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是由【rongfunian】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
24、商代青铜礼器的装饰花纹充满了神秘性、幻想性和威慑性;西周中期以后,青铜礼器在装饰上多采用几何形花纹,追求典雅、朴素的美。这一变化反映出
图 商代饕鬄纹 图 西周的几何纹
A.周代青铜制造技艺已开始衰退 B.青铜器的功用发生了重大改变
C.观念形态从重神事转向重人事 D.父子相袭的工官制度遭到破坏
25、易中天曾经说道:“这(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这材料中的“争”本质上指的是
A.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 B.寻求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途径
C.争夺学术霸主地位 D.探寻国家实现统一的新途径
26、右图是八大山人作品《孤禽图》,整幅画的画面仅在中下方绘一只水禽,鸟的眼睛一圈一点,眼珠顶着眼圈,一副白眼向天的神情。从创作风格看,该画的艺术特色是
A.注重写实,形态逼真 B.讲究布局,气势雄壮
C.“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D.工笔重彩,色彩绚丽
27、汉字“丁”的变化如图所示,对这一演变过程解读合理的是
A.削弱了汉字的实用性 B.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C.已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 D.衍生出个性化的书法艺术
28、明代许仲琳在《封神演义》中以姜子牙的口吻表达出“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的思想,号召诸侯“吊民伐罪”,哪吒剔骨还肉、黄飞虎反商归周等强调了“父逼子反”、“君逼臣反”而不得不反的精神。这从侧面反映了
A.理学失去了社会约束力 B.士人对平等自由的渴望
C.资产阶级追求自由生活 D.明清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29、《孙中山选集(下)》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主张是
A.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自由与独立 B. 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C.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D.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30、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指出,要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甚至说要使资本主义有一个“广大的发展”。这一决策
A.基于对中国社会革命性质的正确认识 B.有力地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C.有利于结束国内战争,稳定社会秩序 D.开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1、广播剧最早产生于英国。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诞生了《卧薪尝胆》《木兰从军》《文天祥》《史可法》《西施》《抱石投江》等一大批广播剧作品。这反映出当时
A.中国文化追赶世界潮流              B.历史学术研究空前发展
C.现实主义文学陷入低谷              D.文艺创作关注国家命运
32、古希腊时期,智者学派中的人物大都擅长演说和诡辩的技艺,从而助长了无视客观事实、一味追求“使弱道理变强”的诡辩风气,晚期智者的末流堕于诡辩,在古希腊城邦的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很恶劣的影响。于是有了苏格拉底的“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有了柏拉图的《理想国》;有了亚里土多德,提出教育为国家政体服务。材料主要反映了他们
A. 对自然的研究转到对神的研究 B. 试图挽救日渐衰败的民主制度
C. 感觉和理性间对立起来的思想 D. 具有社会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
33、启蒙运动时期,一位推动者这样归纳自己的诉求:“我希望看到最后一个国王被最后一个神父的肠子给绞死。”(约翰·赫斯特《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这表明他反对
A.因信称义 B.天赋人权 C.君权神授 D.崇尚科学
34、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急速老化,人类在逃离太阳系,去往新家园过程中遭遇木星引力吸引,险些与木星相撞的故事。与这一情节有主要关联的近代自然科学原理是
A.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B.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哥白尼的“日心说”
35、关于英使节马戛尔尼有没有跪谒乾隆帝一事,军机大臣和珅的奏折“该贡使等向上行三跪九叩头礼”。但是,马夏尔尼在其日记里写道:“吾等曲一膝以为礼,华官则行其本录是“单膝下跪,简单致辞”。这反映出
A.历史研究无法形成确切定论 B.历史解释应摒弃当事人记录
C.历史记述会受主观因素影响 D.历史评价必须尊重客观事实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医学是在《内经》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积累实践经验,而宋金 时代的医学,则是在前一阶段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与提高。这一时期多是由官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药卫生行政机构、管理机构、医学教育设施,并多次颁发药典。方书和本草医书在社会上大量涌现。还产生了一些杰出的医家和学派,金代有刘完素的河间派和张元素的补气派及张从政的攻下派,这些学派的理论主张和临床经验,对我国的医学有重要影响。这一时期在针灸科、儿科、妇科及法医学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
——摘编自史仲文《中国全史》
材料二:在黑死病肆虐时,大约有1/4到1/3的欧洲人口死于这场灾难,一些人由对宗教信仰的怀疑而发展为对社会不平等制度的痛恨、和反抗,以及对自己人生的深入思考,15至17世纪,人们在抗击黑死病时所采取的一些卫生措施,在客观上促进了欧洲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西医逐渐发展起来。
鸦片战争以后,西医大规模传入我国,中西医论争逐渐兴起,前期争医术为主,后期争医政(人员、经费、地位)为主。一些人士批评中医不清人体结构,管理松散,肯定西医考试录取医生,精于解剖。李鸿章认为中西医方法论不同,医药有别,希望“学者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19世纪末《中西医粹》、《中西骨骼辨正》、《中西汇参铜人图说》等著述相继刊出,1910年中西医学研究会成立,“以科学方法整理中国医药”。
——摘编自王旭东《世界瘟疫历史》、赵洪钧《近代中西医论争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金时期医学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疾疫对近代西方社会的影响。(9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中西医论争”的现象出现的原因和作用。(8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如下表所示。
时期
口号
1840-1849
师夷长技以制夷
1890-1899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业救国;扶清灭洋;变法自强
1900-1909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均地权
1910-1919
打倒孔家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920-1929
打到列强除军阀;打土豪,分田地
1930-1939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1940-1949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口号与标语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定的论题进行简要的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中国服务业改革起始于1978年。与农业、工业领域的改革不同的是,服务业改革是从集市贸易、个体经济等开始的,对原有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所有制关系等并没有造成明显的冲击。服务业领域的改革是因为就业压力与需求动力推动的,在放开所有制限制、放松行业准入等方面,并不滞后于农业、工业。在服务业改革开始启动时,思想解放已经开始,党对经济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服务业发展非常滞后,但从1976年开始,增长潜力逐渐显现出来。
正是源于以上认知,在1978年开始的就业压力下,政府选择服务业开始,以允许个体经济发展的形式,进行边际上的改革。从改革的具体路径看,改革伊始主要是通过放开个体经济、间接促进服务业改革,随即对服务业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入探讨,针对行业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改革。
——摘编自李勇坚、夏杰长《中国服务业改革的起源与动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服务业改革的历史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服务业改革的特点。(7分)
46、【历史一选修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1939年下半年, 中国全面抗战已进入第三个年头,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不仅没有实现,而且在中国战场越陷越深,造成日本国内经济困难重重,政治动荡不安。8月23日,正当诺门坎事件(日苏之间的军事冲突)白热化之际,与日本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的德国却同苏联秘密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一变化沉重打击了日本妄图“北进”苏联的企图。与此同时,:1,苏军占有绝对优势,特别是通过诺门坎的冲突,日本认为“要在技术、装备、机械化方面达到苏军水平至少还需要两年”。1940年6月,德国以“闪电战”横扫西欧。在这种条件下,英法荷等国所属的东南亚殖民地,一时成了“无主”的“政治真空”地带。不久,日本开始放弃“北进”苏联,转而实施“南进”计划。1940年9月,日本占领了印度支那北部。1941年12月,日本偷袭了美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
——摘编 自李凡《日苏关系史( 1917-199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放弃“北进’苏联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实施“南进”计划的影响。(7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明朝建立后,云南西部大理一带,存在段氏割据势力。洪武十五年(1382)闰二月,沐英随蓝玉将兵西攻大理。沐英“身先士卒,策马渡河,水没马腹,将士随之,莫敢后,遂斩关而入”。、蓝玉或分兵其他地区,或下谕招降,云南西部大部归附明朝。沐英、蓝玉又取得平定云南西部的胜利。次年三月,诏傅友德、蓝玉班师,由沐英率数万众留守云南。沐英上疏说“云南地广,宣置屯田,令军士开耕,以备储蓄”。朱元璋同意了沐英建议。沐英率军士且戍且屯,一时云南屯田大兴,粮食牧获大有增加。沐英还组织民工疏浚河道,扩广滇池,兴修水利:招商入八滇,运进束谷帛盐,发展商业。他整修道路,保护粮运,、州、县学遗几十所,择选民间优秀及土官子入学,月赐饮膳,年赐衣服。他本人“居常读书不释卷,暇则延诸儒生讲说经史”。在沐英统治时期,云南相当安定。
——摘编自白寿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沐英治理云南的主要政绩。(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沐英治理云南的历史意义。(7分)
历史试卷答案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C
B
C
B
B
A
A
D
D
C
A
C
41.(25分)
(1)特点:注重理论上的探讨与提高;官府设立医药卫生等机构推动医学发展;涌现出大量的医学著作和众多的医学流派;重视实践和临床经验;某些领域成就较为突出。(8分,答出4点即可得8分)
(2)影响:造成了人口减少、经济破坏和社会动荡;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兴起和发展;推动了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发展;促进了相关科研的发展。(9分答出3点就可得9分)
(3)原因:政治上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文化上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浪潮兴起(4分);
作用:有利于思想的解放.有利于中西医的融合和中医现代化。(4分)
42【答案】(12分)
示例一:论题:救亡与启蒙是近代中国的两大主题。
阐述:19世纪中期以来,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等条约体系,进步国人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在奋起抗争外来侵略的同时也兴起了启迪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并在洋务运动中加以实践;19世纪末面对列强掀起的瓜分狂潮,农民阶级掀起了“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民族资产阶级以实业救国、变法图强和民主共和为旗号掀起了救亡国存的新高潮。
这些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的侵略,同时又传播了新思想,启迪了民众的智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所以说救亡与启蒙是近代中国的两大主题。
示例二:论题: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两大主要矛盾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
阐述:鸦片战争之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变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两大矛盾的更替极大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阶级矛盾上升,中共总结经验教训,在农村开辟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路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伴随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国共双方作出调整,中共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而“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也反映出国民政府抗战到底的决心,国共双方共同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所以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两大主要矛盾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
45【答案】(15分)
(1)背景:思想解放潮流兴起;党和国家工作中心逐渐转移到经济建设领域;全国就业形势严峻;服务业自身增长潜力凸显。(8分)
(2)特点:以个体经济为切入点;起初并未基于服务业自身和计划经济体制;从个别推进到全面展开;渐进市场化。(7分)
46. 【答案】 (15分)
(1)中国坚持抗战牵制了日本;日不国内各种矛盾的激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日苏在远东地区的实力对比悬殊。(8分)
(2)使日本迅速占据大片殖民地并狄取了大量战略资源;激化了日本与美英等洋战争爆发;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7分)
47【答案】(15分)
(1)政绩:出征云南时,积极参与剿灭和招抚割据势力;主政云南后,主动上书,倡导屯田,兴修水利,积极发展农业生产;重视农业、商业和交通运输全面发展;重视社会教化,并身体力行开展儒学教育活动。(8分)
(2)意义:剿灭大理的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屯田重商促进了云南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改善了民众的生活;兴办教育,有利于民风的改善,形成重教之风,促进社会安定。(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