成品油的批发经营权收归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由他们垄断全国的成品油批发销售。这样,一方面, 天发股份公司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被中止,不能开展成品油批发及仓储经营业务,导致公司投资数亿元建成的三大油库等优质资产不能充分利用, 处于低负荷的运转状态;另一方面,进油渠道也受到两大集团的控制,成本居高不下,毛利率下降。天发股份公司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努力,几年后,天发股份终于如愿以偿拿到成品油批发牌证。
材料二:中国中场球员李铁在未来的三年中,将以正式加盟球员的身份代表英超球队埃弗顿队征战英超赛场。李铁在上个赛季以租借的形式从辽宁队转会到埃弗顿队。李铁在租借期满后的正式转会过程中却因为欧洲足坛经济不景气产生了一些波折。最终,在中国东莞星河传说商住区建造有限公司的出资帮助下,各方解决了转会费上的分歧,促成李铁能能够成功转会英超埃弗顿。
⑶ 引导学生从运用和感悟中,体会诗句的哲理,它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含着希望。
6、引导学生探究讨论,比较赏析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都写的是乡村生活;
──不同:作者的身份不同,陶以农民身份,陆以客人身份;陶写了自己一个人,陆写了欢聚的许多农人;陶诗用语朴素不加修饰,陆诗语言生动感情丰富;陶心情闲适,陆心情喜悦;陶用的是五古,陆用的是七律。(尽量让学生引用诗句来证明自己的说法)。
五、巩固教学
1、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诗当堂背诵;
2、请学生默写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诗句。(同桌互评)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2、请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这两首诗的意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前一课时所学的两首诗
──《归园田居》表现诗人辛勤劳动的诗句
──《游山西村》表达陆游对乡村淳朴民风喜爱、留恋的诗句
──《游山西村》比喻困境中蕴含希望的诗句
二、导入新课
(学生在七年级之前已学过李白和王维的诗,可从这里所选的诗与以前所学的诗不同之处入手激趣导入)
三、朗读课文
1、听课文朗读录音或老师范读;
2、指导学生朗读:
⑴ 通读,要求读准音、读顺畅;(自由读)
⑵ 诵读,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拍、读出韵味;(请学生读,个案指导)
⑶ 再读,要求读出诗句的情感、美感。(个人读或齐读)
四、品读诗意
1、对王维和李白这两位古代诗人同学们了解多少?请简要说一说。
2、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首诗描写的画面。
⑴ 《使至塞上》写的是什么情景?(抓住边塞风光即可)
⑵ 诗中的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学生说出类似孤寂、荒凉、消沉等即可。)
⑶ 体味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重在体味诗句的画面感。课后练习三的内容学生可以参看,但不必照搬,不强求惟一,鼓励发散思维。)
⑷ 试着用自己的话把你读这首诗的感受描绘出来。(开放性,不求统一)
⑸ 《渡荆门送别》写的是什么情景?(描绘舟过荆门时的所见景色)。
⑹ 想象一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画面,说出自己的话把感受。(提示学生可结合地理课的有关知识联想)
3、比较阅读这两首诗:
⑴ 写法上:都是诗中有画,写不同空间内景物的风貌,给人以很强的画面感;都在最后一联才含蓄地流露了作者的情绪。
⑵ 内容上:王诗写西域,写大漠,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李诗将长江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开、变换。
⑶ 形式上:都是五律,但又有不同,王诗仄声起韵,李诗平声起韵。
(适当渗透一点格律诗的音韵知识,但不能也不必讲得过多、过深。)
⑷ 同学们对这两首诗还有什么其他感受?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五、巩固教学
将诗中的好句子默写出来。
六、布景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2、喜欢绘画的同学可以从这四首诗中挑选自己喜欢的诗,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图画描绘出来。
七年级上册《诗四首》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不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思想的有关资料。熟读背诵这四首诗。有条件的查找有关资料,给诗歌插配有关的图画。
教学设想:
诵读品味,感悟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归田园居》《游山西村》
一、作者生平,交流引读。
同样是写农村生活的诗人,陶渊明与陆游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各学习他们一首诗,通过比较来了解他们不同风格、思想感情。那么谁能够说说他们的生平事迹呢?
学生可能这样说:
陶渊明:(略)
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曾因极力主张北伐,被罢官,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
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教师范读二首诗歌,学生跟读。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①通读,要求读准音、读顺畅;(自由读、齐读)
②诵读,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拍,读出韵味;(请学生个人读,具体指导的重点放在重音和节拍上)
③再读,要求读出诗句的情感、美感。(个人读、分组读或齐读)
学生反复朗读直至背诵。
2、译一译:
学生对照注释,解词析句,扫清障碍,理解诗歌内容。
3、说一说:
同学们,你觉得这两首诗中哪些诗句写得好?你能说一说理由吗?
三、研读品析,语言品味。
你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一下诗人归园田居的情景吗?
诗人如释重负,告别了那个令人压抑的官场,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园。来到南山脚下,种下了豆子,但因体力不支,农艺不精,所以草儿盛,豆苗稀。诗人只好一大早起来就扛着锄头去除草,晚上一直劳作到与星星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衫,可解脱了身心束缚的诗人不以为苦,而深深地体味其中的乐趣。
你能说说陶诗中的“愿”指的是什么?
意愿。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你觉得陶诗的语言怎样,你能说说吗?(语言“自然、通俗”)
《游山西村》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吗?
全诗围绕一个“游”字展开。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终于来到山西村。在山西村,正值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乘月色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来敲门拜访。
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诗人陶醉、留恋之情。作者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中,留恋村民的好客、热情、淳朴,对此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你能说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成为名句的理由吗?
a、对仗自然工整,显示出作者非凡的语言功力;
b、富有哲理:比喻困境中依然蕴含着希望。
四、比较赏析,学会评点。
比较赏析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小组合作学习)
——相同:都写的是乡村生活;
——不同:作者的身份不同:陶以农民身份;陆以客人身份。
陶写了自己一个人;陆写了欢聚的许多农人。
陶诗用语朴素,不加修饰;陆诗语言生动,感情丰富。
陶心情闲适,遁世;陆心情喜悦,留恋。
陶用的是五古;陆用的是七律。
五、诵读体验,互动释疑。
1、诵读体验:
你认为我们该用用怎样的情感进行朗读?朗读中你体验到了什么?
学生模仿古人朗读表演。
2、互动释疑:,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六、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学了本诗后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呢?
2、课外延伸:
①朗读背诵,加深理解。
②请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这两首诗的意境。
第二课时《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
一、巩固理解,解释引读。
1、巩固理解:
——《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辛勤劳动的诗句;
——《游山西村》中表达陆游对乡村淳朴民风喜爱、留恋的诗句;
——《游山西村》比喻困境中蕴含希望的诗句;
2、解释引读:
这是一首边塞诗,唐朝时由于边境战火不断,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那么谁能够说说王维呢?
王维,盛唐著名诗人,人称“诗佛”。当时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鲁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二、诵读背诵,积累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