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235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liaoyumen 2025/5/15 文件大小:2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是由【liaoyumen】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永安一中2019--2020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题
命题人: 审题人: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段话重在强调分封制
A.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 B.有利于巩固西周的统治
C.促进了各地区文化交流 D.加速了中华民族的融合
2、西周时,“士”不仅可以占有田并指使子弟为其劳作,还要负有亲自执干戈、卫社稷的世职;而到春秋战国时期,“士”失去宗主的庇荫,或负书,或带剑,往来于各国王公之间。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3、周代冕服、弁服的色彩是体现服饰等级的重要标志,以正色(青、赤、黄、白、黑)为贵,正色相杂而生的间色为卑。春秋战国时期,作为“间色”的紫色在齐国成为上下推崇的颜色,这说明
A.服饰多元成为主流 B.礼乐制度逐渐崩溃
C.齐国独立于周王室 D.等级制度走向消亡
4、《春秋》载,公元前 651 年,因周王力不能及,齐桓公乃召集诸侯盟誓:不得修筑有碍邻国的水利,不在天灾时阻碍谷米流通;《孟子》中提到治水的有 11 次,其中有一段直接指责当时人以洪
水冲刷邻国的不道德行为。这些史实反映了


5、《礼记·大学》率先提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天下”的奋斗目标,并把个人、家庭、国家的关系联系在一起。后来《孟子》进一步指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表明先秦儒学
A.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B.构建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C.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D.注重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结合
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中说:“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作者主要强调传统制度

7、汉文帝时贾谊提出分封诸侯王子弟为王的策略。据此,汉文帝分齐国为七,分淮南为三,汉景帝分梁国为五。到汉武帝时,通过“推恩令”,王子封侯者达一百多人。据此可知
A.汉文帝是分封诸侯王子弟的始作俑者 B.汉武帝时期郡国并行的局面得以结束
C.汉代王国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过程 D.汉代分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8、汉代太常的职责是掌管祭祀祖先鬼神,引导天子祭祀。太常的“常”同“尝”,乃依四时奉献时物让祖先鬼神时时尝新之意。太常位列汉朝九卿之首,兼管文化教育,皇陵所在县的行政,也统辖博士和太学。据此可知,汉代的太常


9、董仲舒认为在宇宙中没有人是不行的,人的力量在这个宇宙系统中有极大的作用和意义。因为“只给予事物以可能性,要变为现实性,必仍待人的努力”。这反映出,董仲舒的思想
A.具有鲜明的人本主义 B.否定人君的绝对权威
C.成为汉代的官方哲学 D.意在削弱上天的作用
10、汉代冶铁业获得很大发展,其中一项成就“用力少而见功多”,“是中载”。这项成就是
11、有学者研究认为,“重农抑商”政策的出现,除了其经济原因或物质方面的原因外,还有文化方面的原因。“文化方面的原因”有可能是
,维护社会稳定
C.“别人富、自己穷”的不忿之情 D.“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
12、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多以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为主,到唐代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绝大部分只写官衔。墓志署名的变化反映了

13、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14、司马睿(晋元帝)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这说明当时


15、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下面图片说明了



16、东吴时,南方出现亩产5石稻的高产纪录,而南朝时则亩产高达10石左右,豫章(今江西北部)甚至创造了“一亩二十斛”(1斛即1石)的最高纪录。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汉化政策 ,社会动荡

17、科举制度因有多种科目,“分科举人”,故名科举。与察举制相比,科举制下的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没有如“入门兼美”一类的附加条件。科举制的产生与确立,反映了
A.选才呈现公平开放的特色 B.以官举士的选官方式终结
C.取士标准出现多样化趋势 D.考试方式完全优于察举制
18、唐御史中丞宋璟,常常在朝堂之上评论朝廷得失,为幸臣所不容,武后曾先后三次敕璟外任,璟以“御史中丞非军国大事不当出使,恐不乖朝廷故事,请不奉制”。对此,武后亦无可奈何。这说明
A.女性执政受到质疑B.监察权具有独立性C.御史制度存在弊端 D.专制皇权遭到削弱
19、唐诗有丰富的地方风物意象。通过检索全唐诗库四万多首唐诗,发现包含“江”字的诗有6447条,包含“舟”“船”的诗共3313条,包含“渔”“鱼”的诗共2784条,包含“莲”“荷”的诗共1827条。这反映了唐代
A. 农业经济发展较快 B. 水陆交通比较发达 C. 江南经济文化兴盛 D. 现实主义诗歌盛行20、苏莱曼在《中载,唐末在广州从事贸易活动的中国境内的民族及其政权,利用唐内缩有效辖区之机,更加频繁地开展对唐官私贸易。该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 民族间的贸易活动日渐兴盛 B. 唐政府实行内敛型的贸易政策
C. 广州的民间贸易相对最频繁 D. 官方贸易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21、唐代斗茶之风起源于贡茶之地福建,主要是茶民评比茶叶质量的高低。到了宋代,从制茶者到茶商,从民间到皇宫,从百姓到文人雅士,各个阶层都爱玩斗茶。由此可见宋代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社会生活平民化趋势加强
C.小农经济趋向解体 D.文人雅士引领了社会潮流
22、宋以前,谏官隶属于门下省,对皇帝称“谏”。到宋代谏垣独立,谏官不由宰相任用,由皇帝亲擢,谏官遂转成不为纠绳天子,反来纠绳宰相。这一变化
A.加强了谏官的权力 B.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
C.转移了权力的中心 D.造成了对政府的制约
23、北宋汴京官府规定:“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谓如香铺裹香人,即顶帽披背;质库(当铺)掌事,即着皂衫角带不顶帽之类。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人。”由此可见,当时
A.官府垄断商业破坏营商环境 B.政府重视商业交易的有序性
C.商人户籍制度束缚商人转行 D.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限制
24、宋初皇帝任命或责降官员不当,负责起草诰词的知制诰和中书舍人可以“封还词头”,加以拒绝;皇帝动用内藏库等经费,外延大府寺或户部也有权监督。这说明宋初


25、二程、朱熹也知道今世非古时可比,不存在一套能强迫人人顺服的体制。因此,他们向佛法禅学借来了“修心”的理念,宣扬“改良个人为改良社会之本”。这说明程朱理学
A. 致力于社会稳定 B. 意在束缚人的行为 C. 融儒释道为一体 D. 主张改良社会体制
第Ⅱ卷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0分,其中26-28题各12分,29题14分)
26.(12分)分封制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地方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期在政治上基本继承了西周分封体制。但同时也应看到,周天子对分封制体制
已失去完全的控制权,再加之分封过程已基本终止,因此分封制实际上已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中。分封制作为一种即将过时的旧制度,已开始解体的过程,另一种即将取而代之的新制度,则在孕育滋生的过程中。
——摘编自葛志毅《周代分封制度研究》
材料二 西周的分封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
郡、五六郡不等。虽说汉初封建的基础仍然是郡县制,但在理论上各诸侯王与皇帝一样,都是“有土之爵”,因而他们有自行任命官员及收取人头税与田租的两大特权。“七定后,汉景帝收夺了各王国的支郡,使每个王国仅有一郡之地,并取消了诸侯王享有的前文提及的两大特权,使王国的地位等同汉郡,诸侯王只衣食租税而已。此后,封建已名存实亡,郡与国并称,作为汉代的第一级行政区划。
——摘编自李晓杰《九州郡县——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时期分封制名存实亡的原因,并指出“另一种即将取而代之的新制度”出现的意义。(4分)
(2)据材料二,概括汉初分封制的主要特点和汉景帝后分封制发生的变化。(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到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特点。(2分)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控制自耕小农,据以征收赋税、调发力役,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按户头,收取粮食、丝绢等实物,有时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有不同,但无不以个体农户为基础。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清代“摊丁入亩”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土地兼收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
——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赋税征收变化的原因。(8分)
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这一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正如汉宣帝所称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这个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走进从旧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现出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根据材料,提炼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9、(14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朝社会保障机构有福田院、居养院、安济坊与漏泽园等。福田又称作佛教徒的功德田。北宋福田院设在东京(今河南开封),由开封府直接派人管理,收养对象为首都一地的老幼残疾且无依无靠的贫困人口。宋徽宗多次下诏敦促各州府建立养老济贫机构,居养院、安济坊到宋徽宗时最为普及完善,遍及全国各州郡。到南宋时,发展出专业性的收养机构,如安老坊、婴儿局等。大宋律法《宋刑统》对社会保障救济作出规范,政府对执行不力的官员给予严厉惩办,并定期派"监司巡历检察"。宋朝的医疗济贫机构叫医药惠民局,北宋时创立,其中的安济坊作为专门性的扶贫机构,其职能是负责收治家庭贫困的病患者。漏泽园乃国家免费公墓,既安葬无名尸体,也允许无地无钱的贫民安葬自己的亲属于此。
——摘编自赵映椿《宋代社会保障救济制度述略》
(1)根据材料,概括宋朝实施社会保障的措施。(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朝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意义。(6分)
永安一中2019--2020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选择题,25*2=50分
1-5:A B B B D;6-10:B C C A B;11-15:D C A B A;
16-20:D A B C A;21-25:B D B D A
二、材料题:50分
26、(1)原因:周王室的衰微(周天子失去控制权)诸侯势力的壮大、分封过程基本终止。(2分)意义:有利于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推动大一统的进程。(2分)
(2)特点:汉初分封制层级少;分封的基础是郡县制;王国拥有人事任免权和财政权。(3分)
变化:王国统治范围缩小;王国地位进一步下降(成为与郡同级的行政区划);取消人事任
免和财政两大特权。(3 分)
(3)特点:政治制度的演变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总趋势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 分)
27、(1)特点:两税法实施之前,以自耕小农、人丁为主要征收对象,以征收实物为主;两税法实施以后,逐渐以土地为主要征收依据,以征收货币为主。(4分)
(2)原因:土地兼并趋势难以遏止,小农破产;租佃关系成为普遍现象;生产区域性特征日益显著;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政府适时调整税收政策,保证财政收入。(8分,任答四点即可)
28、示例一:论题: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结合的特征。
阐述:在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大一统思想贯穿其中,从秦朝的法家大一统到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再到宋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同时在统一性中则包含着多样性,例如董仲舒新儒学吸收了道法阴阳,程朱理学则吸收了佛道思想,同时每个时期都存在着多个学派。
综上所述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统一性与多样性辩证存在的特点,是中华民族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华文明正是在这种多元文化的碰撞中不断发展的。
示例二:论题: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呈现连续性与变革性的统一。
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仁政”、民本、忧患意识、以德教化等基本核心思想:例如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提出了“仁”的哲学理念;孟子在其基础上,将之发展为仁政的政治构想,董仲舒儒学则进一步充实并发展了仁政的理论。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并不是简单的继承,而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发展创新:例如董仲舒的天道理论、君权神授,宋明理学完成了思辨化和哲学化;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想,提出了人民主权和经世致用等符合时代的新思想。

最近更新

绿色卡通风中小学家长会期末家长会通用PPT模板.. 25页

绿色生态农业水果蔬菜农产品ppt模板 28页

自然元素融入的季度汇报PPT模板二零二五春季环.. 23页

2022年保险从业资格考试冲刺考试含参考答案 26页

捷信消费金融公司的盈利模式及风控体系 5页

蓝色科技风新品上市发布会PPT模板 26页

蛇年主题智能工厂建设方案2025工业4 22页

超炫蓝色科技感商务通用总结汇报ppt模板 21页

金色商务风市场部业绩冲刺PPT通用模板 30页

面向JCI认证标准的二零二五年护理单元管理述职.. 24页

标准管线氮气吹扫 13页

胆道疾病本医学知识专题讲座专家讲座 66页

samson 3730-3定位器手册 8页

浅谈有效教学 40页

细胞生物学之物质的跨膜运输与信号转导 54页

马克思主义和当代医患关系专家讲座 16页

职业人群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79页

伪狂犬病的控制和清除 40页

公司相关方管理制度 4页

2025年度熟食加盟连锁企业品牌授权合作合同 8页

肺癌诊疗常规 27页

2025年度烧卤快餐品牌形象及专利权转让协议 10页

2025年度灵活就业人员就业技能提升合同 9页

2025年度温泉度假酒店前台聘用合同模板(温泉.. 8页

2025年度渔业公司水产品养殖保险与购销合同 9页

2025年度液化气配送站经营权及市场拓展权转让.. 10页

麦肯基疗法腰椎 26页

2025年度消防联防联动培训与演练服务协议 10页

2025年度消防工程施工与消防设施设备配套合同.. 10页

微生物基因组学专家讲座 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