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Word版含解析 】是由【guwutang】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Word版含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课程标准】 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一、从泰勒斯到智者学派
1.哲学产生
(1)时间:公元前7世纪,最早的哲学诞生了。
(2)特点:集中体现了希腊文化的理性精神。
2.自然哲学
(1)含义:希腊最早的哲学,对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和解释,与人生没有关系。
(2)代表:西方“哲学之父”泰勒斯。
(3)意义:是古希腊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3.智者学派
(1)背景
①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
②公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
(2)思想
①讨论的重点是认识社会。
②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③“人是万物的尺度”,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
(3)代表:普罗塔哥拉。
(4)评价
①积极作用: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树立了人的尊严。
②消极作用:它同时也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误区警示】 智者学派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但并不怀疑和否定神的存在,而且还借助古希腊的神话传说进行人文思想的宣传。
二、知识即美德——苏格拉底
1.思想
(1)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
(2)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
(3)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
2.意义
(1)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他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易混易错】 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的关系
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导致极端个人主义的泛滥;苏格拉底倡导“知识即美德”,弥补了其缺陷和不足,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而不是否定。
三、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1.主张:强调真理高于一切。
2.贡献
(1)提出“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名言。
(2)最大的哲学贡献在于创立了逻辑学。
3.地位: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4.意义
(1)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他把希腊哲学爱智慧与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包罗宏富的文化遗产。
【图示巧记】 西方人文精神起源的三个“第一”
[讨论交流1] 公元前7~前5世纪希腊几位重要思想家名言:“水是万物的本原”(泰勒斯);“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
……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存在的活火”(赫拉克利特);“宇宙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德谟克里特)。这一时期,古希腊思想家探讨的是什么?结论是什么?与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看法有何区别?
试答:他们探讨的是世界的本原问题。
结论:泰勒斯认为是水;赫拉克利特认为是火;德谟克里特认为是原子。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认为是道;王夫之认为是气;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程朱理学认为是理;陆王心学认为是心;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讨论交流2] 有一位隐士同一头熊成为要好的朋友,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熊朋友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着蚊蝇。这时,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的头上叮落,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肯离去,熊被激怒了,熊高高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苍蝇砸下去……这个故事最能证明谁的什么观点?
试答: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知识即美德。
[讨论交流3] 孔子与苏格拉底有哪些相似之处?
试答:两人都是诲人有方的教育家;都通过言传身教来传播自己的思想;两人都不关心自然界而专注于人的伦理、道德和修养问题的探讨;两人都将道德看做是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国的根本。
1.智者学派出现的重要原因在于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 √ )
2.智者学派重视人,特别强调社会道德的教化作用。( × )
3.苏格拉底强调道德是知识的基础。( × )
主题一 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比较
史料一 普罗塔哥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史料二 有思想力的人才是万物的尺度。我知道自己的无知。
——苏格拉底
思考 (1)怎样理解史料一关于“神”与“人生”的论述?
(2)据史料二分析,与普罗塔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相比,苏格拉底的主张有何进步性?
答案:(1)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
(2)强调人们要重视自己的知识和道德,发现“自我”的理性和价值。
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观点的异同
提示:
如何理解古希腊哲学中的“人文精神”
提示:(1)“人文精神”一词为“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2)广义指始于欧洲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简言之,即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你怎样看待“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
提示:(1)积极:树立人的权威,否定神的意志,是人文主义的最初体现;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勇敢探索、敢于否定传统的精神。
(2)局限: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容易导致极端个人主义。
古希腊哲学中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1)基本内涵: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生,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2)具体表现
①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主张人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②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人自己,强调知识即美德,他进一步提出要加强人的精神修养,改造自己的灵魂。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是客观的,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把希腊哲学爱智慧与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包罗宏富的文化遗产。
主题二 古代希腊与古代中国先哲思想的对比
史料一 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并对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说法进行了修改,他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
史料二 “仁者,爱人。”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史料三 “知识即美德。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
——苏格拉底
史料四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思考 (1)据史料一、二分析,苏格拉底和孔子在对“人”的认识上有何共同点。其目的有何不同?
(2)据史料三、四分析,在对人性的认识上,苏格拉底和孟子思想的相同点是什么。其达成方式各是什么?
答案:(1)共同点:都关注人,体现了一定的人文主义精神。
不同:苏格拉底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注重提高人的个人素质;孔子注重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为统治者服务。
(2)相同点: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内在的灵魂;孟子主张“性本善”,二者都强调善是人的天性。
方式:苏格拉底认为教育可使人认识自己已有的美德;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扩充人的善性。
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点
提示:
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异同
提示:(1)相同点: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都将道德看作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国的根本。
(2)不同点
①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而古希腊思想家们则特别强调“个体”的人。
②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而古希腊思想家强调人的平等。
③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同。儒家思想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古希腊思想界比较关注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世界的人文精神。
题组一 从泰勒斯到智者学派
1.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人”逐渐成为古希腊哲学家研究的中心,其主要原因是( B )
A.他们失去了研究、探讨自然的兴趣
B.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逐渐提高
C.他们认为人与自然关系密切,研究人是为了更好地研究自然界
D.城邦的发展使人的作用和价值得到体现
解析:解答本题要结合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分析,古希腊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使参与政治生活成为每个公民生活的重要内容,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于是有些学者把研究重点从自然转移到“人”本身。
2.在古希腊,泰勒斯推测万物始源于水,因为液体、固体和蒸汽都是水的存在形式。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始基是火,因为火非常活跃,能转变成万物。这反映了( B )
A.哲学源于民主政治 B.理性精神开始萌发
C.地理环境影响巨大 D.古代科学荒诞不经
解析: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错误;由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当时已经能独立思考问题,理性精神开始萌发,故 B项正确;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错误。
3.针对“万物始于水”的观点,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对其中“人”的理解,正确的是( D )
A.忠于城邦的男子 B.掌握权力的贵族
C.新兴的工商业者 D.主宰人类社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