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是由【kuailonggu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开鲁一中2020-2021上学期高三历史学科第一次阶段性考试
命题人: 时间:2020、09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
间为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号、科类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第Ⅱ,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部分 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下表是考古发掘的战国时期部分墓葬信息表。它反映出当时 ( )
墓葬名称
墓主
身份
墓道数
墓道长(米)
面积(口)
(平方米)
附属设施
金村V号墓
周天子
1
车马坑2
固围村M1
魏王
2
125
756
?
胡庄韩王陵
韩王
2
?
954
24座陪葬坑
邯郸二号陵
赵王
2
70*
1600
陪葬坑陪葬墓
注:*表示该数据是最小值;?表示没有相关信息。
A.墓葬规制严整 B.等级制度消亡 C.贵族阶层没落 D.社会变动剧烈
2.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 )
A.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 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
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 D.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
3.下表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它反映了唐代( )
时 期
概 况
高祖,太宗时期
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
高宗、武后时期
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来源:]
玄宗时期
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
A.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 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
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 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
4.唐朝前期,科举考试科目以文辞科和儒学科居多,策问针对性不强;唐中后期则以政事科为主,策问的题材包括藩镇割据、军费开支、财政税收、土地兼并、边疆关系等重大问题。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来源:学#科#网Z#X#X#K]
A.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 B.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动
C.门阀士族势力的衰落 D.科举考试程序的改革
,孙悟空形象的变化如下表所示。孙悟空的形象塑造
6.南宋时期,出现了“圩田”、“沙田”、“涂田”等多种土地利用形式;稻麦两熟制得
以推广,也有在水稻收割后种植其他粮食、蔬菜油料作物或绿肥作物。这些现象( )
A.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的压力 B.表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说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受到当时土地政策的影响
7、论及有明一代的政府组织形式,有研究者认为“官府的正式组织与唐宋时期几无差别。处于最高级别的是军事机构、监察机构和行政机构。”从行政机构的角度看,与唐宋“几无差别”的是
A. 丞相 B. 内阁 C. 六部 D. 刺史
8.明清时期,商人往往采取“合伙”、委托资本(把资金委托给有商业才能且值得信赖的人经营)、通过各种人际关系(包括亲戚、朋友、同乡等)提供资本等方式进行筹资活动。这些筹资方式( )
A.推动了商帮的形成与发展 B.促使股份制企业出现
C.导致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D.催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9.清初思想家唐甄称:“立国之道无他,惟在于富。……夫富在编户,不在府库。若编户空虚,虽府库之财积如丘山,实为贫国,不可以为国矣。”这反映出他主张( )
A.加强户籍管理 B.国富寓于民富 C.保护小农经济 D.减免民众赋税
10、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四库全书》的编纂者们惊讶于乾隆表达的对《正统辩》的认可:“以元继南宋为正统,而不及辽金,持论颇正。”乾隆持此说的主要原因是( )
11.自19世纪中叶洋纱大量进口后,农家不再自己纺纱,逐渐购入洋纱织布。手工织布不但没有在机织棉布面前立即败退,反而得到一度的兴盛和繁荣,日益从农家分离出来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行业。到1894年,手工织布工场已相当普遍。这主要反映了
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
进口机织棉布在中国滞销 D.传统手工业专业化程度提高
12. 宣统年间,卢彤编绘了一套《中国历史战争形势全图》,图中战争英雄以黄帝、岳飞等汉族英雄为主。民国初年,作者修改全图,超越单纯汉族英雄叙述,转以历史上开疆拓土、扬威异域、增进国家光荣、促进国民进步者为依归。从这一变化可以推知当时部分知识分子
13. 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材料表明领事裁判权
14、全面抗战爆发后,“晋南(根据地)一带在敌区用关羽的忠义来唤醒民众、乡士不做汉奸”;歌唱岳飞的歌“长江大水滚滚流”飘荡在延安的上空。对这些现象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A. 华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萌发 B. 借助通俗文化增强抗战意识
C. 运用革命理论武装根据地群众 D. 广泛动员民众争当抗日英雄
15.如表为1948年土改期间张庄村(现隶属山西长治市)农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动机
调查表。据此可知( )
动机
人数
想争取平等权利、言论自由
10
因为翻了身而拥护党
3
想为人民服务
2
想打倒地主
1
想当干部
4
想掩盖缺点
4
想在党的保护下躲避财产没收
1
不知道为什么
1
A.革命激发了农民的政治热情 B.平等自由思想在农村广泛传播
C.农村投机革命的现象较为严重 D.土地改革在各地得以顺利开展
16.1958年,存在大量盐碱地的鲁西北在“以粮为纲”的口号下广泛种植小麦,但产
量很低;到了80年代,当地农民改种棉花后卖给国家换取粮食,因而流传一首民谣:
一亩小麦吃不饱,半亩棉花做贡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改变了统购统销政策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C.农民获得土地经营自主权 D.山东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
17.“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伪道德,正是觉得‘神圣’的要求太高,很难企及,结果就硬撑门面,就伪装为善……而‘虚伪’恰恰是对人性破坏最烈、腐蚀最大的毒剂。”在此,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
A.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 B.揭露了旧文化的缺失
C.夸大了对人性的赞美 D.颠覆了国人的道德观
18.下面是一幅创作于1953年的宣传画,该宣传画反映出当时我国( )
A.人民公社获得了广大群众拥护 B.农业合作化运动出现“浮夸风”
C.家庭副业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D.人民群众建设祖国的热情高涨
。布一般都不裁剪,而是
通过披挂或缠绕把一块布穿在身上,形成优美的垂褶,如多利亚式希顿(图8)和爱奥尼
亚式希顿(图9),公元前200—150年前后,由于黄金分制法的广泛应用,腰带位置上
移,希顿变成高腰的设计(图10)希顿的设计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
图8多利亚式希顿 图9爱奥尼亚式希顿 图10穿高腰希顿的古希腊女人
A.人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B.追求自由精神
C.开放包容的政治文明 D.崇尚理性之美
20.恩格斯说,近代资产阶级国家可以“把罗马法以及它对简单商品所有者的一切本质
的法律关系(如买主和卖主、契约、债务等)所作的无比明确的规定作为基础”。恩格
斯旨在强调罗马法( )
A.极力维护债务奴隶制 B.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
C.维护商人的经济利益 D.经济方面的深远影响
21、.1694年,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
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才成为议会中较为多数的党派。不仅如
此,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时期,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这表明英国当
时
22、美国1787年宪法对最高法院权限的规定笼统,也没有明确它对大法官约翰•杰伊(1789-1795年在任)情愿回纽约去当州长,也不愿意继续留任。据此判断,当时美国( )
A. 三权制衡机制尚未健全 B. 最高法院未获得各州认可
C. 联邦政府处于无权地位 D. 权力部门间存在尖锐矛盾
23、.李可夫在1917年讲道:“社会主义变革太阳将从何处升起?我想,根据现有条件,
根据居民的生活水平,开始社会主义变革不是我们的事情,我们没有力量和客观条件来
做到这一点......
我们面临着伟大的革命任务,但我们不能超出资产阶级的利益的范围来完成这项任务。”
该讲话时的俄国
24、 20世纪50年代,英国出现了一批反映颠覆传统社会价值观的叛逆青年的影片。影片主人公一般是劳动者出身,他们热切期盼的全新生活在战争结束后并没有实现,他们失望、愤 怒,产生反叛的情绪。这类电影作品
A.抒发了浪漫的情怀 B.体现了复古的倾向
C.突出了理性的色彩 D.具有现代主义特征
第Ⅱ卷(非选择题 52分)
本大题包含三道材料题,其中25题25分,26题12分,27、28题15分,为选做题 ,把选择的题号写在括号中,如不写清选择题号,按27题答案评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指定位置,超出指定区域部分不给分。
25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家训是指家庭或家族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传统家训有口头家训和书面家训等形式,有专著、散文、诗歌等体裁。家训的内容主要涉及齐家治国、为人处世之说,包括孝道、勤俭、谦恭、诚信、慎修、勉学、自省、向善、安分、积德、睦亲等诸方面的问题。我国传统家训发轫于先秦时期,发展于汉魏六朝时期,成熟于隋唐时期,鼎盛于宋元明清时期。先秦时期,大多数家训还夹杂于各种文献之中。汉魏六朝时期,一些贵族官宦及饱学之士把家训当作独立的著述进行编写。宋元明清时期的家训中较多渗透了择业、理财等经济思想。随着传统家族组织的日益完善,包含家法、族规等具有极大约束性内容的家训产生。家族制定家训以及训俗、乡约具有超个体家庭的、多点成面的社会普及性,促使传统家训向社会家训转变。
   ——据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整理
材料二 近代以来,由于时代的急剧裂变,传统家训在近代发生了转型。一方面,由于“家庭革命”(大家庭数世同堂、同灶共食的局面逐渐被小家庭取代)风暴的影响,家训专著及家诫、家范等专门性的家训单篇在家庭中的地位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已然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交通工具逐渐发达,人们的分别较以前更为经常,而当时电话、传真等并不普遍,这为家书的发展留下了极大的空间。这样,家书取代家训专著和家训单篇成为这一时期家训的主要形式。另外,这一时期的家训思想比较混杂,既有封建思想,又有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主义思想,还有无产阶级的新民主主义思想,其中以封建思想和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主义思想为主。
——摘编自朱明勋《中国家训史论稿》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家训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明清时期传统家训鼎盛的社会背景。(1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传统家训出现的新变化。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浅谈对传统家训传承的认识。(9分)
26.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丛书书名
历史著作的书名往往可以勾勒出历史的发展面貌和基本线索。请在材料中任意选择一本著作,结合史实对其书名进行阐述。(要求: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928年,南京等及相互尊重主权之原则,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特权成为运动的目标。通过重订新约,改变了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均一税则(即凡进口货物不分普通品与奢侈品,均纳5%的关税),规定了进口货物按性质分级纳税。南京国民政府还颁布了《管辖在华外国人实施条例》,规定“外国人应受中国各级司法法院之管辖”“外国人犯违警罚者,由法院或警察机关审讯之”。并同比、英等国照会签订收回天津、威海卫、厦门等租界的专约或协定。改订新约运动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是也应该看到,南京政府收回的这些权利是不彻底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政府急于向国联乞援,不敢得罪列强,改订新约运动最后偃旗息鼓,有些内容并未达成。
——摘编自石源华《中华民国外交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9分)
2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今年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响应国家号召,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先后在城关粮油所、县粮食局、县纺织公司、三胡区、卯洞公社、县外贸局、县建设银行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他曾说:“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几多(好多)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摆自己啊?!我有什么功劳啊?!”2018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
——选编自《人民日报》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富清对新中国的贡献。(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富清等先进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9分)
答案
DBDBC ACABC DCCBA CBDDD DABD
25、(1)特点:①形式、体裁多样,内容丰富;(2分)
②起源早,阶段性明显;(2分)
③逐步发展为独立的专著;(2分)
④日益社会化并具有一定约束性。(2分)
背景:①农耕经济的发展;(2分)
②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观念的变化;(2分)
③儒家思想(理学)的影响;(2分)
④宗法观念和传统家族制度的发展。(2分)
(2)新变化:①家训以家书为主要形式;(2分)
②家训思想多元化,新旧并存。(2分)
   认识:①要传承和发扬传统家训中的优秀思想和道德精髓;(2分)
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实现传统家训的创造性转化,将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3分)
26、(12分)【解析】本题是小论文试题,考查学生提取获取信息、提出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材料提供了一组丛书的书名,设问提示了书名的作用:勾勒历史的发展面貌和基本线索。试题要求学生用史实阐述书名的内涵,即根据书名提示的某一阶段的历史特征,用史实加以说明。解题过程中,要准确理解书名的含义、所属知识模块(政治、经济、文化)及时间阶段。小结要对书名及阶段特征进行提升,史实运用要准确无误,阐述要有逻辑。
示例一:书名: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2分)
阐述:波峰是指秦汉时期的政治。秦完成统一,虽二世而亡,但之后的两汉疆域得到拓展,
对边疆加强了管理,维持了近四百年的稳定和统一。同时,秦以皇帝制度为核心,废除分封
制,推广郡县制,设立三公九卿,建立一整套的官吏选拔、考核、监察制度,正式创立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制。汉承秦制,不断加以完善。创立中朝,削弱三公,加强皇权。实行推恩令,
派遣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实行察举和征辟制,大量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完善官僚制
度。总之,秦汉是中国古代国家统一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第一个高峰。
波谷是指魏晋南北朝的政治。魏晋时期,国家分裂,战乱不断,人民流离失所。在政治制度
上,门阀士族崛起,九品中正制强化了士族对权力的世袭支配,贵族政治回潮。儒学低落,
玄学、佛教、道教流行,在此背景下,皇权的独尊和神圣被淡化。由此可见,魏晋时期,国
家政治状况掉入低估。(8分)
综上所述,波峰与波谷的书名非常准确地描述了秦汉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状况。(2分)
示例二:书名:集成与转型——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2分)
阐述:集成指明清时期的文化总结。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文化领域出现了诸多集大
成者的成就。思想上,基于对儒家思想的总结及反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等伟大思想家。
他们反对君主专制,重视商业、提倡经世致用。这既是对传统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也是对
程朱理学的批判,对后世影响深远。在科技领域,出现了一大批总结性的科技巨著,如医药
学著作《本草纲目》、农学著作《农政全书》等。文学艺术上,古典小说达到高峰,《红楼梦》
等文学巨著问世,融各派所长的京剧产生。总之,明清时期的文化集往昔之大成,出现了文
化的高潮。
转型是主要指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的思想变革。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断侵略中国,向
西方学习成为救亡图存之道。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魏源成为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中国
人,他们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科技。60年代的洋务派在此基础上提出“中体
西用”的思潮,引领了洋务运动。90年代随着甲午战争的惨败,维新派打着传统思想的旗
号,认为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才是救亡之道。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推
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终结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由此可见,近代以来,中国思想经历
了巨大的转型,传统思想越来越受质疑,向西方学习成为主流,推动了社会的转型。(8分)
综上,该书用集成来描述明清的文化,用转型来概括近代的思想状况符合时代特征。(2分)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其它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27、(1)内容:废止旧约,重订新约;争取关税自主权;收回领事裁判权;收回部分租界和租借地。(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2)评述:
积极作用:推动关税自主,有利于保护国内市场,对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政府财政收入有一定作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司法地位,使中国朝着司法独立迈出了一大步;客观上促进中等的国际关系,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使帝国主义国家放弃了一些在华特权,维护了民族利益,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局限性(或不足之处):没能使中等条约的束缚;没有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没有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3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2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贡献:①革命斗争年代,在部队保家卫建设时期,到地方为民造福。(3分)
(2)精神:①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革命本色;(3分)
②朴实纯粹、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3分)
③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先人后己的牺牲奉献精神。(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