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河南省唐河县友兰实验高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是由【hezhihe】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河南省唐河县友兰实验高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一次周考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本试卷共有两道大题,分值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初年,周王对殷王的祖先神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神与任何族姓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而是整个天下的保护神。周王此举有利于( )
A.强化血缘宗法 B.维护尊卑关系
C.凸显宗教信仰 D.加强文化认同
2.周天子分封诸侯时要举行授土授民仪式,既要给受封者颁赐礼器以作凭据,又规定受封诸侯的一系列义务,并载之文告。周天子这一做法旨在( )
A.遏制诸侯国之间的相互攻伐
B.鼓励诸侯积极开疆拓土
C.明确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
D.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辖
3.《礼记·乐记》记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这主要反映了( )
A.追求秩序与和谐的统一 B.封建等级制度的重要性
C.早期文化充满神秘色彩 D.百家思想的趋同与融合
4.秦汉时期,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一身二任,既为监察长官,又为丞相助手,从属于丞相。魏晋时期,统治者则使御史台超然于行政之外,构成新的监察体制。这一变化( )
A.实现专制下的权力转移 B.有效地制约了丞相的专权
C.旨在强化君主专制权威 D.体现以小制大的治理模式
5.历史学家吕思勉说,秦以后由封建时代进入郡县时代。此后,虽然出现过“封建的四次反动”,但都以失败告终。“封建的四次反动”应包括( )
A.秦朝的焚书坑儒 B.明朝的特务统治
C.唐朝设置节度使 D.汉初分封同姓王
6.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大体可归荐举之列。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但是,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其初衷的反面,其原因是它们( )
A.都将选官范围定为世家子弟
B.都把选官标准定为考试成绩
C.都把才德具体化,难以操作
D.都对荐举者缺乏有效的约束
7.唐中宗任命品级较低的豆卢钦望为尚书省长官,故意不加“同三品”的头衔,观察他的反应。豆卢钦望果然徘徊在宰相集体议事的政事堂外而不敢进入。后来加了“平章军国重事”衔,豆卢钦望才真正参议政事。材料主要表明,三省六部制( )
A.提高了唐朝中央的行政效率
B.降低了三省长官的行政级别
C.是行政权力高度集中的表现
D.使官僚机构形成完整的体系
8.“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这段话反映了( )
A.宗法血缘关系得到强化 B.郡国并行威胁中央集权
C.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 D.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
9.北宋初立,有千百个州县行政单位,后采取措施,在众多州县之上设置一级行政机构“路”,以此达到“振领而群毛理”之意。这一做法( )
A.分化了地方行政大权 B.严密了地方监察体系
C.可收统摄管理之功效 D.便于地方官向上奏事
10.唐朝以前,皇帝曾把外戚引入宫廷辅政,尤其是皇帝幼小之时,因而出现外戚专权现象,两汉尤甚。北宋以后则摒弃外戚辅政做法,明中期以后,选后妃、驸马甚至有意选寒微之家。这种做法反映了中国古代( )
A.官僚政治呈现理性化倾向 B.政治统治日益走向腐朽
C.专制君主的权力日益衰微 D.君主专制摆脱人治困扰
11.下表为不同史籍中对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叙述
出处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之。
《清圣祖实录》
朕自朝至夕,凝坐殿室,披览各处章奏,目不停视,手不停批,训谕诸臣,日不下数千百言。
《清世宗实录》
今朕虽逾六衮,而精力强盛如常,不惮万机之劳贳力。尝欲俟八旬以后,春秋渐高……或可稍安颐养。
《清高宗实录》
B.勤政作风预示着封建王朝的衰落
C.批阅奏章是三帝处理政务的主要方式
D.乾纲独断是盛世三帝的政治传统
12.古代中国,君主要想统治一切,就必须依靠官僚集团来实现。同时,君主也需要对内外官僚进行严密控制,这就需要一种督察百官的力量。历代王朝都把监察官员视为防止官吏腐败的最后一道防洪堤,故而对他们委以重任。关于我国古代的监察体制,理解正确的是( )
A.标志着血缘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
B.实行独立的垂直管理体制
C.上位权力和下位权力相互制约
D.是官僚间权力斗争的产物
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问,共52分。请根据要求作答。)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全国后,正式确立了宰相制度,丞相即宰相是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内与皇帝参决军国大事,外则总领朝政百官,综理朝政。汉武帝时期,在宫廷内任用尚书、侍中等官员作为自己的助手,组成内朝,发布一切政令。隋朝采用了“三省”制度,三省长官为尚书令(正一品)、左右仆射(从二品)、纳言(正三品)、内史令(正三品),均是宰相职务。唐代大力推行人才选拔上的变革,使宰相的人数突破三省长官的范围,大量增加。北宋前期,“中书令,侍中,及丞郎以上至三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为正宰相”。并将门下、尚书两省置于外朝,尚书令、侍中没有特招不干预政事。
——《浅析中国宰相制度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据《皇明祖训》记载,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在《问文学》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
——《明史辑要》
材料三 军机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军机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大臣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政,与丞相职务不同的是,此为没有任何品阶的非定制职衔,也无俸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相权的发展趋势及原因。(2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相权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的双向作用。(32分)
第一次周考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2×4=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选项
D
C
A
C
D
D
题号
7
8
9
10
11
12
选项
C
D
C
A
D
B
二、非选择题(20+32=52分)
13.(1)(20分)
趋势:(每点3分,共15分)相权不断被分割和削弱;(5分) 相权由实到虚,地位下降;(5分) 由合法独立权力变为皇权附庸。(5分)
原因:(共一点,5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5分)
(2)(32分)
作用:
积极:(每点6分,共18分)有利于官僚政治的建立和完善,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完善具有重大意义;(6分) 一定程度上牵制皇权,平衡统治集团内部权力,有利于国家政局稳定,政治清明;(6分) 辅佐皇帝决策机要,对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具有重大作用。(6分)
消极:(前两点各4分,第三点5分,共14分)宰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4分)加剧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造成政治动荡;(4分)一定程度上削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