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乳制品中微生物的检测专家讲座 】是由【知识徜徉土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乳制品中微生物的检测专家讲座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乳制品中微生物检测
组员: 邵顾 薛蓉雅
许华 刘孟晨
乳制品中微生物的检测专家讲座
第1页
目录
乳酸菌介绍
抗生素介绍
乳酸菌检验
抗生素残留量检验
乳制品中微生物的检测专家讲座
第2页
乳酸菌介绍
1、代谢类型:异养厌氧型
2、生物类型:原核生物细菌 乳酸菌
乳酸菌指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乳酸一类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总称。
凡是能从葡萄糖或乳糖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细菌统称为乳酸菌。这是一群相当庞杂细菌,当前最少可分为18个属,共有200各种。除极少数外,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人体内必不可少且含有主要生理功效菌群,其广泛存在于人体肠道中。当前已被国内外生物学家所证实,肠内乳酸菌与健康长寿有着非常亲密直接关系。
乳制品中微生物的检测专家讲座
第3页
生理功效
1.防治有些人种普遍患有乳糖不耐症(喝鲜奶时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
2.促进蛋白质、单糖及钙、镁等营养物质吸收,产生维生素B族等大量有益物质。
3.使肠道菌群组成发生有益改变,改进人体胃肠道功效,恢复人体肠道内菌群平衡,形成抗菌生物屏障,维护人体健康。
4、抑制腐败菌繁殖,消解腐败菌产生毒素,去除肠道垃圾。
5.抑制胆固醇吸收,降血脂、降血压作用。
6.免疫调整作用,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7.抗肿瘤、预防癌症作用。
8.提升SOD酶活力,消除人体自由基,具抗衰老、延年益寿作用。
作用。
乳制品中微生物的检测专家讲座
第4页
抗生素介绍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含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含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它生活细胞发育功效化学物质。现临床惯用抗生素有微生物培养液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
化合物。当前已知天然抗生素不下万种。
乳制品中微生物的检测专家讲座
第5页
用途介绍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实际上它不但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抗生素能够是一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一个物质,用于治病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药品。 不过过量使用会抑制体内有益菌,使肠道菌群失衡。造成疾病引发。
乳制品中微生物的检测专家讲座
第6页
作用机理
抗生素等抗菌剂抑菌或杀菌作用,主要是针对“细菌有而人(或其它高等动植物)没有”机制进行杀伤,有5大类作用机理:
妨碍细菌细胞壁合成,造成细菌在低渗透压环境下膨胀破裂死亡,以这种方式作用抗生素主要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哺乳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这类药品影响。
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增强细菌细胞膜通透性、打开膜上离子通道,让细菌内部有用物质漏出菌体或电解质平衡失调而死。以这种方式作用抗生素有多粘菌素和短杆菌肽等。
乳制品中微生物的检测专家讲座
第7页
与细菌核糖体或其反应底物(如tRNA、mRNA)相互所用,抑制蛋白质合成——这意味着细胞存活所必需结构蛋白和酶不能被合成。以这种方式作用抗生素包含四环素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氯霉素等。
妨碍细菌DNA复制和转录,妨碍DNA复制将造成细菌细胞分裂繁殖受阻,妨碍DNA转录成mRNA则造成后续mRNA翻译合成蛋白过程受阻。以这种方式作用主要是人工合成抗菌剂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
影响叶酸代谢 抑制细菌叶酸代谢过程中二氢叶酸合成酶和二氢叶酸还原酶,妨碍叶酸代谢。因为叶酸是合成核酸前体物质,叶酸缺乏造成核酸合成受阻,从而抑制细菌生长繁殖,主要是磺胺类和甲氧苄啶。
乳制品中微生物的检测专家讲座
第8页
使用历史
1877年,Pasteur和Joubert首先认识到微生物产品有可能成为治疗药品,他们发表了试验观察,即普通微生物能抑制尿中炭疽杆菌生长。
1928年,弗莱明爵士发觉了能杀死致命细菌青霉菌。青霉素治愈了梅毒和淋病,而且在当初没有任何显著副作用。
1936年,磺胺临床应用开创了当代抗微生物化疗新纪元。
1944年在新泽西大学分离出来第二种抗生素链霉素,它有效治愈了另一个可怕传染病:结核。
1947年出现氯霉素,它主要针对痢疾、炭疽病菌,治疗轻度感染。
乳制品中微生物的检测专家讲座
第9页
1948年四环素出现,这是最早广谱抗生素。在当初看来,它能够在还未确诊情况下有效地使用。今天四环素基本上只被用于家畜喂养。
1956年礼来企业创造了万古霉素被称为抗生素最终武器。因为它对G+细菌细胞壁、细胞膜和RNA有三重杀菌机制,不易诱导细菌对其产生耐药。
1980年代喹诺酮类药品出现。和其它抗菌药不一样,它们破坏细菌染色体,不受基因交换耐药性影响。
1992年,这类药品中一个变体因为造成肝肾功效紊乱被美国取缔,但在发展中国家仍有使用。
乳制品中微生物的检测专家讲座
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