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KS5U解析】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格式:doc   大小:1,120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KS5U解析】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jimilu 2025/5/15 文件大小:1.0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KS5U解析】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KS5U解析】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是由【jimilu】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KS5U解析】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Ⅱ卷答案直接写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各种小吃,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人的日常饮食。米饭,永远是江南餐桌上最后的主角。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饭的古人类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答案】D
【解析】
【详解】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元谋人和北京人还未过上农耕生活,不会种植农作物,故A项和B项错误。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是粟,故C项错误。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饭的古人类是河姆渡人,故D项正确。
2. 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
A. 城中发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
B. 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
C. 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
D. 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
【答案】B
【解析】
【详解】“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说明大多数墓葬中没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由此可证明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明显,B项符合题意;城中发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只能证明早其农业的出现,排除A项;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只能证明当时的城市建造技术,排除C项;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只能证明历史的悠久,排除D项。
3. 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所知,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区域创造了原始文化。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区,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但是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 )
A. 以中原地区为主,逐渐向外辐射 B. 呈现八方雄起、丰富多彩的姿态
C. 在诸多区域同时出现,各自发展 D. 各地区存在延续不断的继承关系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但是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 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文明中心共存的特点,答案选B,A C D三项与题意要求不符。
考点:中华文明起源
点评:中华文明遍布各地,呈现了多元发展、互相渗透、融聚一体的特点。在世界四大文明体系中,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和不断向前发展的独立文明体系,这一早就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文明特征。
4. 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其内底铭文中提到周武王在世时决定迁都于天下的中心,“宅兹中载。据此可知
A. 西周早期天下观已经萌发产生
B. 周成王时期中央权力高度集中
C. 分封制推动了国家的形成发展
D. “何尊”代表青铜器最高技艺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迁都于天下的中心”、“是‘中载”可知西周时期已经萌发产生了早期的天下观,故选A项;西周时期没有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分封制和青铜器技艺水平的高低,排除CD项。
5. 《尚书》记载“有夏(夏朝)多罪,天命殛(ji,杀死)之”、“商罪贯盈,天命诛之”。这反映了夏周时期
A. 政权更替频繁
B.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 尚未实现高度集权
D. 世袭制度遭到废弃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内容表明夏启、商纣王罪孽深重,商汤、周武王都表明自己行为合“天义”,是代表上天的意志行事,借助上天来宣传自己合法性和权威,因此表明了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故B符合;夏商周时期尚未形成中央集权,故C错误;材料无法反映政权更迭频繁,故A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和史实,故排除;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 专制王权强大
C.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D. 个人观念淡漠
【答案】C
【解析】
【详解】中国人的姓氏和血脉、家族相联在一起,因此中国人将姓置于个人名字之前,反映出家族宗法观念浓厚,故C正确;AB材料体现不出来,材料只是说的中国人的姓和名的组合与西方不同,排除;个人观念说法明显与材料相反,排除D。
【点睛】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7. 孔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曰:“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当时的儒者
A. 适应社会转型之努力
B. 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C. 重构礼乐纲常的愿望
D. 不受重用的愤懑之情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侧重体现是孔子和孟子的社会责任感,并未涉及到社会转型,也未体现孔孟不受重用的愤懑之情,故AD错误。材料中孔子的大意是如果有人用我治理国家一年便可以搞出个样子,三年就一定会有成效。孟子大意是平治天下这样的大任,如今这世上除了我,还能有谁?这体现出作者的胸怀大志一心想要平治天下的伟大抱负,故选B。重构礼乐纲常是董仲舒提出的,为汉武帝所采用,故C错误。
【点睛】材料式选择题要把握住材料的中心,对材料的理解要注意几个原则:一是全面性,不要断章取义,也不能以偏代全,二是准确性,不要曲解材料的原意,对选项的理解要注意是否符合史实;是否与材料相关;是否体现材料的中心。
8. 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较快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 )
A. 各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 封建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C. 各国重视兴修水利工程
D. 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知识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主要反映了经济得到发展,它的根本原因主要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回答。选项中只有B项符合题意。所以选B。
9.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惠文王继位,“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秦策一》)说话者代表的阶级(层)立场是( )
A. 立功将士 B. 富裕农民
C. 新兴地主 D. 没落贵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商鞅变法。从材料的含义可知,此人对商鞅变法持反对态度,应是变法中受到打击的旧势力即没落贵族。所以应选D。ABC都是变法的受益者,支持变法。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认识
10. 在阿房宫遗址出土的一块秦砖(见下图)上,用小篆写了“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十二个字。其中“海内皆臣”这四个字最能表明秦朝
A. 经济繁荣 B. 国家统一 C. 文化统一 D. 百姓安居乐业
【答案】B
【解析】
【详解】小篆是秦朝统一后的通用字体,“海内皆臣”说明四海之内都臣服,体现出的是秦朝国家统一的信息,故B项正确;秦砖显然是歌颂秦始皇的丰功伟绩,不是经济繁荣的体现,故A项错误;小篆是通用字体,不能说明文化上统一,故C项错误;秦朝的百姓赋税沉重,并不是安居乐业,故D项错误。
11. 西汉桓宽《盐铁论》记载:吴王专山泽之饶,海赋其民,赈赡穷乏,以成私威。私威积而逆节之心作。这说明了当时
A. 亟须遏制地方腐败势力的膨胀 B. 专营专卖政策产生负面影响
C. 盐铁专卖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D. 推行集权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题干材料的大致意思是:吴王垄断了富饶的自然资源,通过减轻赋税、救济穷困小民的手段,收买人心,以提高个人的威望。个人威望提高了,叛逆朝廷之心就产生了。由此可见,材料的观点时希望能够在经济上实行集中管理,以杜绝地方专权或者叛乱的发生,故选D;从材料看,吴王不是地方腐败势力,故排除A;“吴王专山泽之饶”是个人垄断,而不是国家的专营,故排除BC。
12. 据《汉书》记载,汉废帝刘贺因“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而被废黜。但在海昏侯墓(即刘贺之墓)的考古发掘中,却出土了大量包括《论语》《礼记》等内容的竹简木牍,在主椁室还发掘出了一扇绘有孔子像的屏风。这说明
A. 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有价值
B. 历史事实需要不同史料互证
C. 文献资料不能还原历史事实
D. 实物史料可弥补文献史料的局限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海昏侯墓发掘的史料属于一手史料,《汉书》属于文献史料,是二手史料,墓葬的挖掘论证了《汉书》记载史实的不足性,故D项正确;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可以相互印证,二者价值没有可比性,故A项错误;文献史料也能还原历史的事实,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两种史料的相互印证性,不是说明所有历史事实需要不同史料互证,故C项错误。
13. 在中国古代,地方管理一直都是封建王朝统治的重要命题,秦实行郡县制,东汉实行州郡县制;唐实行道府(州)县制;宋实行路府(州)县制;元则实行省路府州县制,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这些王朝都对地方实施了绝对控制
B. 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
C. 各朝地方管理体制因皇帝的好恶而调整
D. 三级管理体制优于两级管理体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我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大都是前代地方行政层级的沿袭变革,故B正确;元朝的行省制下地方有较大自主权,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因皇帝的好恶而调整”,排除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三级管理体制优于两级管理体制,排除D。
14. 西晋永嘉年间,匈奴人刘曜攻破洛阳,杀死贵族、官僚、庶民三万余人,洛阳变成一片瓦砾,从此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战乱之中。上述历史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是
A. 大大削弱了豪族势力,推动了社会发展
B. 造成北方人大批南迁,促进江南开发
C. 结束了北方门阀制度,社会趋于安定
D. 豪族趁机扩充实力,形成军阀混战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永嘉之乱后,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战乱之中,其产生的社会影响是大量北方民南迁,促进了江南的开发,B项正确;洛阳成为废墟,北方分裂战乱的情况下,遭受打击的更多的是普通民众,AC项错误;永嘉年间,匈奴人刘曜攻破洛阳,腐朽的豪族并没有促成军阀割据,而是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国家进入东晋十六国对峙的局面,D项不符合史实。
15. 唐代敦煌户籍残卷记载:公元700年,户主张玄均34岁为丁男,户内另有丁男1人,寡1人,合应授田230亩,而其实际授田为75亩;721年,董思切一户应授田131亩,而实授田为28亩。这反映了唐代
A. 均田制已遭到破坏
B. 分配土地严重不均
C. 官吏的腐败贪污
D. 各地的经济不平衡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应授田230亩,而其实际授田为75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唐代均田制名不副实,已遭到破坏,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均田制的问题,不能说明分配土地严重不均,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官吏的腐败贪污,故C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各地的经济不平衡,故D项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关键信息出发,“授田”属于均田制的内容,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实际授田数量极低的材料可以分析得出正确答案。
16. 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 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同
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在提升
D. 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到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说明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在北方产生重大影响,故C项正确;A项中“开始”表述错误,排除;材料只是反映南方喝茶的习俗在北方产生重大影响,无法体现南北方饮食习惯趋同,排除B项;南宋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D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17. 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氏锦”这表明
A. 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 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 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 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唐代的外交,唐代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外来文化只能说是丰富了唐代的社会生活,而不是改变了,A项不能选;材料表明在唐代有外国的丝织品传入中国,并不能说明我国手工业衰落,技术落后,应该是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所以,B、C不正确,A项材料未有体现;所以选D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课标外)
18. 唐朝后期推行两税法: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资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这一政策
A. 放松了国家对劳动力的人身控制 B. 导致了唐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C. 税制更加繁复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D. 巩固了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唐朝的两税法不按人丁为收税的标准,使农民对政府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放松,故A项正确;材料主旨与藩镇割据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B;两税法更简洁,排除C;根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可得出这有利于商业的发展,不利于巩固封建土地制度,排除D。
19. 北宋曾把与契丹政权边境交界地区的一些地方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戎”改为“安肃”,“破虏”改为“信安”,等。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 陈桥兵变 B. 宋辽议和 C. 宋金议和 D. 偏安江南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威虏”“静戎”“破虏”可知,这些名称具有明显的战争对抗色彩,说明当时北宋与契丹处于战争状态;而改名之后的地名则出现和缓、安宁的特点,这种现象只有在宋辽议和后才会出现,故B正确;陈桥兵变是北宋建立的方式,A错误;金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C与材料不符;偏安江南是南宋政权的特征,D错误。
20. 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朝代,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文化和知识分子政策。为防止骄兵悍将的出现,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这说明
A.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B. 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科技发展
C. 知识分子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 D. 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相辅相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宋朝实行重文抑武的统治策略,在打击武将权势的同时,其文化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推动了科技发展和文化昌盛,这说明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科技发展,B项正确;科技发展与文化繁荣的关系与材料无关,A项错误;宋朝文治与国家科技发展的关系,不能说明知识分子决定科技发展,C项错误;科技进步与文化发展相辅相成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错误。
21. 东晋孙绰(chuò)认为,僧侣出家,弘法修道,是光宗耀祖,是无上之孝行。葛洪在《抱朴子》中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由此可知
A. 儒学独尊的局面仍未被打破
B. 儒学社会地位相对稳固
C. 儒、释、道三教合一局面形成
D. 佛、道挑战儒学正统地位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佛教和道教里面吸收儒家思想的“光宗耀祖”、“忠孝和顺”等观念,体现出当时的儒学地位相对稳固,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分析的是佛教、道教思想的发展与儒学的关系,不是在强调儒学独尊的局面,A选项不符合题意;儒、释、道“三教合一”与材料信息无关,佛道挑战儒学正统与材料分析的佛教道教吸收儒家主张不符,CD两选项错误。
22. 王安石变法时,青苗法规定“不愿请者,不得抑配”,“取息二三分”,以实现“取民之财,还以助民”的目的。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地方官往往强令民户向政府借贷,且“取息高达六分”,以致“害民如此”。对此现象最佳的理解是
A. 变法只顾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无视民众负担
B. 王安石变法的有些法令在制定时考虑不周全
C. 王安石变法的主观动机与实际效果存在偏差
D. 部分地方官员在实际执行时偏离了法令条文
【答案】D
【解析】
材料“在执行过程中,地方官往往强令民户向政府借贷……害民如此”反映了部分地方官员在实际执行时偏离了法令条文,故D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变法无视民众负担,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王安石变法的有些法令在制定时考虑不周全,故B错误;材料重点是反映地方官员在实际执行的问题,不是变法的主观动机与实际效果存在偏差,故C错误。故选D。
23. 如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 830 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
A. 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 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 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 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项与材料不符,表格中得到选拔的不仅有士族子弟,还是有寒族;B项说法错误,九品中正制是以门第做官,而科举制依据成绩;C项说法错误,不是缩小了范围,是扩大了范围。因此ABC三项均不正确。从材料可知科举制选拔的范围还主要是在士族阶层,还不完善,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名师点睛】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中实行时间最长,最为完善的一种制度。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起源于隋代,此后科举不断随着王朝的更迭而发展进步以致臻于完善,但物极必反,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1905年秦代最终废除了存续千年的科举制。高考中对科举制的考查角度多样,题型众多,是高频考点和难点,需要在平时学习中强化基础训练。

最近更新

诗经中赋比兴微课脚本公开课一等奖课件赛课获.. 13页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解读 26页

琴诗飞扬科技文阅读复习131212公开课一等奖课.. 31页

水磨石地面施工工艺过程 18页

企业战略升级暨新品发布会营销策划方案 20页

口腔修复学医学宣教专家讲座 54页

女性保健专题知识 52页

天然气脱水原理课程介绍 59页

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升级与2025物流成本优化分析.. 27页

广东省药品采购方案解读与行业分析报告 31页

炫酷科技风互联网通用PPT模板 23页

招聘面试管理培训课件 69页

粉色简约风美容行业商业项目计划书PPT模板 29页

绿色中国风传统节日端午节主题班会PPT模板 21页

《外婆的道歉信》读后感500字 16页

蓝色商务风互联网科技产品推介PPT模板 28页

消化腺专题知识讲座 39页

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2025农业科技项目资金使用.. 28页

原子物理与量子力学习题解答(00001) 21页

免疫规划工作组织管理课件 89页

2025年度物流仓储运输租赁合同 8页

2025年度物业对业主损坏赔偿及物业费减免协议.. 7页

2025年度版手房买卖合同——版手房交易风险评.. 10页

2025年度烟草零售店铺选址与租赁合作协议 8页

2025年度湿地公园绿化工程承包合同 9页

2025年度温室大棚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承包合.. 10页

2025年度淘宝商品推广合作协议书 10页

入团考试知识大全 20页

”班主任节“主题班会PPT 12页

干选机安装方案 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