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关于母亲的故事(精选31篇) 】是由【毛毛雨】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关于母亲的故事(精选31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关于母亲的故事(精选31篇)
关于母亲的故事 篇1
《请您别告诉她》
母亲老得牙齿快掉光了,儿子开着车送母亲到一个牙医诊所镶牙。看得出来儿子是个大款,一下车就对着手机说个不停。母亲问医生镶牙要花多少钱,医生告诉她,镶牙价格从几百到几千元都有,并向她推荐了最好的烤瓷牙。可母亲却要了最便宜的一种。医生说这种牙易损坏,建议母亲镶好一点儿的,并边说边看着儿子,示意儿子劝劝母亲。儿子却站在一旁,任由母亲和医生讨价还价,继续打他的电话。
最后,母亲依然是要镶最便宜的那种牙。和医生谈好价钱以后,母亲似乎很满意,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一层一层地打开,拿出钱交了订金,医生让她两周后来镶牙。很快,母子俩就离开了诊所。等他们一出门,诊所里的人都议论起了这对母子,纷纷感叹世风日下、孝子难觅了。
正议论着,诊所的门被推开了,那个儿子走了进来,他来到医生跟前说:“医生,麻烦你给我妈妈镶那种最好的烤瓷牙,费用我来出,不过请你别告诉她。她是一个十分节俭的人,要是让她知道了,肯定不会镶的。”说着,儿子把镶牙的钱补齐了。
原来,有时爱需要悄悄地进行!
关于母亲的故事 篇2
《一位癌症母亲的“遗产”》
2014年2月10日晚,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上,一个乡村女子成为年度感动人物。14岁的少年叮嘱主持人敬一丹说:“阿姨,把奖杯让我拿吧。”敬一丹问他:“孩子,你为什么要帮妈妈拿啊?”孩子回答:“我怕妈妈把手举起来疼。”
这个呕心沥血的母亲,叫姚厚芝,是重庆市巫溪县一名农民,她为孩子“缝补”梦想而感动中国。孩子叫王瑞,初中二年级学生。这些年,妈妈的时间都到哪儿去了?、《清明上河图》,图画中有人物684个、牲畜96头(只)、房舍122座,轿子88顶、船只25艘、树木124根,一共127万针刺制而成,用了这位妈妈整整3年零5个月的时间,每天,她颤抖着手,花费10多个小时,一针一针扎下去,这是一位癌症妈妈春蚕吐丝般的心血结晶。
2006年,时常感到胸前剧痛的姚厚芝到医院检查,发现长了拳头大的肿瘤,诊断是乳腺癌,医生建议她及时做切除手术,否则病情再延误,后果不堪设想。面对高额的手术费,姚厚芝选择了“药疗”这种保守疗法。
2009年2月的一天,姚厚芝从电视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贵州某地十几位妇女花了一年多时间,绣出了一幅6米多长的十字绣《清明上河图》,卖出了几十万元。她脑海中闪过一丝念头:自己也可以试着绣出这样一幅十字绣来。
第二天,姚厚芝趁丈夫下井、孩子上学之际,独自偷偷坐上了从住地到潍坊的公交车,辗转十余个小时,花2800元购回了一幅《清明上河图》的图纸、针线和布料等材料。
也是从那天起,姚厚芝过起了“两点一线两头黑”的生活:从清早6点起床到凌晨1点就寝,除去为两个上学的孩子做饭、洗衣、扫地、干杂活的两小时时间,剩下的17个小时,她都只专心干着一件事——绣十字绣。这幅共需127万针才能刺制而成的《清明上河图》,光是绣线就有78种颜色,一棵普普通通的绿树竟然要用上6种深浅不同的绣线。就算一名熟练的刺绣工,每天绣8个小时,完成整幅刺绣也需要5年的时间,乳腺疼、眼睛疼、颈椎疼都让姚厚芝的身体日渐衰弱。
2012年7月,经过3年零5个月的追赶,这幅《清明上河图》终于落针,用血泪绘就而成。有人开出了20万元的收买价格,姚厚芝却没有卖。丈夫有肝病,再发展就是肝硬化,小女儿又有先天性心脏病,她决意留下这幅作品,这是妈妈唯一的遗产,留给两个孩子作为今后上大学的费用,这是一个妈妈为孩子织就的精神图画、燃起的母爱火焰。
第一幅十字绣完工后,姚厚芝又买回一幅长22米、《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样。这幅刺绣的难度、时间是第一幅的好几倍。第二幅《清明上河图》而今已绣了快6米。姚厚芝说,希望老天能再给她3年时间,她现在就是一个与时间和死神赛跑的人。她咬咬牙说,她相信自己能够跑赢死神。
病压垮了身体,但不能摧毁母爱。草根母亲呕心沥血,为孩子缝补梦想,而深厚的爱,更铺就孩子精神的未来。你穿针引线,日夜不停,请上天给你多一些时间,让你把美好的愿望,织进这春天的图景。这是对一位平凡而伟大妈妈的最好献词。
关于母亲的故事 篇3
《母亲的节日》
母亲节快到了,大女儿打来电话:“妈!我给您买个头花,让您更漂亮,”妈说:“不要不要,妈都这么大岁数了还戴什么花,”二女儿打来电话:“妈!我给您买条纱巾,让您更年轻,”妈说:“不要不要,妈该到老的时候了,”三女儿给妈打电话:“妈!我给您买个按摩器,让您更健康,”妈说:“不要不要,妈身体好着呢,”儿子没来电话。
母亲节那天,妈准备了很多好吃的,三个女儿都很晚才过来,大女儿说:“妈!今天单位有活动,头花我给忘了,”妈说:“没事没事,妈说不要了,”二女儿说:“妈!今天孩子的家长要聚会,纱巾我没来的及买,”妈说:“没事没事,不用买了,妈不喜欢戴,”三女儿说:“妈!今天单位领导的太太过生日,回来晚了,商场关门了……,”妈说:“没事没事,妈用不着那些东西,”妈拿出了一个盒子,打开盒子又拿出了四个首饰盒,妈说:“现在金子便宜了,我给你们姐三每人买了一个金戒子,给儿子买了条项链……,”三个女儿都流下了眼泪,儿子没回来。
过了好多天,儿子带着女朋友回来了,儿子说:“我把母亲节给忘了,”妈说:“没事,爹妈都挺好的,”妈把金项链给了儿子,还给儿子的女朋友送了一千块钱的红包,爸有些看不过去说:“儿子!你是不又手头紧了,你一没钱花就带个女朋友回来,都给你送了多少个红包了,你这哪是在找媳妇,你是在坑人爹呀!”
关于母亲的故事 篇4
《陪老母亲回到从前》
老母亲经常坐在阳台上发呆,有时候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目光呆滞。这是他们新搬的家,房子很大,住着很舒适,可楼下走过的人全是陌生的身影。他带老母亲去医院,医生诊断,老母亲患了中度老年痴呆症。开了很多药,但医生说,药物很难根治她的病。
每天一下班,他就匆匆赶回家,陪伴老母亲。做她喜欢吃的饭菜,和她唠嗑,陪她听收音机里的老戏,希望借此唤回老母亲的记忆。可收效不大。
一天,他翻出老影集。老母亲坐在他旁边,看他翻着影集。忽然,老母亲指着一张照片,兴奋地对他说,这个地方我去过。那是他们家的老房子,他们住了三十多年,拆迁前,他拍了这张照片。他抽出照片,递给老母亲。老母亲双手捧着照片盯着看,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他轻声对老母亲说,这是我们以前的家。老母亲颤巍巍地说,我记得。
他喜出望外,老母亲还没有完全糊涂。他找出全家在老房子前的合影,那时老父亲还健在,那是他们家最后一张全家福。老母亲拿在手中,一会儿正着看,一会儿倒着看。尽管老母亲什么也没说,但他隐约从她的眼神里,看到了过去生活的影子。
他意识到,老照片可以打开老母亲的记忆之门。于是,每天晚上回到家,他就搬出一本本老影集,和老母亲一起翻看。老影集很多是老母亲精心保留的。他欣喜地发现,老照片一点一点地唤醒了老母亲的记忆,过去的生活仿佛又回来了。
他忽然闪出一个念头,带着老母亲去她住过、生活过、工作过,或是常去的地方走走。
周六,他将老母亲搀下楼,扶上车骑出家门。老母亲坐在车上,很兴奋。他带着老母亲,骑了近一个小时,来到以前的老房子。老房子和邻居家的房子早就拆光了,盖起了高楼,但老房子前的河和桥还在。在桥头,老母亲要下车,她走下车站在桥头,抚摸着桥墩上的石狮子,眼里噙着泪。这个情景把他拉回到了过去。那时候老母亲常站在桥头,等待在乡下劳动改造的父亲;他上学后,放学回家晚了,老母亲也是站在桥头等他回家。那天,老母亲说了很多话,虽然很多话语无伦次。
此后的双休日,只要天气晴朗,他就会骑着车,驮上老母亲去她工作二十多年的工厂,那家工厂如今已被改造成了农贸市场。他驮着老母亲,去他就读过的小学,小学除了教学楼重新建设过之外,基本没有变化。他驮着老母亲,去他们以前常去的早餐店,吃了两碗馄饨。几十年了,早餐店的馄饨还是那么好吃,以前家里穷,只有遇到大事的时候,父母才会带他上这儿,奢侈地叫两碗馄饨,他吃一碗,父母合吃一碗。他很快将馄饨吃完了,惊讶地发现,老母亲只吃了半碗,还剩下半碗。那习惯性剩下来的半碗,是老母亲留给另一个世界的父亲的。他的心里,泛起一股酸酸的、温暖的滋味。人生不可能再来一次,但我们可以将爱重温一遍。
关于母亲的故事 篇5
《你不必介入父母的爱情》
晚饭后,顾小北钻进了自己的房间,听到母亲在客厅里数落着父亲,一声盖过一声。她闭着眼睛也能想到,父亲一定坐在沙发里默然不语。这次,她没有再像以前那样伸张正义,而是嘴角掠过了一抹微笑。
她想,自己终于退出了父母的爱情。
在顾小北5岁的时候,她就从邻居的口中断断续续地听到一些父母的故事。母亲是下放的知青,因为错过了进城的机会,就一直留在农村,嫁给了木讷老实的父亲,后来便有了她和弟弟。
似乎是那个时代留下的印记,也难免落入俗套的窠臼。如果母亲不那么怀念城市生活,他们一家四口该多么幸福。可是母亲偏偏有那么一丝不甘心,扰得家庭吵吵闹闹,磕磕碰碰。
虽然身处农村,母亲却对生活十分讲究。每次出门衣服都要熨烫得平平整整,回家脱下的鞋子要码放得整整齐齐,餐桌上的鲜花每天都要换一次水,厨房里的餐具要擦得锃亮……这对一直生活在农村的父亲来说,无疑是浪费时间。
芝麻大的小事往往能引起一场硝烟弥漫的家庭战争,每次都以父亲的败北收场。
渐渐地,顾小北长大了,看见争吵中的父亲,要么沉默不语,要么默默地抽烟,她心里十分难受。都说女儿是母亲的贴心小棉袄,这句话在顾小北身上似乎没有作用。每次母亲喋喋不休的时候,顾小北都要忍不住插上几句。女儿的话十分有效,能立即停止一场没由头的争吵。在伶牙俐齿的孩子面前,母亲甘愿认输。
顾小北似乎意识到母亲的退让,她觉得自己在父母的爱情里是一个正义的化身,削强扶弱。此后,每次闻到父母言语间的火药味儿,她总是毫不犹豫地偏向父亲,全心全意维护着那个老实巴交的男人,生怕他受到母亲的欺负。有时候,她私下给父亲出主意,教父亲怎样抵抗母亲的自私与霸道。
可是父亲,从来不会使用她传授的那些方法。
那次,因为父亲在回家的途中偶遇老友,忘记了母亲叮嘱的事情,刚踏进家门,母亲指责的声音就劈面而来,甚至出言不逊,要父亲从家里滚出去。父亲蹲在一边,一言不发,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低着头。这样的情景激怒了顾小北,她想也没想,脱口而出:“我们都姓顾,要滚也是你滚……”
母亲怔怔地愣在那里,许久才吐出一句话:“好、好、好……你们是一家人,都姓顾。我是局外人,我走!”说完,便头也不回地冲出了家门。
顾小北突然惊醒了,她意识到自己的鲁莽冲动与口不择言,心中也开始懊悔起来。父亲急急地追了出去,大声唤着母亲的名字,顾小北来不及多想也一起跟了出去。
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母亲会跑到哪儿去呢?
父女俩没有任何交流,仿佛都为顾小北的冲动忏悔。很久很久,父亲终于开口了:“孩子,你不必护着我,你妈妈心里憋屈,让她说出来就好了。婚姻里总有一个强,一个弱,彼此包容才能相安无事,这是夫妻相处之道。你以后会慢慢明白的。她是你的妈妈,我是你的爸爸,你不必介入我们的争吵。”
顾小北恍然大悟,一直以为是自己的正义在保护着父亲,而这种自以为是的正义感,却一直在伤害着母亲。
在一排低矮的冬青树后面,他们终于找到了母亲,她蹲坐在那里嘤嘤咽咽,肩膀一抽一搭地啜泣着,像个被欺负的孩子。父亲快步跑过去,扶起了母亲。
顾小北站在他们的后面,轻轻地说了一句:“妈妈,对不起……”
从那以后,顾小北终于明白了,每一代人的爱情方式都不同,身为父母或子女,只要看着他们幸福就好,对于彼此习惯的相处方式,你的介入就是一种伤害。
可惜这样的道理,都要彼此经历过才能明白。
客厅里,再次传来了母亲的唠叨声。
“这个碗,清水洗过了,还要用开水烫一烫,跟你说了多少遍,就是不听……”
“上衣挂起来放在衣橱里,别再到处乱扔乱丢了……”
抽烟有害健康,就是不听,别仗着自己身体还行,等你老了,谁来服侍你这个糟老头?”……
顾小北戴上了耳机,里面流淌出优雅舒缓的轻音乐。
我只给了母亲满头白发
不久前,我带着妻儿回老家给父亲上坟。从济南到老家的公路非常平坦开阔,车辆也不多,用了两个半小时就到家了。
这么多年以来,这是我第一次回家没有事先打电话。因为,我头一天的时候看天气预报,知道老家这一天有雨,下雨的日子里,气温是非常低的,尤其是农村,就更加凉了。如果母亲知道我要回去,是一定会在村口迎接我的,而且她会很早就从家里出来,站在村口张望,我担心天凉会冻着母亲。她老人家已经80多岁了,而且因为得了一场脑血栓,已经失语一年多,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了。但是,当我的车子拐下公路开到村里的小路上的时候,我一眼看到——母亲正拄着拐杖,站在村口向着公路的方向张望。凝视着细雨冷风中的母亲,我已无力控制自己的泪水。羸弱的母亲,尽管没有接到我的电话,仍然冒雨出来迎接远方的儿子,因为她知道儿子今天一定会回来。我甚至不知她在那里守候了多久。
停下车,我告诉儿子,快下车,把奶奶扶上车来。妻子和儿子一起下车,我看着他们跑向母亲,慢慢地把车开到母亲身边,下来扶着她。我看母亲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说出来,母亲先盯着我看,然后用手抚摩着孙子的头。我看得出,她很高兴,她冲我用手势比划着,我明白她的意思是孙子又长高了。
按照我们老家的风俗,这一天,女儿是一定要到爹娘的坟上烧纸钱的。这么多年了,因为母亲的身体不好,再加上年事已高,我们就一直没有让母亲去过外公外婆的坟地。今年,当我给父亲烧完纸钱之后,我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母亲一定也想着去给自己的爹娘烧纸钱吧,因为,她一定知道,对于自己来说,这样的机会就快没有了。从父亲的坟地回来,我对母亲说:“娘,咱们去姥姥姥爷的坟地,给他们烧纸钱去吧。”我看到,母亲听完我的话,眼里的泪水立刻就流了出来。她马上给我打手势,意思是立刻就走。
从我们的村子到外公家的坟地也就有两公里的路程,我让母亲坐在前排的座位上,想让她再仔细看看熟悉的地方和风景,因为自从母亲得病以后,我们就哪里也没让她去过,她已经有几年没到过她熟悉的道路和田野了。
母亲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窗外,我尽量把车开得很慢很慢,两公里的路程我们走了半个小时。到了外公外婆的坟地,我和妻子扶着母亲来到坟前,点燃了纸钱。我和儿子给外公外婆鞠躬,此刻的母亲表情安详而平静。她很认真、很仔细地看着坟地周围的一草一木,她似乎在对自己的双亲说,我带着子孙来看你们了,不知道明年还能不能来呀。
回家的路上,母亲一副很高兴的样子,满脸都是那种愿望实现后的喜悦。一天后当我告别了母亲,当我开车离开村口,我的情绪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平静下来,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母亲啊,我除了给您一头白发,还给了您什么?
明年的今日,您还能在村口迎接自己远方归来的儿子吗?
关于母亲的故事 篇6
《上帝创造母亲时》
仁慈的上帝一直在为创造母亲而加班工作着。在进入第6天时,天使来到主面前,提醒他说:“您在这上面已经花费了许多不必要的时间啦。”
主对天使说:“你看过有关这份订货的技术吗?”
她必须能够经受任何荡漾,但不是塑料制品;
有180个活动零件,可以任意更换;
靠不加奶和糖的浓咖啡及残羹剩饭运行;
具有站立起来就不会弯曲的膝部关节;
拥有一种能够迅速医治创伤和疾病的亲吻,从骨折到失恋都能治愈;
此外,她必须有6双手……
天使缓缓地摇了摇头说:
“6双手……这怎么可能?”
“令我感到困难的却不是这些手。”上帝回答说,“而是她所必须具有的那3双眼睛。”
“可是。”天使说,“订货单上没提出这个标准……”
“是的,可她需要。”主点了点头说,“她需要一双能透过紧闭的房门洞察一切的眼睛,然后她才可以胸有成竹地问:‘孩子们,你们在里面干什么?’另一双眼睛将长在她的后脑勺上,用来专门看她不该看到而又必须了解的事情。当然,在前额下面她也有一双眼睛,当孩子们有了过失和麻烦时,这双眼睛能够看着他,而不必开口,就能够明确地表达出‘我理解你并且爱你’的意思。”
“这太难了。”天使劝道,“主啊,您该歇歇了,明天……”
“不行!”主打断了天使的话,“我感到我正在创造一件十分接近我自己的造物。你看,眼前的这位母亲模型,已经能够在患病时自我愈合……能够用一磅汉堡包满足一家6口人的胃口……能把一个9岁的男孩弄到莲蓬头下淋浴……”
天使绕着母亲模型细细地看了一遍,不由得赞叹道:“她太柔和了!”
“但很坚强!”上帝激动地说,“你根本想象不出她有多么能干,也根本想象不出她有多大的忍耐力!”
“她会思考吗?”
“当然!”主说,“她还会说理、商量、妥协……”
这时,天使用手摸了摸母亲模型的脸颊,忽然说道:“这里有一个地方渗漏了。我早就说过,您赋予她的东西太多了,您不能忽略她的承受力嘛!”
主上前去仔细看了看,然后用手指轻轻地蘸起了那滴闪闪发光的水珠。“这不是渗漏。”主说,“这是一滴眼泪。”
“眼泪?”天使问,“那有什么用?”
“它能表示欢乐、悲伤、失望、怜爱、痛苦、孤独、自豪……”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