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创新学案与作业:第九单元 第36讲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

格式:doc   大小:709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创新学案与作业:第九单元 第36讲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1875892**** 2025/5/15 文件大小:70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创新学案与作业:第九单元 第36讲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创新学案与作业:第九单元 第36讲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 】是由【1875892****】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创新学案与作业:第九单元 第36讲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36讲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标要求]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考纲明示]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主干梳理 认知拓展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互动探究 分层突破
  史料精研 微解重难
微解 苏联改革的不足
一 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1954-1960年,先后开垦4000多万公顷荒地。这期间,全国的粮食产量增长了50%以上,其中1/3就是由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提供的。①但由于经营和管理不善,加上粗放耕作,到20世纪60年代初,垦荒区提供的粮食呈现下降趋势。到1964年,苏联便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
——《世界现代史资料选辑》
二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②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
三 有人曾形象地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党的脖子。”
[史料解读] 史料一前三句反映出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成效,后两句则反映出其改革的不足;史料二反映出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军备竞赛严重影响了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史料三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严重后果,从中我们可以分析出三人改革的一些缺陷。
[精研探究] 上述史料反映出二战后苏联改革有何不足之处?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史料一中①表明由于经营管理落后,耕作方式简单粗放,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没有彻底解决粮食问题。史料二中②表明勃列日涅夫改革将重点放在军事工业上,导致苏联人民生活水平落后。史料三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是去除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党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造成了一系列严重后果。
归纳总结 二战后苏联改革的不足之处
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造成人们思想混乱,增添了改革的阻力;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做法,忽视了对经济困难的充分认识,阻碍了改革的进程;戈尔巴乔夫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太快,导致国内局势逐渐失控;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中阻力重重。
  要点突破 深化拓展
要点 、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比较
2.从苏联改革中我们得到的启示
(1)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受挫,说明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违背客观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2)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中自我完善,社会主义改革势在必行。
(3)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崭新、复杂、艰苦的历史任务,不可能一帆风顺。
(4)改革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努力建设政治文明,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例] 20世纪70年代,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1985年,美国里根政府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向世界市场注入大量石油,导致世界油价下跌了129%,苏联损失惨重。这表明(  )
A.苏联忽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代价沉重
B.石油成为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的财政基础
C.石油危机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D.粮食问题严重动摇了苏联的社会经济基础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自斯大林模式形成以来,工农业发展极不均衡,以致1985年美国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时,苏联因油价下跌损失惨重,故A项正确。B、C两项夸大了石油的作用,排除;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高考研析 把握考向
1.(2019·全国卷Ⅱ,35)
表 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  (单位:吨)
上表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
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
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
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
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到1970年,苏联的实际钢产量和煤产量都比计划要低,而肉和蔬菜与瓜类等生活必需品的产量远远低于计划任务,说明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指标而非经济政策,排除B项;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将重点放在农业,而勃列日涅夫改革将重点放在工业上,排除C项;苏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没有改变,排除D项。
2.(2017·全国卷Ⅲ,34)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苏联将集体农庄的劳动报酬由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结合时间“1953年”可知,赫鲁晓夫改革的这一措施旨在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变斯大林时期农业集体化造成的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改变,故B项错误;该措施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但不能消除城乡之间的差距,故C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苏联已经实现了农业集体化,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1956年,一位乡村女教师写信给赫鲁晓夫:“我们的人民还没有过上好日子,尽管十月革命后已经有39年,战争结束也有11年了……改善我们人民的物质生活是完全必要的……瞧瞧集体农庄的庄园,各个集体农庄庄员的庭院吧——一无所有。”针对此现象,当时的苏联政府(  )
A.加强了对农业部门的管理
B.推行固定的粮食税
C.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D.采用市场手段调节农业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50年代苏联集体农庄没落,农民生活水平低下。为此,赫鲁晓夫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故C项正确。赫鲁晓夫时期苏联政府放宽了对农业部门的管理,故A项错误;“固定的粮食税”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而新经济政策此前已被取消,故B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时期,采用市场手段调节农业,故D项错误。
2.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实行国有资产分散化和国营企业私有化,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混合经济”的路子,其实质是(  )
A.放弃了苏联的传统做法 B.社会主义改革成功尝试
C.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 D.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答案 C
解析 戈尔巴乔夫实行国有资产分散化和国营企业私有化,实质上改变了苏联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也就是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故C项正确,A、B两项错误。D项不是实质,排除。
3.(2019·山东济南一中周周清)1957年,赫鲁晓夫把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把中央部所辖企业下放给经济行政区和地方管理;1961年,又把全国分为17个大经济区,设立国民经济工作协调和计划委员会直接领导;1963年,把105个经济行政区合并为47个,设立苏联部长会议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统一领导。由此可见,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
A.体制改革步子过大操之过急
B.政府部门机构重叠职责不清
C.计划管理体制得到一定削弱
D.缺乏明确思路导致前后矛盾
答案 D
解析 从赫鲁晓夫的政策上来看,前期的政策与后期的政策矛盾,而且经常改变,说明他对改革没有明确的方向和思路,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改革步子过大的问题,反而是改革不够坚决和彻底,A项错误;B项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没有明确材料的含义,排除。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江苏海门一模)赫鲁晓夫继承了一份可怕的遗产:“越来越贫困的、实际上半崩溃的农村,技术上落后的工业,最尖锐的住房短缺,居民生活的低水平”。为此,他的农业改革措施是(  )
A.用经济管理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
B.组织个体农民,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C.以收购制取代农产品义务交售制
D.建立家庭农场,承认市场的调节作用
答案 C
解析 用经济管理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故A项错误;组织个体农民,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是斯大林执政时期的做法,故B项错误;以收购制取代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是赫鲁晓夫农业改革措施,故C项正确;承认市场的调节作用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故D项错误。
2.(2019·河北沧州联考)下图为1954-1963年苏联玉米种植面积和玉米产量统计图。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赫鲁晓夫农业改革(  )
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B.利用了自然环境因素
C.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D.是新经济体制的体现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苏联玉米种植面积和玉米产量统计图”可知,玉米种植面积达到最大时,玉米的产量下降,结合所学可知,赫鲁晓夫不结合当时苏联实际情况,不顾苏联气候条件,盲目扩大耕地面积,造成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故选C项,排除B项。赫鲁晓夫改革并未从根本上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排除A、D两项。
3.(2019·天津新华中学期末)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上述说法(  )
A.全盘否定了原有计划经济体制
B.主张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认识到原有经济体制存在弊端
D.试图改变所有制形式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可知,苏联政府认识到斯大林模式存在着弊端,C项正确。根据材料“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可知,苏联政府坚持计划的主导作用,故A、B两项错误;D项结论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
4.(2020·安徽定远中学周测)1976-1980年间,苏联的谷物年均产量较1961-1965年增加57%,%;1981年,苏联的小麦、甜菜、土豆、牛奶等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这一时期,苏联的改革(  )
A.从根本上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B.激活了集体农庄
C.一定程度上调动了生产者积极性
D.调整了所有制结构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1976-1980年间”“苏联的谷物年均产量较1961-1965年增加57%,%;1981年,苏联的小麦、甜菜、土豆、牛奶等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勃列日涅夫改革一定程度上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勃列日涅夫改革依旧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局部修正,排除A项;B项只是部分原因,不能解释工业增长,排除;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改变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故D项错误。
5.(2020·江西临川一中适应考)1978年,苏联向西方出口石油增加了5%,,达到了140亿美元。苏联用于购买国外技术和粮食的财政硬通货中60%以上是石油收入。这一现象(  )
A.体现出勃列日涅夫改革成效显著
B.助长了苏联低效僵化体制的发展
C.说明苏联的工业正快速健康发展
D.使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
答案 B
解析 材料体现了苏联石油出口收入在外汇收入中比重较大,经济结构存在一定问题,故A、C两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结合材料中石油出口占财政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可知,B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美苏争霸问题,故D项错误。
6.(2019·江苏泰州期末)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任之初,一直在思考改革从何改起。经过一个多月的思考,他颁布了《关于消除酗酒的措施》。但是,禁酒运动却遭到质疑和反对,到1988年便寿终正寝了。这从本质上说明他(  )
A.着力改善民生 B.重点发展农业
C.改革方向未明 D.放弃计划经济
答案 C
解析 戈尔巴乔夫从整顿社会风气开始改革,且其发起的禁酒运动很快便寿终正寝,这从侧面反映出戈尔巴乔夫没有明确改革方向,故C项正确。禁酒运动是一种社会风气整顿,不是改善民生的措施,排除A项;从材料中看不出重点发展农业和放弃计划经济,排除B、D两项。
二、非选择题
7.(2019·江苏模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曾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也有许多失败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联从1940年到1952年,农业总产量增加10%,1953年的粮食总产量为8250万吨,低于1913年8600万吨的水平。1958年苏联谷物产量达13470万吨,比1953年增加了5220万吨,畜牧业也有较大发展。但苏联农业在1963年又陷入严重困境,粮食和副食供应日趋紧张,不得不大量从国外购进粮食。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撤消国民经济委员会,重建各工业、建筑业部门,又回到原来条条领导方式。1965年9月开始推行以改进计划工作和加强对企业经济刺激为主要内容的新体制。在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制定并加强了一些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如增加农业投资,注意采用经济核算制,实行有保障的劳动报酬制,鼓励个人副业生产,重视农业生产专业化,加强农业科研等等。但农业仍然是粗放型,现代化水平很低,抗灾能力差,产量难以显著提高。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中的落后部门。
——摘编自张泽森、田锡文
《20世纪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苏联农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并分别说明其主要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农业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依旧落后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苏联农业改革的历史教训。
答案 (1)1940-1953年,发展缓慢。成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明显。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有所发展。成因:赫鲁晓夫改革有所成效。1963年又陷入困境。成因: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没有科学的指导思想,缺乏持久性。
(2)原因: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在工业(忽视农业),而且其执政后期改革与经济发展日趋停滞;有限的农业改革没有从根本上冲破旧体制;没有对农业进行现代化改造。
(3)教训:要把农业放在相当重要的地位(国民经济比例协调);改革要有科学的指导思想,要勇于突破旧体制,不断深入;体制改革与现代化技术改造应同步进行;等等。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苏联从1940年到1952年,农业总产量增加10%”可知当时农业发展缓慢,结合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进行分析;根据材料一“1953年的粮食总产量为8250万吨,低于1913年8600万吨的水平。1958年苏联谷物产量达13470万吨,比1953年增加了5220万吨,畜牧业也有较大发展”可知这段时间苏联农业有所发展,结合赫鲁晓夫改革的成效进行分析;根据材料一“苏联农业在1963年又陷入严重困境,粮食和副食供应日趋紧张,不得不大量从国外购进粮食”可知苏联农业陷入困境,结合所学从赫鲁晓夫改革的局限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二“重建各工业、建筑业部门,又回到原来条条领导方式……农业仍然是粗放型,现代化水平很低,抗灾能力差”并结合所学知识,立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及农业体制的落后进行回答。第(3)问,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鉴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可从国民经济比例、体制突破、指导思想及农业生产力等方面对苏联农业改革教训进行阐述。

最近更新

移动设备对UX设计的影响-洞察阐释 38页

出品部规章制度 5页

精选实习就业协议书正式版样式(7篇) 14页

2025年度专业车辆清洗与消毒服务合同 10页

2024年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 55页

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 38页

简单讣告范文大全(2篇) 5页

2024年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 56页

2024年梅河口康美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 55页

二零二四年度2024版智慧城市交通管理招标合同.. 16页

二零二四年度LOGO设计版权购买与品牌推广合作.. 15页

二零二四年度交通枢纽办公地点租赁合同,含交.. 13页

二零二四年度企业总部办公楼租赁合同范本 13页

初中化学中考总复习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与共存.. 44页

二零二四年度北京市二手房买卖合同(含车位及.. 14页

高二物理温度和温标公开课一等奖课件赛课获奖.. 13页

说课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公开课一等奖.. 27页

市政工程大学生职业道路规划与管理 6页

小面积商铺项目融资方案 7页

牛津英语9A Unit5 Welcome to the unit公开课.. 36页

门店装修油漆施工协议模板 7页

共读经典《犹太三星》公开课一等奖课件赛课获.. 8页

二零二四年度厕所清洁服务合同 15页

二零二四年度商场屋顶花园装修合同 17页

二零二四年度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采购合同规范与.. 16页

二零二四年度安居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分包合同 17页

二零二四年度宾馆餐饮业务经营权竞标合同书 14页

二零二四年度建筑拆除工程承包合同示范文本 15页

入团考试知识大全 20页

”班主任节“主题班会PPT 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