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新登革热专业知识讲座 】是由【知识徜徉土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新登革热专业知识讲座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一、概述
二、病原学
三、流行病学
四、发病机制与病了解剖
五、临床表现
六、诊疗与判别诊疗
七、治疗
新登革热专业知识讲座
第1页
一 概述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发,由伊蚊传输急性传染病。临床以高热,肌肉骨关节痛,极度乏力,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降低为特征。
登革(dengue):西班牙语,意指装腔作势。描写本病急性期因为关节疼痛,其步态好像装腔作势样子。
新登革热专业知识讲座
第2页
一 概述
本病于1779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及美国费城发觉,并据症状命名为关节热和骨折热。1869年由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命名为登革热。
近年当地域流行情况:
1978年 石湾
1993年 禅城区:城南、同华东、文沙
1998年 南海
新登革热专业知识讲座
第3页
二 病原学
病原体:登革披盖病毒,为B组虫媒病毒,披盖病毒科,黄病毒属;
病毒颗粒呈哑铃状(700×20--40nm)、棒状或球形(直径为20--50nm);
关键为单股RNA分DEN-1, DEN-2 DEN-3 DEN-4四个血清型;与其它B组虫媒病毒如乙型脑炎病毒可交叉免疫反应。
新登革热专业知识讲座
第4页
新登革热专业知识讲座
第5页
二 病原学
登革病毒对严寒低抗力强,在人血清贮存于普通冰箱可保持传染性数周,-70℃可存活8年之久;
但不耐热,50℃、30min或100℃、2min皆能使之灭活;
不耐酸、不耐醚。
用乙醚、%福尔马林能够灭活。
新登革热专业知识讲座
第6页
三 流行病学
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未发觉病毒携带者;
患者在发病前6~18小时至病程第6天,含有显著病毒血症,可使叮咬伊蚊受染。
在流行期间,轻型患者数量为经典患者10倍,隐性感染者为人群1/3,隐性感染者多,可能是主要传染源。
新登革热专业知识讲座
第7页
三 流行病学
传输媒介:伊蚊
海南、东南亚诸洋岛屿----白纹伊蚊
在32℃ 时病毒在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含有传染性(病毒分布到蚊体全身:唾液腺、肌肉和细胞),传染期长者可达174日。含有传染性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输给人。
有学者在捕捉伊蚊卵巢中检出登革病毒颗粒,可经卵将病毒传给下一代(意见不一),推测伊蚊可能是病毒储存宿主。
新登革热专业知识讲座
第8页
新登革热专业知识讲座
第9页
新登革热专业知识讲座
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