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1高考历史统考版二轮复习学案:第2篇 第4辑 板块1 专题1 沿革——政治文明的精髓与局限 Word版含解析 】是由【guwutang】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1高考历史统考版二轮复习学案:第2篇 第4辑 板块1 专题1 沿革——政治文明的精髓与局限 Word版含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沿革——政治文明的精髓与局限
君主专制下中枢机构的演变
时期
演变历程
历史结论
秦朝
皇帝制度: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三公九卿制: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管行政、监察和军事;下设诸卿负责具体事务,集权于皇帝
(1)演变脉络:秦朝建立——两汉巩固——隋唐完善——北宋加强——元朝发展——明清强化并走向顶峰
(2)演变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西汉
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建立“中朝”,中朝主决策,外朝主执行,改变了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
隋唐
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分工明确,互相牵制,从而分散了相权;尚书省下设六部,具体执行国家事务;保证了皇权独尊
两宋
中书门下、枢密院分掌行政和军事,三司分管财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相权
元朝
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
明朝
明太祖废除丞相,设置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清朝
清初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康熙时,设置南书房;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1.唐宋时期,六部长官无权向皇帝直接奏事和发布皇帝命令,明代六部长官获得了直接上书皇帝并发布皇帝诏令的权力。这一变化表明明代( )
A.中枢决策发生异变 B.君权与相权矛盾不可调和
C.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D.六部长官的权力迅速膨胀
C [由材料“明代六部长官获得了直接上书皇帝并发布皇帝诏令的权力”可知,明代废除了丞相制度,皇帝直接管理六部,君主专制得到强化,故选C项。]
君主专制下地方体制的变革
时期
表现
历史结论
秦朝
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1)实质:中央集权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2)发展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西汉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设刺史,颁布
“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唐朝
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唐玄宗时设置军镇,长官为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宋朝
派文臣做地方官,设通判负责监督;派转运使管理财政,改变了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从宋代后,中央确立了对地方的优势
元朝
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另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
明朝
废除行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事和监察
2.钱穆认为:封建制逐步破坏,郡县制逐步推行,自春秋至战国已然。虽封建遗形尚未全绝,然终不能再兴……此自景、武下逮东汉,封建名存实亡,尺土一民,皆统于中央。这说明秦汉( )
A.结束分封制,实施郡县制
B.开创并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C.建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D.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 [钱穆认为郡县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逐步取代了分封制,至西汉景帝、武帝一直到东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说明秦汉时期开创并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故选B项。]
古代选官和监察制度的完善
时期
选官制度
特点
监察制度
历史结论
夏商周
世官制
贵族子弟世代承袭权力
—
(1)选官模式和依据的变化:世官制(爵位、血缘)
→军功爵制(军功)→察举制(名望、品行)→九品中正制(门第)→科举制(才学)
(2)监察制度:古代监察制度范围从中央扩展到地方,加强了皇权,有利于中央集权。但基于专制制度的制约,其作用十分有限
战国、秦、汉初
军功爵制
按军功授爵
中央:御史大夫掌管监察
两汉
察举制
以品行为依据举荐人才
地方:汉武帝设州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官及诸侯王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依据品行、门第作为选官依据
—
隋唐至明
清
科举制
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中央:唐代御史台;明清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
地方:唐设“道”;宋改为“路”;明清实行密折制度
3.宋仁宗时,以“宰相自用台官,则宰相过失无敢言者矣”为理由,收回了宰相对台谏官的举荐权,使谏官的监管对象扩大到包括宰相在内的公卿百官。宋仁宗此举( )
A.使监察权得以超越行政权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有利于监察机构行使职权
D.提高了行政效率
C [由材料“使谏官的监管对象扩大到包括宰相在内的公卿百官”可知,宋仁宗的举措有利于监察机构行使职权,故选C项;监督宰相是监察权的正常行使,不能说明监察权超越行政权,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加强君主专制,不是中央集权
,排除B项;监察对象的扩大与行政效率没有关系,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