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0-2021学年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课时作业: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 】是由【guwutang】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0-2021学年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课时作业: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课时作业20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一、选择题
1.袁世凯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将责任内阁制改为总统制,其目的在于( D )
A.进一步完善内阁制
B.仿效欧美政治制度
C.缓解国内舆论压力
D.为实现独裁提供法律保证
解析:总统制下,总统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拥有较大的权力,所以,袁世凯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将责任内阁制改为总统制,其目的在于为实现独裁提供法律保证。故正确答案是D项。
2.1924年1月,孙中山说:“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造成辛亥革命后十三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A )
A.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B.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C.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 D.孙中山继续革命
解析: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特别是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中国出现了长达十几年的割据混战局面,人们困苦不堪,政局动荡不安。故选A项。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短暂发展,发展最快的行业是( A )
A.面粉业、纺织业 B.机械工业、纺织业
C.交通业、冶炼业 D.烟草业、化工业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其次是面粉业。故选A项。
4.与1913年相比,1920年中国的厂矿数和资本额分别增长了152%%。促使这种变化的国内因素是( C )
A.洋务派大力投资兴办了新式企业
B.戊戌变法中成立农工商总局
C.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南京国民政府重视经济建设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限制是“国内因素”。民国初期,政府鼓励发展实业,再加上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和海外华侨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故选C项。
5.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D )
时间
厂数(家)
创业资本数(元)
工人人数
1913年
698
330 824 000
270 717
1920年
1 759
500 620 000
557 622
B.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D.为中国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基础
解析: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为中国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基础。故选D项。
6.民国初年,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上千人。时人有诗云:“无媒婚嫁始文明,莫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依亲手挽郎行。”这一社会景象说明( D )
A.自由恋爱结婚之风盛行
B.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
C.传统婚俗已经彻底废除
D.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
解析:辛亥革命前后,一批受过新思潮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婚姻礼俗也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故选D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A项错误;题干只提及
“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但不能由此推出“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B项错误;材料谈及的只是中国一些城市开始实行新式婚礼,但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传统婚俗依然存在,C项错误。
7.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说:“孔子之说,亘古常新……如布帛菽粟不可离。”其根本目的在于( D )
A.压制民主科学思想
B.恢复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C.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D.为复辟帝制作舆论准备
解析: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使旧道德、旧思想卷土重来,为其称帝作舆论准备,故选D项。A、B两项为D项服务;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
8.当代历史学家袁伟时认为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告别中世纪的思想革命”。这一评论着眼于新文化运动( B )
A.解放了思想 B.打倒了传统的权威
C.促进了民族的觉醒 D.否定了封建王权
解析: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思想,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所以说是“告别中世纪的思想革命”,故选B项。
9.一般来说,思想启蒙运动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主要是因为它( D )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B.彻底完成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任务
C.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和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其主要是传播新思想,对旧制度的批判并不彻底,它的这个缺失由新文化运动来弥补,故选D项。
10.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其反映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是( D )
A.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B.自强求富
C.变法图强 D.民主与科学
解析: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是民主与科学,故选D项。
11.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以至于“孔子的道理成了不敢见人的东西”。这说明( A )
A.传统文化遭到猛烈冲击
B.北洋政府实行文化专制
C.儒家学说丧失社会价值
D.北洋政府提倡尊孔复古
解析:新文化运动对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彻底批判,因此材料中人们不再认可孔子及其思想,故A项正确;人们能够批判儒家思想,体现出北洋政府文化政策的相对宽松,故B项错误;儒家学说仍然有其精髓,没有完全丧失社会价值,故C项错误;材料对孔子的否定与“北洋政府提倡尊孔复古”不相符,故D项错误。
12.在20世纪初期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中,陈独秀说“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吴虞说“孝”是“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制造顺民的大工厂”。促成上述言论产生的历史因素,不包括( C )
A.民国初年共和徒有其表
B.反对尊孔复古逆流的要求
C.清王朝的腐朽反动统治
D.民主自由思想的广泛传播
解析:从材料中人物陈独秀、李大钊可以推测此运动为新文化运动,发生于1915年,此时民国政局动荡,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故A、B两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此时清政府已被推翻,故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的产生与民主自由思想传播关系密切,故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他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促成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材料二 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向中国出口棉纱减少,列强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不利和有利因素。
(2)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答案:(1)不利因素:地方士绅的阻挠和反对。有利因素:地方实力派官员倡导办实业。
(2)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荣氏企业抢抓机遇;善用促销手段;产品质量好。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民众普遍地缺乏民主觉醒,没有建立民主国家的智能,因此,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要改变思想需办杂志。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 当下“充塞社会之空气,无往而非陈腐朽败焉,求些少之新鲜活泼者,以慰吾人窒息之绝望,亦杳不可得。循斯现象,于人身则必死,于社会则必亡
”。……“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三 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四 《新青年》创刊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几乎所有的西学门类以及各种各样的主义、思潮、学说等,都先后传入中国。……可以说,《新青年》的创刊既是中国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然产物,又对中国文化进一步走向开放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新青年》的创刊以及由此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历史进程。……《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另一重大贡献,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颠覆了其延续两千余年的独尊地位与话语霸权,从而使人们从儒家思想的禁锢中解放了出来,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
——郑大华、王余辉《循着中国近代
文化走向回望〈新青年〉》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青年》杂志创办的社会背景。根据材料二,指出其为什么以“青年”为刊物的名号。
(2)根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所说的“解放”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是通过哪些措施来实现这种“解放”的。
(3)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新青年》创刊及新文化运动兴起对近代中国产生的社会影响。
答案:(1)背景:民众普遍缺乏民主意识和建立民主政治的能力,民主共和名存实亡。
原因:当时中国社会积腐太深,唯有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2)内涵:人格自由,个性独立。措施:提倡民主,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提倡科学,反对旧艺术、旧宗教;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3)影响:近代中国文化由封闭走向开放;颠覆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推动了多元文化和思想格局的出现。
解析:第(1)问,背景从材料一中概括总结即可;以“青年”为刊物名号的原因注意以材料二中的省略号分层,逐层分析。第(2)问,从材料三中“自主自由之人格”“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中总结分析;措施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第(3)问,根据材料四中省略号分层,逐层概括即可。